張伯駒,一位應被歷史銘記的中國人

雜談人物 發佈 2020-01-17T19:27:53+00:00

他也曾說過:「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在中國收藏界,有一位傳奇人物

他和末代皇帝溥儀的族兄溥侗、袁世凱的次子袁克文、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張學良

並稱「民國四公子」。

他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人物

張伯駒先生


他的一生,辦過許多大事。

但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他為國家民族,散儘自己的財富來保護,挽回了若干件國家級文物。

一、

1937年,

道光皇帝曾孫、著名畫家溥心畬,

想將被譽為「中華第一帖」陸機所寫的《平復帖》出售,

作為比王羲之的手跡還要早上七八十年的書法界名家第一古蹟,

《平復帖》的流失勢必會是中華文化的一大浩劫。

二、

想想在這之前,

溥心畬所藏的唐人韓幹畫作《照夜白圖》被日本人買走,

而後又轉手賣給了英國古董商人戴維德,

自此流失海外(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又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購)。

若無人改變這一切,

《平復帖》的命運將重蹈《照夜白圖》的覆轍。

想到這裡,張伯駒先生坐不住了。

此後,他請張大千幫助向溥心畬說合,

又多次和溥心畬交流,

最終用整整四萬大洋的價格將《平復帖》買了下來。

三、

而後,

為了躲避日本人對這件寶物的覬覦,他攜家人南逃。

《平復帖》被他縫入衣被,片刻不離身。

到了上海,他仍因為自己的收藏遭到綁架,

但他寧被「撕票」,也不交出國寶。

僵持近8個月,由於綁匪要求重金贖回,

而張伯駒先生的財產幾乎全部為保護中華文物而用掉。

夫人為了救他,

只能想到將收購到的文物賣掉救他,而張伯駒知道後誓死不同意。

最終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其夫人四處籌措了20根金條,才把他贖回來。

四、

在那個黑暗年代,有許多人倒賣文物,眼中就只有一個錢字。只要給的錢到位,誰在乎文物最終流向何處呢?而張伯駒先生的眼中只有文物二字,他曾說過:「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則是予所願也!」他也因錢有所憂愁,但他的憂愁,是擔心錢不夠,無法把所有即將被倒賣的文物買下來。是無法保護所有的文物避免流失海外的命運。他也曾說過:「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五、

保護中華文物是他的畢生信念

而他也為此傾盡了他的所有家財

由一個上流社會的「民國四公子」

變成了一個嘗盡柴米油鹽貴的普通人

但他生活上的普通,並不代表他地位的普通

毫無疑問,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是他讓中華優秀文物留在華夏大地

也是他讓我們子孫後代,依舊能夠欣賞到先賢的精彩作品

感謝張伯駒先生,感謝您為中華做的一切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歷史將永遠銘記您。


————————————————————————

感謝大家的點讚,關注,收藏。大家隨手而為之的舉動,將是對我莫大的鼓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