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億年前,銀河系的樣子,白矮星告訴你

天文在線 發佈 2020-01-17T19:43:00+00:00

研究人員用「加拿大-法國影像測量程序「測量了白矮星發出的光。這項研究目前包含了約25,000顆恆星。 科學家們從這些線索得出,銀河系中的恆星在113億年前高速地形成,並在98億年前達到了一次巔峰。自此之後的大約10億年間,恆星的形成明顯放緩,最終小幅回升至一個穩定的節奏上,並持續



大約130億年前,我們的星系誕生了。在最初的動盪歲月中,氣體和塵埃雲不斷聚合,產生充足的能量,從而形成了照亮我們夜空的明亮球狀天體。

現在,科學家們對銀河系中恆星形成的歷史追本溯源,揭示了90億年前恆星活動的一次突然激增。這一研究結果與銀河系的另一源頭故事的證據相符合,即我們的星系曾與同一時期的小型伴星系合併。

對天文學家來說,對恆星形成的追本溯源,是他們所使用的重要工具,用來搞清楚星系從古至今的演化過程。

白矮星是一種燃料耗盡的高密度天體,它代表著中等大小恆星(如我們的太陽)的生命最後階段。一項新的研究以這種白矮星為主題,來再現銀河系恆星的時間軸。

研究人員用「加拿大-法國影像測量程序「測量了白矮星發出的光。這項研究目前包含了約25,000顆恆星。

科學家們從這些線索得出,銀河系中的恆星在113億年前高速地形成,並在98億年前達到了一次巔峰。自此之後的大約10億年間,恆星的形成明顯放緩,最終小幅回升至一個穩定的節奏上,並持續至今。

這項研究在《天體物理學》已有預印本,並考慮正式公開發表。

宇宙合併

這些成果與2018年的一項研究相符,該研究找出了銀河系與另一小型星系合併的證據。

2018年這個項目的團隊用蓋亞太空望遠鏡定位了一群較為古老的恆星,它們保留著遠古時期合併事件的證據。這些恆星的運行軌跡並不是與銀河系協同的,而是反映出了當時的星系碰撞所產生的軌跡。


預言銀河系與臨近的仙女座星系合併的藝術構想圖

星系間的合併在早年間更為常見。一位沒有參與該項目的研究人員,來自巴爾的摩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雷·維拉德說:「從前,宇宙比現在要小,星系之間像小汽車一樣互相碰撞。」

我們所在的星系處在一個大約30個星系的小族群中,用維拉德的話來說就像「一個小鎮」,這是一個很適宜的地方,「其他星系相對於銀河系來說都很小,於是被銀河系當做甜點一樣吃掉了。」

科學家們認為,在不受宇宙合併所產生的新能量影響的情況下,銀河系平均每年會產出7顆恆星。

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的研究將會涵蓋更多白矮星,從而更好地繪製出銀河系初創期的圖景。

相關知識

仙女座星系-銀河系碰撞(Andromeda–Milky Way collision)是預計四十億年後,在本星系群中兩個最大的成員星系──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之間發生的星系碰撞。在星系碰撞的有關模擬研究中仙女座星系-銀河系碰撞常常被用來當作此類現象的範例。

事實上,在這種星系碰撞中星系中所包含的恆星等天體並不會真的發生物理上的碰撞接觸,因為星系本身是非常彌散的——作為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與地球間的距離也有太陽直徑的三千萬倍之遙。(如果太陽按比例縮小為一枚25美分硬幣大小,那麼比鄰星則在700千米之外。)如果這個理論正確,那麼在大約三十億年後仙女座星系內的恆星與氣體將能夠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4]。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inverse-Passant Rabie- vitachen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