仟葉教育:精彩課堂 | 數學課堂中的「守望者」

烏魯木齊仟葉學校 發佈 2020-01-17T20:16:36+00:00

01數學課堂中的「誇讚者」  恰巧那一堂課,楊老師講得是「方格紙」中的數學,她並沒有急於去給孩子講述其中的奧秘,而是讓孩子自己拿起鉛筆和尺子,在方格紙中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課堂教學要以生為本、以學為本、以人為本,這是對課堂本質的回應。

  隨著冬季班火熱開課,我們走進精彩課堂,用不同視角來報導課堂中孩子和老師們的「智慧」。看看他們在90分鐘的課堂里,到底碰撞出了怎樣神奇的火花?

  走進小學數學楊丹丹老師的課堂,你會發現,數學不同於語文充沛的情感與天馬行空的幻想,數學的海洋總是平靜的,孩子們在安靜的思考,在不起波瀾的海面下,卻是狂風暴雨般邏輯與理性的風浪……

  01 數學課堂中的「誇讚者」

  恰巧那一堂課,楊老師講得是「方格紙」中的數學,她並沒有急於去給孩子講述其中的奧秘,而是讓孩子自己拿起鉛筆和尺子,在方格紙中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太棒了,有寶貝畫出了組合圖形!」

  「你畫的是什麼?哦,原來是我們上節課學過的俄羅斯方塊!」

  「哇,你畫了英文字母H,看來你特別喜歡英語!」

  在楊老師特別的「誇讚」中,孩子更像是在學習一門藝術,親自參與其中,自己猜測與發現、嘗試錯誤、產生靈感、拼湊出他們的解釋和證明。

  在楊老師的數學課堂中,孩子們擁有了更多表達的自由。

  02 數學課堂中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楊老師,就是那個「守望者」。

  在講到「格點圖形定義」、「如何判斷格點圖形」、「格點圖形面積」等問題的時候,楊老師並沒有陳述枯燥的數學理論,而是把大量的時間都留給了孩子,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當小老師,在提問的過程中打開了提問人與答問人和聽話人的思維,從而讓孩子能夠真正學懂數學公式背後的數學邏輯。

  當一堂數學課,沒有安靜的思考,有的只是老師大面積的填充和解釋,那就等同於我們拿掉了孩子創造性的過程。數學不是在「真相」里,而是在說明、論證之中。論證的本身賦予真相一個情境,並確認到底我們在談論什麼、其意義何在。

  在楊老師的課堂里,讓我們看到了「守望者」的意義:守望每一個孩子的發現和創造。

  03 數學課堂中的「追問者」

  「為什麼面積要這樣算?」

  「再考你一個最難的,你會嗎?」

  「這道題哪個步驟容易出錯?」

  ........

  「快、准、穩」,在楊老師的課堂中,孩子們的思維幾乎沒有停止過運轉,剛剛回答完問題還來不及沾沾自喜,便又在楊老師的連環追問中投入新的思考,孩子們並未因此就泄氣,大有愈戰愈勇的氣勢。

  面對學習程度較弱的孩子,面對他們不連貫的表達與不完全正確的陳述,楊老師沒有著急,她以期許、信任與尊重的目光望向每一個有勇氣邁出這一步的孩子。

  在「追問」的過程中,她沒有武斷的去審問孩子的推理結果,而是帶著詢問的語氣去引導孩子尋找真相。

  追問是否有效、追問的難易、追問的問題設計,這一切,都考驗著老師的智慧。

  04 數學課堂中的「示弱者」

  「面對這樣不規則的格點圖形,如何計算面積?」

  「楊老師沒辦法了,你們誰會做?」

  「這道題還有沒有其他解法?」

  孩子們立馬舉手,爭先恐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那學習的熱情快要融化了這個冬天的寒冷。老師永遠無法替代學生自我學習的過程。學生如果只是觀眾或聽眾,課堂的熱鬧過後,教師「秀」過的精彩也就隨風散去了。

  而在教師「示弱」的課堂中,學生更多是參與者和體驗者,收穫有時反而更多。

  也許,在課堂之中,即便專業素養足夠強的老師,也要學著多藏巧多露拙,從而給予學生施展的空間和時間。只要有「示範」的底氣,教學自會更加從容和有耐心;而「示弱」則是一種智慧,也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

  教室里一片寂靜,學生都在聚精會神地進行緊張的思考。教師要珍視這樣的時刻。課堂上應當經常出現這樣的寂靜。希望你們警惕,在課堂上不要總是教師在講,這種做法不好。

  楊老師的課堂沒有過多亮點,唯一的精彩之處,就是讓學生成了這節課的主人,從而實現了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和高效率。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習真正、有效地發生。這便是仟葉精彩課堂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師的「功力」所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