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是一趟探尋生命真相的旅程,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樑

有才視界 發佈 2020-01-17T21:44:23+00:00

2019年是讓很多粉絲悲傷的一年,這邊廂宋慧喬和宋仲基剛分手,那邊范冰冰和李晨就「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舊是我們」,一時間多少粉絲不再相信愛情。

2019年是讓很多粉絲悲傷的一年,這邊廂宋慧喬和宋仲基剛分手,那邊范冰冰和李晨就「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舊是我們」,一時間多少粉絲不再相信愛情。

2019年是讓很多粉絲興奮的一年,郎朗&吉娜結婚就算了,還上綜藝撒狗糧,韓庚與盧靖姍趕在最後一天舉行婚禮也算是完美收官,總算讓一些粉絲又相信愛情了。

然而,開始時有多麼的甜蜜,分手時就會有多麼失落。無論是相信或者不相信,瓜就在那裡,雨女無關。問題是:你是否已經準備好進入一段親密關係?又將如何度過重重危機,走向幸福的彼岸?


你的親密關係伴侶,是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親密關係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樑。但很多時候我們錯誤理解了伴侶的意義,Ta並非為你而存在,滿足你的期待與使你開心不是他們的職責,但你的伴侶的確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三個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面對情感上的成熟與喚醒真實自我的時候。這時你的伴侶將會依所需而扮演這三種角色之一:

一面鏡子,讓你看見引發你關注的不舒服感;

一名老師,在你探尋真實自我的時候,激勵與啟發你;

一名「玩伴」,開啟並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這本《親密關係》,目的是希望提供給人們一張路線圖,引領人們穿越親密關係的複雜景致,並主要著眼於親密的伴侶與婚姻關係。能提供給你:

1.使您親身感受並真正相信親密關係的幸福開關就在自己手上:

2.使您親身感受並初步掌握幫助身邊人走出痛苦、贏回力量的基本工具:

具體來說,每一段親密關係的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絢麗、幻滅、內省和啟示


絢麗:愛之初體驗,月亮惹的禍

最初你被某人吸引,通常是由於情緒上的需求。這些需求大都源自孩提時代未被滿足的需要。幼兒的兩大主要需求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幼時的需求便是構築夢中情人藍圖的骨架。你相信這個夢中情人會滿足你所有的需求,尤其是想當特別的人的需求。隨著年齡增長,夢中情人的藍圖變得愈來愈複雜,你的期望也愈來愈高。

你會以夢中情人所擁有的特質作為尋覓伴侶的準則。在潛意識中,你把准情人和夢中情人相比,選出和夢中情人最相似的作為你追求的目標。

接著你便藉由明說或暗示的期望與要求,著手將選中的人改造成你的理想情人。你相信只要伴侶能變得和你的夢中情人一樣,你就能得到渴望許久的愛。你不斷地向情人提出要求,心想如果他/她「真的愛我」,就一定會順從。

你終究會發現,需求並不能完全得到滿足,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憤恨。如果你感到憤恨,這就代表月暈現象的第一階段已經結束了,你進入了親密關係的第二階段——幻滅。

想要安全度過「月暈現象」階段,你就要學習放手和接受。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強加在伴侶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內心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擺脫了需求的束縛,你就能感受到純粹的愛。然後,你能和情人分享的事情就更多了。

另外,學著接納你的伴侶(但並不是濫用忍耐力),也能讓你學習到接納本來的自我,而不再認為你需要些什麼來讓自己變得完整。學會放手和接納之後,你一定會明白,你原本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於你心中。


幻滅:都是你的錯,輕易愛上我

隨著憤恨的到來,你就進入了親密關係的第二階段——幻滅。

我們小時候所受的痛苦,大都由於需求不足。孩提時代兩大主要需求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有時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造成的痛苦非常深重,讓我們覺得再這樣下去自己好像會死掉,或受到重大的傷害。

為了保護自己免於心碎,我們會採取非常手段,也就是把沒有滿足我們需求的人(「傷害」我們的人)拒於千里之外。我們把痛苦丟進地下室——也就是潛意識裡。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我們對於當初對自己造成創傷的人、事、時、地,以及原因,往往存有錯誤的記憶。人類的心智似乎有自我保護的機制,讓我們不會再一次感受過去的創痛。保護自己的兩個方法是:麻醉自己和遺忘。我們把痛苦深埋在潛意識裡,然後把發生過的事忘記。往往創傷愈深,我們「健忘」的傾向就愈嚴重。

不管我們受到多重的責打,身體所受的痛總是比不上心理的痛。感覺自己不被愛是最傷人的,這種感覺會讓我們對自己產生負面的想法,讓我們無法了解自己真正的潛力——開創快樂的、自我實現未來的潛力。

把生命中重要的人拒於千里之外,會讓我們對每個人都保持距離。但我們還是會有需求,還是希望有人能滿足我們,於是我們相信,想要得到滿足,只能用強迫別人的方式,因而想出許多操縱別人行為的方法。這些操縱人的手段衍生自沮喪的心,而不是出自愛或靈性,所以這樣的行為是被誤導的偏差行為——即使我們如此做是為了得到愛。簡·尼爾森指出四種主要的偏差行為是:

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權力鬥爭(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報復心理(你傷害了我多少我也要傷害你多少。)

自我放棄(努力有什麼用呢?反正我一點也不重要。)

總有一天,我們會選擇一個親近的對象,希望這樣就能讓存在已久的需求得到滿足。我們會故技重演,採用小時候做出的偏差行為。

當舊痛浮現,我們又會像從前一樣,想把伴侶拒於千里之外。我們會展開權力鬥爭,使自己和對方保持距離。在所有的權力鬥爭中,其實在內心裡,雙方都感受到同樣的痛。但兩人採取了對立的立場,於是正方似乎對什麼事都沒有感覺,而反方則是對每件事都反應過度。兩個人都不會感受到真正事關重大的痛苦,或是痛苦之下隱藏著的愛。

其實我們可以做出新的選擇——只要能對自己的痛苦負責,不怪罪對方,表達自己的痛,讓它浮上檯面,就可以選擇愛自己。痛苦一旦浮上了台面,兩人就可以選擇平靜地去體驗它,用愛來支持彼此,一起度過。要做到這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和對方溝通。

能幫助你做出有效溝通的八個綱要問題如下:

① 我想要什麼?

② 有沒有什麼誤會要先澄清的?

③ 我所表達的情緒,有哪些是絕對真實的?

④ 我或我伴侶的情緒,是不是似曾相識?

⑤ 這種情緒是怎麼來的?

⑥ 我該怎麼回應這種情緒?

⑦ 情緒背後有哪些感覺?

⑧ 我能不能用愛來回應這種感覺?

以下所列的是九項處理痛苦情緒的方式:

方式一:向感覺吸入空氣,深呼吸

方式二:如實如是地接受,覺察

方式三:觸摸疼痛

方式四:克里希那穆提的方法,用愛去照耀你的痛苦,用開放的新區接受結果

方式五:運用肢體表達

方式六:作者的方法,用覺察去感知痛苦

方式七:聽聽感覺說什麼

方式八:感謝的效用

方式九:分享你壓抑的感情

不管自己和伴侶的行為讓我有什麼樣的感覺,只要能為這些感覺負全責,就創造了我們之間互相支持的可能性。

如果我這樣對伴侶說:「你昨晚很晚才回來,讓我很不爽!」那就表示我不了解心中痛苦的由來。我認為是她造成我的不快,於是把我的快樂變成了她的責任。可笑的是,我認為讓她當做錯事的壞人,就能讓我理直氣壯,覺得自己握有力量。可是相對地,如果我把自己當作她所作所為的受害者,我又放棄了多少力量呢?堅持她是錯的而我是對的,也許能讓我得到虛浮的力量感,但我一定不會快樂。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對她這樣說:「你昨天晚歸,讓我察覺到了內心的痛苦。我覺得自己被遺棄了,沒有人愛我。但這不是你的錯,我只是發現在內心深處我是多麼沒有安全感。」如果我說這話的時候是誠心誠意的,而不是在做被動式的攻擊,那麼對方就不需要為了自衛而在我們之間築起高高的城牆。事實上,我這樣做可以讓她擺脫晚歸的罪惡感,而開始表達她的感覺。


在溝通的時候,如果我一直堅持自己是對的,爭吵就會一直繼續下去。如果你發現自己和伴侶爭論不休,無法解決,那麼不妨問問自己,你是不是堅持自己在某件事上是對的。當你發現了自己堅持的是什麼以後,再問問自己,你比較希望自己在這件事上是對的,還是比較希望自己能夠快樂。如果你堅持要當對的一方,爭吵就永遠沒辦法結束。

如果互相指責在權力鬥爭中占有很大分量,那就絕不能一直堅持自己是對的。如果能在親密關係中採取百分之百的負責態度,就能輕易地找到較成熟的解決方式。有時候,溝通中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誠心道歉。如果你能承認曾經犯下的錯誤,就能省下一大半的力氣,有時候甚至可以讓衝突馬上結束。

現在我們來看看正反兩極的問題。如果想法總是太傾向正面,你將會失去平衡——因為你很可能封殺了自己負面的那一面。伴侶所表達的負面感覺,其實是一部分的你,被你封殺了的那一部分,現在希望和你團聚。接受「負面的自己」,能讓你感覺更完整,也更接近自己的心。如果你是「負方」,吸引了「正方」的伴侶,也會經歷同樣的過程。

把伴侶當作自己內心的一部分,仔細聆聽對方的想法,能夠讓你以不同的觀點去看待問題,因而讓你發現更多的可能性。如果把負面的觀點與正面的觀點結合,你就很有機會得到一個平衡的觀點。

只要解除自己的武裝,我就能了解,伴侶對我的攻擊其實是求救信號。只有不快樂的、受了傷的人才會攻擊別人。有時候,當伴侶對我使用言語攻擊的時候,最好的響應方式就是感受並自行消化心中的不快,而不反擊回去。通常當我自行消化了自己的負面感覺後,衝突也就自然結束了,兩人又會像度蜜月一樣甜蜜。

跟伴侶分享感覺,要逐漸深入。造成這些感覺的以往經驗,也要一併提出來分享,但是不要讓不相關的故事擾亂了真正重要的感覺。不要忘了向對方保證你的感覺不是他/她的錯,而完全是你自己的責任。如果你覺得和伴侶之間充滿了平和的感覺,這就表示你的努力已收到了效果。

發生爭吵時,我的目標是和對方溝通,直到我們兩人發現彼此其實同病相憐,背負著同樣的痛苦為止。然後,我就可以選擇從痛苦中超脫。這是靈魂關係中兩人心靈合一的開始。一旦我了解到伴侶和我有相同的感覺,我們就在同一條船上了。從這一刻開始,用愛和尊重來互相扶持就變得非常容易,兩人之間的鴻溝——也就是所有衝突的根源——就可以慢慢縮小了。


內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當從幻滅的階段移至內省的階段時,你就得到了一個機會去檢視自己的內心並發覺所有親密關係問題的源頭。幻滅會讓你發現是哪些錯誤的觀念掌控了你大半輩子,並讓你了解到,你可以為自己百分之百負責。內省則會讓你有更深的洞察力,去揭開錯覺的面紗,從而大大地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

內省常被看作親密關係中最醜陋的階段,因為你覺得伴侶不再像從前那麼迷人了。你已經習慣了用一套固定的方法來對待彼此及處理不斷浮現的老問題。在這個階段,親密關係中的所有事都不能讓你滿足,所以在你責怪伴侶或挑剔親密關係之前,有必要先檢查一下自己的內心。

在這個階段,有時候你會覺得和伴侶之間的愛和親密感沒辦法成長。也許你已經試遍了所有方法,還是連一點小火花都擦不出來。或者你已經沒有繼續嘗試的意願了。也許你感到身心俱疲,而且覺得再怎麼試也沒有用,乾脆放棄算了。這往往是由於小時候的沮喪感導致你自我放逐。如果你能改變這種經驗,就能得到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樂觀態度,並了解到是這種自我放逐的傾向影響了你對親密關係、對人生的看法。如果你能勇於面對沮喪的感覺並好好療傷,假以時日,你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改變,而你的親密關係,也會跟著改變。

這個階段另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碰到牆壁」。你感到疲倦、沒精力、缺乏靈感,覺得自己再也支持不下去了。這時候你能做出的選擇是:放棄這段親密關係,另找一段較輕鬆的感情;你也可以選擇留下來,保有你習慣了的生活方式;或選擇回到吵吵鬧鬧的幻滅階段,因為就算吵鬧也比死氣沉沉來得強;你也可以找一個外遇的對象;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學習「穿牆術」。

內省之後,你會發現這座關住你的三角形監牢的牆壁,其實是你自己創造的。我們在面對問題時所扮演的角色:受害者、迫害者或拯救者。這三種角色都只會讓問題惡化,卻不能提供解決之道。你必須成長並跳脫出問題的框架,才能找到解決之道。也就是說,你必須穿越監牢的牆壁,讓自己自由。想要自由,你必須擺脫舊有的知識,以純真的心來發問,才能獲得靈魂的引導。

問題能讓你自由。親密關係遇到問題時,不要嘗試去解決它、逃避它或壓抑它,而是應該問自己下列問題:

這個時候,愛會怎麼做?

如果我能百分之百對自己負責,我會怎麼選擇?

我能採取什麼有創意的步驟嗎?

這個問題是不是喚醒了一些熟悉的感覺?我願不願意百分之百地接受這些感覺?

如果我愛自己的話,現在該做些什麼?(說些什麼或提供些什麼。)我是不是該放棄些什麼?

我是不是該原諒某個人?

是不是有人比我更痛苦,我應該用愛來支持他/她?

我能說出哪些不爭的事實?

你可以問的問題實在太多了。當你想擺脫舊有的知識時,靈魂會引導你想出該問的問題。

內省能讓你了解個人問題及親密關係問題的本質。很顯然:

① 要解決問題,必須先跳脫出問題的框架。

② 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經過偽裝的禮物和寶貴經驗。

③ 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內心世界的投射。

④ 每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負責。

⑤ 自由並非來自答案,而是來自問題。

⑥ 沒有什麼問題是大到愛無法解決的。

左右為難的處境,是在考驗你追尋真理的決心。左右為難的處境,看起來似乎只有兩個選擇,而其中任何一個都只給你部分的滿足,並且會讓你失去一些你不願放棄的東西。在面對這種處境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可能是:把兩個選擇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新的選擇;或是在兩個選擇中選一個,但以儘量考慮每個人的利益為原則。無論如何,你必須放下自己的慾望,儘量為每個人想,才能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

內省階段的一大發現是,原來你所做出的許多行為都不是出於愛,而是出於罪惡感。這樣的行為,會暴露出你的犧牲心態。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如果你覺得你付出的多而接受的少,那麼你就是在犧牲。如果你發現你做某件事只是因為不做的話會有罪惡感,那麼你就可以選擇,是要繼續犧牲下去,並且因為伴侶付出的比你少而憤憤不平;或生氣地決定不再繼續犧牲,並且時時對伴侶存有戒心,生怕他們會讓你再次落入犧牲的模式里;你也可以選擇平靜地放棄犧牲的模式,感受自己的罪惡感,並選擇愛;或是藉由選擇去愛伴侶,而把犧牲的模式轉化為正面的事物。

要改變犧牲的模式,必須經過好幾個階段,這也就是再次讓你去發掘真正的自己。

犧牲會招致放縱,反之亦然。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在犧牲,就必然會覺得有人在占你便宜。這個人就是「放縱者」,他/她有可能成為你憤恨的目標。而在內省的階段,憤恨甚至可能會轉為仇恨。有時候,親密關係的雙方都會覺得自己是犧牲者,並把對方視為放縱者。而當一個人想跳脫犧牲的模式時,他/她往往會擺向另一個極端,而成為放縱者。另外,當一個人在做出犧牲的時候,他/她可能會為了補償自己,而在某件事上(例如吃東西、抽菸、喝酒、看電視等)放縱自己,甚至成癮。

在內省的時候,你會發覺,你所看到的所有外在事物,其實都是你內心世界的投射。當伴侶變成你的「陰影人物」——具備所有你所拒絕、厭惡以及壓抑的特質的人時,他/她將帶給你很大的挑戰。當你批評伴侶時,你其實就是在批評自己——批評那些你不願接受的特質。你必須接受自己的黑暗面,才能更愛你自己。只有這樣,你才能不再攻擊伴侶的缺點,而把伴侶看作你的鏡像。

在內省之後,你會發現有一種內在的影響,讓你不能了解自己及伴侶的真正本質,這種影響就是懷疑的心理。發現了這個狡詐的陷阱之後,你還必須記得:

① 懷疑的心理一直存在你心中。

② 在你面臨一個重大的轉折點時,懷疑的聲音會變得更大。

③ 懷疑的心理會把你過去的創傷投射至你的未來。

④ 懷疑的心理是小我用來維持你的自我局限觀念的工具,它會讓你無法了解真正的自己。

⑤ 懷疑的聲音會用實際的事物來造成你的恐懼心理。

⑥ 所有的懷疑都是對自己的懷疑。

⑦ 對自己的懷疑就像膠,讓你和你的對家庭死忠的觀念粘得緊緊的。

⑧ 如果你向懷疑的聲音屈服,就表示你不再相信生命。

⑨ 懷疑的心理會支持「不足」的想法,讓你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所以不被愛,也不可能成功。

⑩ 如果懷疑的心理能與愛整合在一起,它就能轉變為明辨的態度。

要記得,當你要向你的靈魂、你的目標以及更美好的親密關係邁出一大步時,懷疑的聲音會變得極其強大,要想不被阻礙或擾亂,只要把你的全部精神都貫注在尋求真理上就可以了。


啟示:讓愛在你的生命里生根,美好的事就會發生


在親密關係的前三階段,大部分的人所關心的,都是和自己切身有關的個人事物。偏差行為、吸引磁場、爭吵,以及「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的角色扮演等,都是「追求個人需求」所導致的結果。在這幾個階段,我們認為個人的事就是重要的事。既然我們所有的決定都受到個人偏見所影響,我們就很難用清明的心來分辨事情。

當你突破了難關,進入靈魂關係之後,你就會開始了解到,靈魂的本質是無私的。它所關心的是更偉大的事——也就是愛為全人類所做的計劃。有時候我們會心甘情願地放下一己之私,而追尋真正重要的東西——也就是愛。因為唯有這樣,我們的靈魂才能讓世人了解到愛的計劃。在我們把愛當作首要目標的同時,個人的需求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最極致的滿足。想要在所有的私心、偏見及自我懷疑中做出最充滿愛的選擇,你就必須充分培養自己的明辨態度。

每次你放下期望,選擇原諒而不責怪他人,或是表達真心的感激而不批判人時,你就選擇了重要的事物,而把個人的事物擺到一邊。愛總是靜靜地待在幕後,等著你選擇它,把它放在首要的地位。愛不會強迫你、操縱你或奪去你的自由意志。它只會靜靜地等著你主動邀請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