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入坑的幾台膠片機

psychokiller123 發佈 2020-01-17T21:47:14+00:00

談談入坑的幾台膠片機掐指一算,入坑膠片攝影也有半年時間了,從入手第一台膠片機,到沖掃第一卷膠捲,再到拍攝第一組膠片人像,還是有一些東西值得回憶的。

談談入坑的幾台膠片機

掐指一算,入坑膠片攝影也有半年時間了,從入手第一台膠片機,到沖掃第一卷膠捲,再到拍攝第一組膠片人像,還是有一些東西值得回憶的。這裡就聊聊入坑的幾台膠片機,也順便談談我對膠片攝影的一些想法。

(一)海鷗DF-1


這個機器是名副其實的傳家寶,老爹年輕時候入的,雖然閒魚二手大概300左右就能收到一台橙色不錯的海鷗DF1,但是其歷史價值卻是無可泯滅的,可以說海鷗DF再上世紀60、70年代的人心目中就是國產相機的代名詞。這裡搬運一段海鷗相機的介紹:

海鷗的誕生有著濃厚的時代背景,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我國的相機產業開始起步,北京、天津已經有了簡單的照相機。上海作為當時的工業大城市沒有自己的照相機有點說不過去,於是1949年5月,上海市在編制第一個五年計劃時,要求把包括照相機在內的幾個輕工產品搞出來。1957年初,在上海市計委的領導下,組建了照相機試製小組。1958年1月24日全部自製的第一架「上海」牌58-Ⅰ型35mm平視取景照相機誕生,1月25日《解放日報》對此做了專門報導。以此為起點,上海照相機工業進入了有計劃的建廠階段。1958年3月,海鷗的前身——上海照相機廠宣告成立。

海鷗DF型相機設計於1964、1965年,並於1966年研製成功。DF即「單反」的意思,海鷗在前期將之稱之為「7型」,因為DF系列單眼相機模仿的是美能達SR-7的結構和造型,這也是為什麼海鷗單反採用美能達卡口,但美能達SR-7型有自動測光系統,這些元器件我們國內都沒有,所以只能去掉測光系統。在設計中,機身部分作了20多處重大更改,而鏡頭則無論是光學系統還是鏡筒結構均是自行設計的。別覺得仿製人家的相機就很簡單,在對樣機進行測試和分析的過程中需要使用一系列工具,為此需要自制了一大批測試儀器。海鷗DF相機共涉及9700多個關鍵尺寸,每一個尺寸的計算、加工、裝配都需要極高的要求,否則相機的精度和穩定性就得不到滿足。

1967年DF型相機開始小批量試製,一台全新的相機設計完成之後需要配套的模具,別小看一台照相機這是需要幾百副模具的,DF型相機到了70年代才開始真正地批量生產。1970年海鷗DF照相機開始向海外出口, 先後出口到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國內,DF相機廣受歡迎,攝影愛好者們紛紛爭相購買,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DF相機需要憑票供應。所以現在國內的海鷗DF並不多見,而且多數已被收藏起來。

1973~1975年,海鷗完成了DF相機跳燈式測光系統的研製。隨後的海鷗DF-1 ETM就是使用了該測光系統的機型。

1978年.海鷗DF-1完成研製並投產。海鷗DF-1型照相機是我國第一部單眼相機DF型的新版產品,DF-1較其前身DF有了十項大的改進,主要有黑鉻處理、外形、倒片鈕、後蓋開關、環帶透鏡、附件插座、壓片板、卷片扳手等但取消了應用極少的FP閃光插座,以及反光板預提及鎖緊功能等。以嶄新面貌出現的DF-1型相機,一經上市便受到攝影愛好者的歡迎。

1999年海鷗公司於上海大劇院召開海鷗DF-1照相機停產下線的新聞發布會。自1964年DF問世起至宣告停止生產的1999年,老DF系列(後來的DF-300系列其實是引進美能達X300的幾乎所有技術)照相機共計生產了2067025台,時間跨度長達36年。在這36年間,DF不但伴隨著我國的人造衛星遨遊太空、陪同我國第一位女登山隊員潘多攀登珠峰、遠渡重洋參與南極科學考察,還跟隨我國領導人參加重大外事活動留下歷史性的瞬間、記錄了我國首枚原子彈爆炸的壯觀景象,她還跨出國界去監督有關國際爭端停火協議的執行,並在著名的自衛反擊戰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好了,情懷歸情懷,言歸正傳,這台相機我也是這幾天剛拿到,還未正式拍過膠捲,因此成像素質啥的都無法評判,但從把玩的情況看,想入海鷗DF-1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一是外觀比較傻大黑粗,顏值一般,做工的話與國外大廠也有一些差距。二是屬純機械相機,手動測光,新手入門有一定困難。三是取景器亮度一般,對焦對近視眼的童鞋並不友好。四是國產相機沒有萊卡、康泰時made in Germany的神秘加成。

(二)柯尼卡Kanpa



這註定是一台非主流中的非主流相機,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是這台機器產量很少,閒魚上幾乎沒有幾台二手外售的,二是這機器的功能參數設定很奇葩,這個後面會詳談。三是這機器外表中規中矩,顏值真的算不上高。

既然如此,那麼問題來了,樓主怎麼會頭腦發熱入了一台這個玩意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是一台可以聲控的相機,這是一台市售帶腰屏取景最便宜的小相機。先說聲控,Kanpa的諧音就是乾杯,這台相機在當時的設定就是自拍神器,當開啟聲控功能後對相機喊一聲「乾杯」就能自動出發快門完成拍攝。同時,這機器據說還有一個專用腳架(如圖),據說只要將這台相機裝在這個專用腳架上設定好麥克風提示,只要對相機喊一聲「乾杯」,相機就會自動轉向你完成拍攝。呃,樓主只能說這是來自遠古時代的黑科技吧。


再說柯尼卡Kanpa的腰屏取景,真的很難想像在這麼一個小機器上居然還能塞進一塊小腰屏,當然這塊腰屏的面積實在太小,在實際拍攝中實用性不高,但逼格高啊。這麼小的相機又有腰屏又有聲控,還要啥自行車啊。

說了那麼多,再來說說這台機器的缺點,這台機器火不起來是有原因的,一是這是台傻瓜機,還是台泛焦機。按照官方的參數,其對焦距離為1.1米至無窮遠。同時,最近對焦距離1.8米,聲控模式為0.9米。這兩者會造成什麼問題呢,沒錯就是拍東西經常會有虛焦的感覺,另外拍什麼花花草草的微距,拍拍人物特寫啥的就徹底悲劇了。二是光圈實在小的可憐。按照官方說法柯尼卡Kanpa配的是一顆34mm/F5.6的鏡頭,但是從實際使用上看,因為光圈太小也就大白天用用,一到光線差的環境只能開啟閃光燈,而這就帶來一個致命的問題。樓主買這個機器的初衷是搞一台小機器掃街,雖然小腰屏提供了神秘加成,但柯尼卡Kanpa的小光圈、泛焦的對焦模式,導致出的片子無法細看,同時一旦到了弱光環境只能開啟閃光燈,而開啟閃光燈勢必會驚擾被拍對象,因此把這台機器作為一台掃街機無疑是不合適的。三是鏡頭素質有限,也就能拍拍到此一游的照片,用這台機器拍攝嚴肅題材,不好意思那是不可能的。

最後,放一些用這台柯尼卡Kanpa拍攝的樣片:





(三)佳能Eos7/Eos30




Eos7這台機器是伴隨樓主時間最長的,也是目前的主力膠片機。這是一台自動化程度很高的膠片單反,可以使用市售所有佳能EF卡口的鏡頭,這意味著只要你原先用的是佳能相機,那麼你的那些全畫幅鏡頭都可以用在這個膠片單反機身上,同時其操作邏輯與現在的佳能數碼單發幾乎完全一致。因此,對於佳能用戶來說,類似Eos7這樣的膠片單反簡直就是福利。

再來說說這台機器的優缺點吧。先說優點,會與前面的有些重複。一是佳能用戶入坑膠片只需購入膠片機身即可,鏡頭通用無需換門。二是自動化程度高,生產力恐怖。如果你玩膠片的目的就是出片的話,恭喜你類似Eos7這樣的全自動膠片單反真的非常適合。自動對焦、測光、連拍、甚至眼控對焦應有盡有,與現在的數碼單反如出一轍,除了年代久遠電路老化隨時會掛的問題外,從實用性上幾乎找不到啥缺點。三是使用高素質的現代鏡頭有神秘加成。得益於可以使用所有的佳能EF卡口鏡頭,Eos7一類的膠片單反可以使用大部分的現代數碼鏡頭,當膠片的獨特味道配合現代數碼鏡頭的高素質,出片會讓人驚喜不已。

說了這麼多優點,再來說說不算是缺點的缺點吧,這類機器代表了膠片的末代巔峰,從使用方式上看摒棄了很多膠片的傳統操作模式,例如過片、卷片、倒片、手動對焦等等,甚至部分機型還配備了液晶屏,除了仍使用膠捲外與現代數位相機沒有本質區別。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我們玩膠片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在我看來膠片代表的是一種慢攝影的態度,以及對照片不確定性期待的儀式感,而這類機器的設定卻與上述理念相悖。最後,放一些用這台Eos7拍攝的樣片:








(四)Lomo Instant



最後來說說這台Lomo Instant,拍立得理論上也是屬於膠片一類的。說實話,這台Lomo Instant我用的不多,一方面拍立得的相紙真的很貴,另一方面,這台機器更多的時間是充當道具而非時間拍攝。當然,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認為作為一個拍立得,Lomo Instant對新手是很不友好的,原因有一下幾點:一是這台機器說實話就是一個零件的排列組合,各種簡易的手動功能,自動化程度較低,沒有一定的攝影基礎想要用好這台機器是很難的。二是這台機器性能參數一般,光圈沒記錯的話是f10,快門速度是1/125,雖然拍立得的感光度是800,但這麼小的光圈,這麼快的快門速度,導致這貨也就白天光線好的情況下用用。在光線較差的環境下雖然可以開啟自帶閃光燈,但是Lomo誇張的暗角風常常排除詭異的照片,因此這台機器適用性較為局限,也就白天光線好的時候用用,同時需要使用者有相當的攝影基礎。樣片的話因為拍的少就不放了。

好了,就是這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