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說它「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而瀉火」,清臟腑而減糖

飲食健康說 發佈 2020-01-17T22:16:35+00:00

俗話說「健康是萬事的基礎」,年輕時為了事業、家庭而奔波大部分人追求的是名利,覺得擁有名利就是幸福,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山有巔頂,河有盡頭,到達一定年齡之後就會感覺擁有健康的體魄就是幸福。

俗話說「健康是萬事的基礎」,年輕時為了事業、家庭而奔波大部分人追求的是名利,覺得擁有名利就是幸福,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山有巔頂,河有盡頭,到達一定年齡之後就會感覺擁有健康的體魄就是幸福。

所以不論處在哪一個年齡段,養生不僅是為了當下,也是為了以後的幸福,中醫文化中可用於養生的好東西很多,比如有一物「在上則清肺,在中則退胃火,在下則去肝腎熱」李時珍說「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而瀉火」,清臟腑、清余火而減糖。

這一物就是知母,被《神農本草經》稱作「蚳母」,此外還有「地參」、「水參」等的美譽,《本經》中說用它養生「主消渴,除邪氣,補不足,益氣」。

《日華子本草》中提到知母「通小腸,潤心肺,安心」;《珍珠囊》中稱它「涼心去熱,邪膀胱、腎之火」;而《珍珠囊補遺》記載知母「其用有四,瀉無根之腎火,去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陽勝,滋化源之陰也」。

《景岳全書》中對知母的記載是「在上則清肺解渴,潤心肺;在中則能退胃火、平消癉;在下能去膀胱、肝腎濕熱,利小水,潤大便」。

《本草綱目》中記載「腎苦燥,宜食辛以潤之,肺苦逆,宜食苦以瀉之。知母之辛苦寒涼,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而瀉火」,還提出知母主「肺腎之氣」,黃柏主「肺腎之血」,兩者搭檔最佳。

知名的王好古把知母的益處總結為「瀉肺火,滋腎水,主命門相火有餘」,而如今對知母的養生益處可以總結為「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八個字,而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三個方面闡述。


一、用知母養生可以清熱瀉火、除煩躁。

知母的養生特點是「味苦、甘,質潤」,「苦寒」能清熱瀉火除煩,「甘寒而質潤」能生津潤燥止渴,所以尤其適合「邪熱」內壅的人養生。如《傷寒論》中鼎鼎有名以「白虎」為名的組合,就是知母與石膏以及甘草、粳米,適合熱郁而心中煩躁、口很渴、出汗多的人養生。

如果是感受風寒之後,風寒之氣「入里化熱」,從而邪熱內盛,有牙齒髮干、乾燥,以及煩躁、口渴並喜歡喝水的亞健康,可用知母與石膏、麥冬、人參以及甘草搭檔養生;如果是「壯熱」而心煩,可用知母與升麻、大清熱、地骨皮搭檔養生。

二、用知母養生可以清肺而潤燥、瀉火。

知母的另一個特點是「苦寒瀉火,甘寒滋陰」,有能降肺之氣逆,所以適合痰熱而嗽、肺燥而嗽的人養生用,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肺熱以「火熱」為主,肺燥以「乾燥」為主,前者相對痰多而色黃、黏稠,後者口唇乾燥喜歡喝水,沒有痰或很少。

知母善於清肺熱、降肺逆,適合肺熱、痰熱而嗽的養生用,這類人可用知母與貝母、葶藶子;如果「痰後有血」,可用知母與瓜蔞仁、天花粉以及麥冬搭檔;如果是胃熱上炎至肺,從而肺熱,可用知母與黃芩、梔子、貝母搭檔;如果是夏天的時候「暑熱」入肺,可用知母與桑白皮、地骨皮、桔梗以及甘草一起養生。

如果肺熱的時候有感受「風寒之邪」,從而外寒里熱,可用知母與葛根、黃芩、梔子搭檔養生;如果肺熱而肺氣上逆,「久嗽氣急」,可用知母與姜水杏仁、萊菔子搭檔,萊菔子是中醫文化的叫法,俗稱蘿蔔籽。

肺的另一種亞健康是肺燥,特點是肺氣逆而嗽,並且沒有痰或者很少,這一類人也可用知母養生,如知母與石膏、桔梗、甘草以及地骨皮的搭檔方式;也可用知母與貝母、天冬、麥冬的搭檔方式,這就是鼎鼎有名的「二冬二母」。如果是肺中陰虛而熱,可用知母與茯苓、阿膠、款冬花搭檔養生;如果肺熱之火蔓延至咽喉,有咽喉之火,可用知母與生地黃、沙參以及蜂蜜搭檔一起養生。


三、用知母養生可以促進糖分的代謝而減糖。

中醫文化把糖分的殘留過多稱之為消渴,並認為它的根本原因是「陰津不足,燥熱偏盛」,而陰虛為根本,燥熱為表現,兩者互為因果。消渴大體可以分為三類,肺燥肺熱為根源的消渴,以口渴而喝水多為特點,稱之為「上消」;脾胃燥熱為根源,以吃得多且容易飢餓為特點的稱「中消」,腎中不足,從而小便很多的稱「下消」。

知母的特點是甘寒養陰,適合臟腑燥熱、陰虛火旺的上述三種消渴,如「上消」的人可用知母與人參、生地黃、葛根的搭配方式養生,也可用知母與天冬、脈動以及黃芩搭檔;「中消」的人可用知母與生地黃、芍藥、黃連搭檔,《辨證錄》中提到可用知母與石膏、玄參、茯神搭配;「下消」的人養生可用知母與人參、石斛、牛膝、五味子、黃柏以及生地黃搭檔。

除此之外,在中醫文化中還有一個方法,適合三種消渴之人,或者自我區分不清楚的人養生,這個方法是知母與白朮、黃柏、天花粉的搭檔方式。

四、用知母養生可以潤腎燥。

在《本草通玄》中提到「知母苦寒,氣味俱厚,沉而下降,為腎經本物」,並還提到「瀉有餘之相火」,適合於腎之陰不足,從而虛火上炎的養生,這一類人的特點是大部分時間如常或不明顯,身熱如「定時」、如「潮汐」一樣,中醫文化稱之為「潮熱骨蒸」。

這一類人群之中,如果屬於有汗而、不寒冷反而怕熱之人,可用知母與個更、升麻、防風搭檔養生;如果是「溫熱」的邪氣亢盛,通過不論何種手段祛除後,但「余邪未盡」,從而「夜熱早涼」,晚上身熱而白天如常,可用知母與生地黃、牡丹皮、青蒿以及鱉甲搭檔養生。

如果是陰虛火旺而「潮熱骨蒸」,可用知母與黃柏,再搭配「六味地黃」一起養生;如果是陰虛而晚上睡著覺之後出虛汗,可用知母與黃柏、灸甘草相配;如果「潮熱」的人心煩、睡眠不好,且有腰腿的軟弱,可用知母與熟地黃、山茱萸、龍骨一起煮水喝。


此外,知母還適合精血不足的人滋養之用,如《丹溪心法》中用知母與黃柏、龜甲以及熟地黃、陳皮一起煮水,適合肝腎之陰不足而精血少的人養生;知母與杜仲、龜甲、枸杞子搭檔則適合腎之陰不足而又精血不充盛、腰背、足膝亞健康的人。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如果是經常地腦力勞動,用腦過度,如果再體育鍛鍊偏少,那麼可能會損耗腎之陰和精血,這類人可用知母與石菖蒲、天冬以及當歸一起煮水喝,如果僅是為了養生,可用這個方法泡水喝

在《本草通玄》中還提到「苦寒之味,行天地肅殺之令,肺長養萬物者也」,由此可見知母不適合長期養生用,而是短暫的「點到為止」。再就是也因為知母「苦寒」的特點,所以對脾胃之陽有一定的耗損,因此脾胃虛寒、大便不成形的人不要用知母養生。再就是知母養生用6至15克為準,多用無益。

健康是福,名利等外物到頭來都是過眼煙雲,我們可以努力追求名利、打拚事業,但健康更為重要,為了健康需要提早養生,切莫本末倒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