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歌曲之王——舒伯特

優視頻驛站 發佈 2020-01-17T00:07:39+00:00

舒伯特時常與朋友同住,不時地得到一些熱愛他歌曲的朋友的接濟,圍繞在舒伯特周圍的經常是些志趣相投的青年人,其中有音樂家,也有詩人、畫家、律師等音樂愛好者,他的朋友雖然在 不同的時期有所變化,但舒伯特永遠是這個圈子的中心。

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作為早期浪漫主義潮流的代表,在作品中體現出維也納古典傳統與新時期思潮之間的緊密聯繫。他被譽為「歌曲之王」, 實際上舒伯特除去藝術歌曲之外,還在交響曲、室內樂和鋼琴等器樂領域裡留下大量的藝術精晶,也進行了歌劇和宗教音樂的創作。

舒伯特出生與逝世都在維也納,是個道地的維也納人。舒伯特的父親是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小學教員,家境雖貧寒但使幼年的舒伯特得到一個能學習鋼琴、小提琴,並 能演奏四重奏的良好音樂環境。1808年舒伯特考入維也納皇家禮拜堂少年唱詩班,在教會附設學校里接觸到管弦樂隊的實踐及海頓、莫扎特的作品。1812年 隨薩里耶里(A.Salieri,1750-1825)學習作曲,開始寫作弦樂四重奏和鋼琴作品,1813年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交響曲,並回到父親的學 校里當助理教員。1814年寫作了歌劇《魔鬼的歡樂宮》、《F大調彌撒》等,但這些作品都不如舒伯特同年寫作的歌曲《紡車旁的瑪格麗特》影響大。1815 年,是舒伯特傾心創作歌曲的一年,他一生創作600多首歌曲中的145首都是這一年裡完成的,其中包括著名的《野玫瑰》、《魔王》等歌曲在內。舒伯特寫作 歌曲的熱情,一直持續到他生命的最後(1828年10月)。

1816年之後,舒伯特辭去教職到維也納去當「自由」藝術家。舒伯特從此沒有固定收入,全靠賣自己的作品為生。舒伯特時常與朋友同住,不時地得到一些熱 愛他歌曲的朋友(其中也有貴族)的接濟,圍繞在舒伯特周圍的經常是些志趣相投的青年人,其中有音樂家,也有詩人、畫家、律師等音樂愛好者,他的朋友雖然在 不同的時期有所變化,但舒伯特永遠是這個圈子的中心。被稱為「舒伯特小組」的男女青年,在一起讀書演戲、散步交遊,彼此爭論藝術問題、探討奧地利音樂的特 質,聆聽或彈奏音樂。舒伯特的許多創作都是為這些朋友而作的,無論是歌曲、鋼琴小品還是鋼琴四手聯彈或室內樂重奏,是在朋友中首次演出然後才流傳出去。舒 伯特逝世後的肋年代,有關他所經歷的這些特殊生活情境,被小組裡的畫家施鮑恩(Spaun,J.V.1788-1865)用畫筆生動地描繪出來。舒伯特與 歌唱家福格爾(Vogl,J.M.1786-1840)的相識是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那是在1816年的小組聚會場合,他們兩人後來曾多次 (1819、1823和1825年)合作,到奧地利各處,包括福格爾的家鄉——上奧地利巡迴演出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這對宣傳舒伯特的聲名起了不小的作用。

舒伯特一生中,僅兩次在埃斯特哈齊伯爵家任短期音樂教師(1818、1824年),雖然很愉快但他希望得到有固定薪餉的職位,而1826年他爭取教堂樂師 的努力並沒有成功。可以說舒伯特是第一位真正以自己的精神產品換取生活資料的作曲家,是西方音樂史上第一位「自由音樂家」,直到1821年他才第一次出版 自己的歌曲《魔王》,之後雖繼續出版作品,但始終受到出版商的盤剝。大量作品是在舒伯特死後才被搜集、整理並出版的,《未完成交響曲》、《第九交響曲》、 三重奏等著名作品,都是被舒曼、孟德爾頌挖掘出來才得以演出。

1828年3月在朋友們的幫助下,舒伯特舉行首次也是最後一次個人作品的音樂會,節目包括他的四重奏、三重奏,以及福格爾演唱、他為之伴奏的藝術歌曲等。音樂會給他帶來比較豐厚的收人,但由於多年的疾病與不安定,同年11月年僅31歲的舒伯特就逝去了。

舒伯特的藝術成就

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生 於維也納近郊里克登塔,父親是愛好音樂的小學校長。11歲 時他以出色的童聲進入帝國教堂的唱詩班,並進寄宿學校學習,在學校管弦樂隊中擔任首席小提琴,還曾隨薩列里學習作曲。1818年,他放棄在父親學校里的教 職,在維也納開始了艱辛的藝術生涯。舒伯特是19世紀初維也納的一代真正的自由藝術家。他一生很少與貴族交往,主要依靠不固定的作品出版稿費和偶爾教授音 樂課度日。他一度與維也納幾位志趣相投的年輕藝術家形成了一個小藝術圈,給他的生活帶來樂趣和慰藉。他的生活時常陷於貧困,往往在朋友的接濟下才得以渡過 難關。1821年他參加了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他的歌曲和室內樂曾在協會舉辦的「音樂晚會」和「音樂沙龍」中演出。他年僅31歲就在貧病中逝世,葬於 貝多芬墓的近旁,墓碑上刻著:「死亡把豐富的寶藏,把更加美麗的希望埋葬在這裡了。」

舒伯特一生短促,卻留下了藝術歌曲、交響曲、室內樂和鋼琴小品等體裁形式多樣的大量作品。藝術歌曲在他的創作中起著主導作用,歌曲的影響貫串著他的全部創 作。舒伯特的創作表現出了浪漫主義初期作曲家思想、風格的轉變。他雖與貝多芬同時生活在維也納,他崇敬這位偉人,力圖繼承古典主義傳統。然而生活在復辟時 期思想窒息、世風庸俗的社會環境中,對社會的理想和理性的追求已經為人們所淡漠,舒伯特的藝術更多地沉緬於表現個人生活情感的帶有幻想性的主題,這裡有對 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深情、愛情的歡樂與痛苦,也有孤獨的失意者的哀傷與絕望。

舒伯特藝術的浪漫主義特徵最鮮明地在他的藝術歌曲中表現出來。他寫有600多首藝術歌曲。舒伯特表現出浪漫主義音樂家對詩歌的熱愛,他貪婪地閱讀詩歌,被 他選作歌詞的既有歌德、席勒、海涅、繆勒、施萊格爾的詩,也有平庸的詩作。但在舒伯特的筆下,所有的詩都變成了音樂。他並不因偏愛詩歌而使旋律有失完整, 他善於以自然完美的音樂表現出詩的意境。他的歌曲有的似質樸的民歌(如《野玫瑰》、《菩提樹》);有的瀰漫著甜蜜或憂鬱的抒情氣息(如《在海邊》、《流浪 者》);還有的充滿了雄辯緊張的戲劇性(如《魔王》)。在音樂形式上有簡單的分節歌、變化的分節歌和根據歌詞貫串發展的敘述性歌曲。舒伯特善於用和聲、調 性的色彩性變化來刻畫音樂形象。鋼琴伴奏發揮重要的描繪、襯托作用,使他的歌曲情景交融。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體現了歌詞與音樂、人聲與伴奏理想的統一。這是 其後只有極少數作曲家能夠達到的藝術境地。他的主要歌曲還有《紡車旁的瑪格麗特》、《海的靜寂》、《搖籃曲》、《鱒魚》、《死神與少女》和《致音樂》等。

舒伯特根據繆勒的兩部浪漫主義組詩創作了聲樂套曲《美麗的磨房女》和《冬之旅》。它們是由一些結構各自獨立,情節上相互有一定聯繫的歌曲組成。前者寫了一 位青年磨工的失意愛情;後者的主人公是一位飽經風霜的漂泊者,往事的回憶只是不斷地增加著他的痛苦。其中情感的淒涼與悲哀可以說是舒伯特後期心境的寫照。 歌曲集《天鵝之歌》是由他晚期的14首歌曲組成。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創作展示出了不拘成規的創造性,但是他的器樂作品卻力求古典主義的明晰性。他的交響曲多採用古典主義的傳統形式,但是聲樂式的歌唱旋律, 徘徊的和聲等因素使他的交響曲顯露出浪漫主義的新風格。重要作品是《bB大調第五交響曲》、《b小調第八交響曲》(《未完成》)、《C大調第九交響曲》。 他還把抒情風格運用於鋼琴音樂,創作了《音樂瞬間》和《即興曲》這類浪漫主義風格的鋼琴小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