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管道升:有一種愛情叫旗鼓相當

那些年 發佈 2020-01-17T02:30:25+00:00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趙孟頫、管道升二人的愛情傳奇。1322年,在管道升去世3年後,趙孟頫也追隨而去。

文丨《那些年》悅悅

好的愛情是什麼樣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期許和解讀。有人說是花前月下,你儂我儂;有人說是轟轟烈烈,情深意重;也有的人說好的愛情應當像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生活在宋末元初的文人趙孟頫身上有太多亮點:宋室後裔、元朝名臣、博學多聞、才藝絕倫。除了這些,他身上還有一段讓後人津津樂道的佳話,那就是他選擇了和原配妻子相伴終老,終生沒有另娶。


什麼樣的女子才能hold住趙孟頫這樣的全能才子?他們的愛情又為何如此持久?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趙孟頫、管道升二人的愛情傳奇。

傳說中的「天作之合」


古人成婚普遍較早。但是趙孟頫快到奔三的年紀仍然沒有娶妻。


趙孟頫是趙宋皇室後裔。因為父親早逝,趙家家道大不如前。趙孟頫雖然是個「落魄王孫」,但是他生的玉樹臨風,很多人見了都驚為「神仙中人」。他天資頗高,而且在母親的嚴格教導下,堅持苦讀。20多歲的時候,他已經憑藉才華和丹青妙筆在當地小有名氣。然而,不知道什麼原因,他的婚配問題似乎一直沒有解決。

當地有一位名士管伸,性情洒脫,任俠鄉里。管伸有兩個女兒,其中一女名喚管道升,自幼「有才略,聰明過人」。管伸對這個女兒非常疼愛,曾延請儒士教她識字作詩。也許是對這個掌上明珠太過看重,管伸總想為女兒找到一個完美佳婿。這找來找去,管道升就被拖過了二十歲,直到管伸認識了趙孟頫。在和趙孟頫交往的過程中,他認為這個年輕人日後一定會聲名顯達,最終決定把女兒許配給他。


就這樣,兩個才貌俱佳的年輕人走到了一起,一樁看似父母之命促成的婚姻,卻「湊合」成了一段佳話。此後30多年的時間裡,夫妻二人攜手共進,風雨同舟。


註解:趙孟頫與管道升是古代美滿姻緣、神仙眷侶的典範,然而其婚年問題卻是一筆糊塗帳,學界一直未有定論。趙、管婚年,主流觀點認為成婚於至元二十六年(1289),主要依據有二:其一是《松雪齋集•管公樓孝思道院記》所記載的「至元二十六年歸於我」;其二見於延祐六年(1319)的《趙氏一門法書冊•醉夢帖》,「蓋是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相減正好是至元二十六年。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趙、管成婚時間不是至元二十六年,而應該不晚於至元二十三年末趙孟頫隨程鉅夫北上出仕元朝。《松雪齋集•魏國夫人管氏墓志銘》:「予與公同里閈,公又奇予,以為必貴,故夫人歸於我。至元廿四年,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召孟頫赴闕,自布衣擢奉訓大夫、兵部郎中。二十六年,以公事至杭,乃與夫人偕至京師。」綜合兩種分析,管道升二十歲後成婚的可能性非常大。


生活中的相扶相攜


雖然兩人都是晚婚,管道升還比趙孟頫小八歲,但婚後,管道升很快勝任了賢內助的角色。在她的打理下,趙家的生活被安排的井井有條,趙孟頫也能專心向學。


然而,這樣的閒散生活很快就結束了。1286年,趙孟頫應召出仕。在之後的宦海生涯里,趙孟頫一路高升,最後官至一品。1317年,元仁宗封趙孟頫為魏國公,管道升為魏國夫人。



這麼看,好像是管道升押對了寶。然而,趙孟頫的為官生涯並非看上去那樣一帆風順。初做官時,趙孟頫害怕「為人所忌」,多次上書請求外調。趙孟頫一去幾年,管道升就留在京城照顧一家老小;趙孟頫為元朝效力,承受了巨大的輿論壓力。這讓心懷天下的趙孟頫心中鬱悶,是管道升時時處處為他開解;趙孟頫為官清廉,俸祿不足以應付一家開支,是管道升輾轉騰挪,為他減少後顧之憂……

趙孟頫在朝堂上兢兢業業,管道升在家中勤勤懇懇。對於管道升,趙孟頫十分感激,他曾這樣評價妻子:夫人天姿開朗,德言容功靡一不備,翰墨辭章不學而能。處家事,內外整然。歲時奉祖先祭祀,非有疾必齊明盛服,躬致其嚴。夫族有失身於人者,必贖出之。遇人有不足,必周給之,無所吝。至於待賓客、應世事,無不中禮合度……


藝術上的棋逢對手


趙氏夫婦在生活上夫唱婦隨,藝術上也是志同道合。趙孟頫的才情自不必多說,管道升本就資質甚佳,在趙孟頫的鼓勵和指點下,她的書畫技藝更是日益精進。閒暇時,兩人常常一起研究金石書畫,吟詩對賦,相互切磋。


繪畫上,管道升以畫墨竹見長,兼工山水、佛像。時人誇她畫的好,她這樣回答:「操弄筆墨故非女工。然而天性好之,自不能已。竊見吾松雪精此墨竹,為日既久,亦頗會意……」意思就是,我的畫藝都是從我家先生那學來的。趙孟頫也從不掩飾對妻子的欣賞,在妻子的畫作上常常留下讚美之詞:「道升素愛筆墨,每見余尺幅小卷,專意仿摹,落筆秀媚,超逸絕塵。此卷雖是小景,深得暗香疏影之致……」


書法上,管道升更是得到了趙孟頫的指導,精工小楷和行書。世人將她和東晉的女書法家衛夫人並稱「書壇兩夫人」,稱讚她「管夫人作書,寸綃片紙,人爭購之,後學為之模範。」有趣的是,她的書法竟然和趙孟頫的字體有了夫妻相。據說,有人向趙孟頫求字,管道升有時為之代筆,求字之人難分真偽。趙孟頫有時也會為妻子代筆,因此就有了為誰所作之謎。


《秋深帖》是管道升寫給嬸嬸的家信。信中內容以管道升的口吻書寫,但很多專家認為此信實為趙孟頫代書。主要理由是,這封信的署名處有塗改痕跡,改後的兩個字是「道升」。因此有人解讀說,這是趙孟頫寫信時一時忘情,署了自己的名字,發覺之後才塗改了過來。


道升跪復嬸嬸夫人妝前,道升久不奉字,不勝馳想,秋深漸寒,計惟淑履請安。近尊堂太夫人與令侄吉師父,皆在此一再相會,想嬸嬸亦已知之,茲有蜜果四盝,糖霜餅四包,郎君鯗廿尾,桕燭百條拜納,聊見微意,辱略物領,誠感當何如。未會晤間,冀對時珍愛,官人不別作書,附此致意,三總管想即日安勝,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升跪復。

——《秋深帖》


趙孟頫、管道升還經常作詩唱和。在和好友的書信中,趙孟頫常常「秀恩愛」式的誇讚管道升。一次,他在給朋友的信中作詩一首:「山妻對飲唱漁歌,唱罷漁歌道氣多;風定雲收中夜靜,滿天明月浸寒波。」寫完他還不忘了問好友,此詩如何?(我們夫妻唱和的小日子如何?)


趙氏夫婦在藝術上的「珠聯璧合」伴隨了他們的一生。


人生中的同心同德


相遇、相伴、相知,趙氏夫婦的愛情佳話在坊間傳了又傳。然而,再美好的愛情,可能也會經歷一些小波瀾。


據傳,趙孟頫在50多歲時有了納妾的心思。於是,他給管道升寫了一首詞:「我學士,爾夫人。豈不聞,陶學士有桃葉、桃根,蘇學士有朝雲、暮雲。我便娶幾個吳姬、越女,也無過分,你年紀已過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管道升的反應頗為淡定,很快回了一首《我儂詞》:「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捏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趙孟頫讀完,懂了,再娶的心思也徹底斷了。


不管這段趣事是否屬實,歷史上的趙孟頫和管道升真真正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意相通地攜手一生。趙孟頫晚年官居一品,頗受元仁宗的愛重,但是心裡依然惦念著歸隱生活。管道升理解趙孟頫的鬱悶,於是填了一首《漁父詞》,勸他不如歸去:「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歸去休。」趙孟頫這樣回應:「此漁父詞,皆相勸以歸之意,無貪榮苟進之心。其與老妻強顏道『雙鬢未全斑,何苦行吟澤畔,不近長安』者異矣。」


1319年,管道升病逝。趙孟頫對她追思不已。在和友人的書信中,他寫到:「蓋是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一旦喪之,豈特失左右手而已耶!哀痛之極,如何可言?」之後,他又親筆撰寫《魏國夫人管氏墓誌》,懷念愛妻。


1322年,在管道升去世3年後,趙孟頫也追隨而去。兩人合葬在了生前約定之地,最終相聚。


怎樣評價趙孟頫和管道升的愛情呢?在詩壇畫苑中,他們的才情各有千秋,又能珠聯璧合;在長相廝守中,他們的相伴風雨無阻,又能相知相惜。《簡·愛》中說: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旗鼓相當,才能長此以往的相依相惜。大概正是有了兩人之間的旗鼓相當,所以才成就了這「一生一世一雙人」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