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連續5年陪困難家庭過年 看一位全國道德模範的「善行春節」

三秦都市報 發佈 2020-01-17T02:31:18+00:00

走進一個個家庭,讓每一位困難群眾心有所依、心有所歸、心有所動,可以喚醒更多善心,激發更多善行,「有盼頭、有團聚、有溫暖,這『年』便一定是好『年』。」文圖三秦都市報記者 宋雨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一間簡陋的棚戶屋、冒著熱氣的粥、門口瘦高的枯樹……陳若星從淡紫色羽絨服的兜里,掏出一個紅包,塞到孤寡老人劉叔平手中。

「過了臘八就是年,給大姐和兄弟拜年。」她解釋稱,紅包里的現金是自己準備的,錢雖不多,但心意十足。

劉叔平80多歲,兒子常年患病,家中只有母子倆相依為命,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每年都這樣,你也不寬裕。」她摸索著陳若星的手說,「我眼睛雖然看不清,但你的樣子我不會忘。」

連續5年陪困難家庭過春節

圍坐爐火旁,陪貧困戶過春節,是全國道德模範陳若星堅持多年的習慣。1月17日,農曆小年,陳若星和她的「滿天星」志願服務隊,迎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

她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寫滿最近幾天的行程,所到之處,幾乎都是西安北關街道轄區最特殊的家庭——空巢老人、獨居老人、殘疾人和各類貧困戶。

從2015年起,連續5年陪這些家庭過春節,陳若星與不少空巢老人、獨居老人,都成了忘年交。有的老人一見她進門,不喊名字,直接喊一聲「回來了咯」。

家,在陳若星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她幫失獨老人貼春聯,給困難群眾送年貨,陪留守兒童過節,帶來的都是家人之間的陪伴、守望和互助,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神聖、沉重與溫暖。

「50多位志願者都是發自內心,全情投入的,志願服務和公益慈善是社會文明的具體表現。」志願服務隊隊長劉師傅將此舉稱為「善行春節」,他告訴三秦都市報記者,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幫助他們、奉獻社會,可以讓生命變得厚重。

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5年來,陳若星見證過不少家庭的變遷,目睹過孩子的長大、老人的離開,帶動和影響著一大批志願者,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優良家風,將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觀念帶到千家萬戶,累計向貧困山區、社區、學校捐助了價值幾十萬元的圖書及各類物品。

全國道德模範成立工作室弘揚善行

如何將道德力量進一步轉化為人心向善、行為向美的動力?去年9月,北關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以陳若星的名字,率先成立了「陳若星工作室」,旨在弘揚善行和道德力量,引領社會風尚,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每個星期,陳若星都會來工作室接待群眾,解答子女教育、心理健康、鄰里矛盾等問題,同時走進社區、學校開展愛國主義講座。陝西省文明辦主任鮑貽勇、西安市文明辦主任關相林、蓮湖區文明辦主任邸文彥,先後來工作室聽取匯報、參與活動、指導工作。

62歲的牛覺民是山西運城人,30多年前來西安創業,生意做得很紅火,後來一場大病讓他陷入困難,經濟條件一落千丈。陳若星將牛覺民定為常態化幫扶對象,不僅自己掏錢給他送去慰問金,還幫助他改善生活質量。

「我住在北關,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理應回報這片土地。」陳若星說,絕大多數貧困家庭,都會需要一根『拐杖』,這根「拐杖」,可以是自己艱苦奮鬥,也可以是全社會不離不棄的愛心。走進一個個家庭,讓每一位困難群眾心有所依、心有所歸、心有所動,可以喚醒更多善心,激發更多善行,「有盼頭、有團聚、有溫暖,這『年』便一定是好『年』。」

文圖 三秦都市報記者 宋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