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6億人健康大數據都在濟南這座樓上!北方醫療數據的「最強大腦」

濟南時報 發佈 2020-01-17T03:21:45+00:00

1月17日,匯集中國北方地區約6億人口的健康醫療數據,全國行業規模最大的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主體落成。

1月17日,匯集中國北方地區約6億人口的健康醫療數據,全國行業規模最大的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主體落成。

該數據中心由濟南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山東新泉城置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目前1棟科研樓、3棟機房樓已建設完成。

這座擁有荷花形美麗外觀的樓宇背後,卻是超乎尋常的建設標準和難度:每平方米的荷載相當於一頭大象的重量,鋼材用量可以加工成17輛高鐵,樁基數量及體量是普通住宅樓的4倍,16米基坑挖到1米半就開始出水……

匯聚北方6億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最強大腦」

近日,槐蔭區濟齊路西段,一座蓮花式外觀設計的建築已蔚然成型,這就是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

未來幾年內,這裡將匯集中國北方地區約6億人口的健康醫療數據,覆蓋從出生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可以說,這裡將是北方醫療數據方面的「最強大腦」。

大資料庫一方面可以為科學研究、產品研發、臨床發展提供數據支撐,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健康行業的發展引領方向。由此一來,該數據中心最終會吸引一批醫療機構和科研機構入駐,形成集聚效應。

在全國東西南北中五大醫療健康大數據區域中心裡,濟南的北方中心是面積最大的一家,也是首家通過評審和授權。

眼下,這座由山東新泉城置業有限公司投資14.5億元、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的大數據中心,主體已落成,20000機架、1棟科研樓、3棟機房樓,以及柴油發電機房等建設配套也已到位。未來,這裡將融入5G技術,實現山東各項「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業務全覆蓋,創建國家級健康醫療數據產業示範區。

承重2噸!一平方米可荷載一頭大象

數據中心後期需要承裝重型設備,因此,樓體無論是用料還是「骨架」結構,全都是超標準建設。

中建八局二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樓體建成後,每平方米可承載兩噸重的物體,相當於一頭大象。據了解,普通住宅樓的荷載能力,每平方米則不超過0.2噸,僅相當數據中心的1/10。

為保證樓體的承載力,建設人員為樓體塑造的「骨架」也是超常規的。無論是樁基數量,還是體量,都是普通住宅樓的4倍。其中,1、2、4號樓,樁基數量就達到1197根,每根樁基深達45米。按照高架橋的樁基標準,這些樁基可以支設1.8公里的高架橋。

為保證後期施工,建設人員提高樁基建設效率,僅用28天就完成了所有樁基的高質量施工。

層高6米!17輛高鐵裝進了樓體「骨架」

數據中心的樓高為63.5米,相當於一棟22層的住宅樓。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建造難度,卻不亞於一座120米的高樓。

難度主要源於樓體的超層高。為保證後期各項設備的順利進駐,數據中心的樓體層高達6米。而普通住宅的層高,則通常在2.8-3米之間,還不及數據中心的一半。

項目負責人介紹,層高每增加一米,建設難度和工作量就增加50%。建設難度和工作量,主要體現在樓體的鋼筋、模板、鋼管等材料用量及運料上。

層高加大,對樓體的「骨架」堅固度要求就更高,需要大量高跨度的梁板。與此同時,起支撐作用的鋼材,在搭設密度和耗材方面,都成倍地在增加。

常規樓體使用的梁,厚度通常為0.4米。在數據中心,最小的梁,高度都為0.9米,相當於一個小孩的身高,而最厚的梁,則厚達1.8米,相當於一名成年男子。

其中1、2、4號樓的鋼管用量就達到7000噸,相當於17輛高鐵列車裝進了樓體的「骨架」。如此大體量鋼管的使用,早已超出了常規樓宇鋼管耗材的10倍之多。

基坑深達16米,相當於5層樓高

整座數據中心不允許出現停電事故,因此配建了柴油發電機房,作為備用電路。

正是院落一角,這座看似不起眼的發電機房,在建設過程中,著實為難了建設人員一把。

發電機房需要下挖16米深的基坑,下挖到一米半,基坑就開始出水。罕見的淺水位,主要是因為數據中心離黃河太近,距離不到3公里。加上地處黃河淤泥灘,土質差,極易出現滲水塌方。

「泥巴湯子裡施工!」這是建設人員對該基坑的感慨。

基坑支護一方面需要擋土,維持基坑的邊坡穩定,防止出現塌方,另一方面需要擋水,減少基坑四壁向坑內滲水,這成了擺在建設團隊面前的難題。

中建八局二公司建設團隊採用了一項最早源自日本的施工技術——「SMW工法連續牆支護技術」。

難題的破解經過,主要是使用三軸型鑽掘攪拌機,沿基坑四周鑽掘,在鑽頭處噴出水泥系強化劑,與地基土反覆混合攪拌,形成一根根水泥土樁,水泥土樁未結硬前插入27米長的「工」字鋼板,由此便有了一道可同時受力與抗滲的圍護牆。

基坑仍在施工過程中,截至目前,未出現滲水塌方,工程零事故推進。

幕牆面積堪比4個足球場,倆月「穿好外衣」

濟南西部的黃河沿岸,荷花形外觀的數據中心銀光閃閃,格外顯眼。靚麗的建築外表,主要源自於全新的幕牆安裝工藝——框架式玻璃幕牆龍骨單元裝配式施工工藝。

該工藝將幕牆材料提前進場加工成單元整體龍骨板塊,鋼結構完成後,單元板塊開始吊裝,室內即可輔助安裝。而傳統的幕牆龍骨安裝,則是在樓體外側懸掛吊籃,橫豎龍骨在吊籃上的焊接作業,安裝工序繁瑣且費時。

幕牆單元式框架組裝用構件均通過工廠化加工,減少了現場的交叉施工,提高了施工精度與施工質量,減少了施工安全隱患。

據了解,1、2、4號樓的幕牆鋁板,面積可達3.2萬平方米,相當於4個足球場大小。使用傳統工藝安裝至少需要3.5個月,使用新工藝則不到兩個月,工效提高了近一倍。

此工藝專利隸屬於中建八局二公司。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的山東省體量最大的EPC棚改項目華山片區安置二區工程、108天完工的濟南超算中心科技園工程的幕牆施工,正是得益於該工藝。

1500人的300多個日夜

數據中心的背後,是一支龐大的作業團隊。

高峰期施工現場總人數一度超過1500人。夜間工地照樣燈火通明,工地開設夜間食堂,每到夜間11點至凌晨1點,一片熱鬧景象不亞於趕大集。

高密度作業的同時,項目未忘記環境保護,嚴格揚塵治理,打造「花園式工地」。撤網覆綠,在該工地得到了實施,除了需要嚴密覆蓋的現場裸露土,項目見縫插針,可綠植的地方,全部種植草皮並設置移動花壇。與此同時,項目採用物業化管理,保潔設備配備齊全,專人進行道路及生活區保潔,圍擋、基坑周邊及塔吊安裝智能噴淋設備,道路按時洒水降塵,確保物料歸整等成效。近日,該項目揚塵治理,獲得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點名表揚,並要求全市建設工程參照學習。

與此同時,數據中心幕後還有一支又一支默默付出的團隊。

項目建設前期,為儘快獲得臨時用電,山東新泉城置業有限公司主動作為,積極爭取「綠色通道」,簡化辦理手續,用電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建設過程中,多次指導項目建設,協助解決建設難題,冬送溫暖、夏送清涼,在業主單位和項目團隊的通力合作下,2號樓主體封頂僅耗時87天。

與常規施工不同,該項目充分發揮了中建八局二公司特色的總承包管理模式,從土建施工到安裝、裝飾、設計以及智能化施工,各環節施工團隊通力協作,充分參與到了數據中心建設中。

施工前期,中建八局二公司設計研究院專門有一支設計團隊進駐。僅可行性優化意見,就提出了300餘項。其中,原設計的地下車庫種植頂板防水僅種植區採用耐根穿刺防水,考慮到植物的根系錯綜複雜,路面下也統一採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施工前期對設計圖紙的再優化,極大增加了後期的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築質量安全與美觀,確保了項目高質量推進。

300多個日日夜夜裡,在山東新泉城置業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建八局二公司項目團隊秉承快速優質建造理念,發揚「誠信、創新、超越、共贏」的企業精神和「令行禁止,使命必達」的鐵軍作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最終確保了工程主體順利落成。

新時報記者:丁國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