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告訴你:青少年為什麼會叛逆?

白小醫 發佈 2020-01-17T06:04:16+00:00

青少年期一般是指12—18歲,是介於兒童與成年之間的成長時期,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這一階段的個體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要經歷很大的變化。

關注我,每天帶你了解更多醫學知識!

最近未成年人案件曝光比比皆是,折讓我們內心沉痛的同時不得不深深反思一下:為什麼會這樣?其實,他們獨特的心理特徵決定了他們的行為。

今天我們來從心理學上思考下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徵。


未成年人,其實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一般是指12—18歲,是介於兒童與成年之間的成長時期,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這一階段的個體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要經歷很大的變化。

青少年時期是生長和發育的快速階段。

生理方面發生巨大的變化,其身高,體重快速改變。在內分泌激素的作用下,男女少年第二性徵相繼出現,性功能開始成熟。男性表現為喉結的出現,聲音變粗,生長鬍須,出現夢遺等;女性則出現聲音變尖,乳房發育,月經來潮等。這時腦和神經系統發育基本完成,第二信號系統作用顯著提高。而身體上的變化會為青少年帶來諸多心理的改變。

青少年期的認知活動具有一定的精確性和概括性,意義識記增強,抽象邏輯思維開始占主導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有所發展,逐漸學會了獨立思考問題。同時,自我意識存在矛盾,一方面青少年逐漸意識到自己已長大成人,希望獨立,強烈要求自作主張,不喜歡老師、家長過多的管束,喜歡與同齡人集群;另一方面由於閱歷淺,實踐少,在許多方面還不成熟,經濟上不能獨立從而出現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這就會導致許多未成年人開始叛逆,不服管教,並且容易養成壞習慣,最終踏上不歸路。

其次,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想像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理想化,出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可塑性大,易受外界的影響,情緒容易波動。同時性意識開始覺醒,產生對異性的好奇、關注和接近傾向,但是由於社會環境的制約,出現性意識與社會規範之間的矛盾,因此許多青少年會在這種自我矛盾的掙扎中,得不到排解和疏導,最後後悔終生。


所以,對於社會、學校和家長來說,誘導和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學校應開展青春期的自我意識教育,使青少年能夠認識自身的發展變化規律,學會客觀地認識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長處也看到不足,能客觀地評價別人,學會面對現實,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確立當前的奮鬥目標。

再者,青少年的情緒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不穩定,容易衝動,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們應幫助他們找到合適自己的對付挫折的方法。父母與老師應以中立的態度接受他們的傾訴和宣洩,讓他們學會在遭遇挫折或失敗時怎樣去獲得社會支持,以緩解應激。

再者,性是青少年最為困擾的問題之一,特別是青春發育期。應及時地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包括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讓青少年對性器官及第二性徵有正確的認識,以消除他們對之產生的神秘,好奇,不安,恐懼感;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法制觀念,使青少年正確認識和理解性意識與性衝動,增進男女的正常交往,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解決一些特殊的問題,。

最後就是代溝問題。代溝是指兩代人之間心理上的差異和距離,一般是指父母與子女在思維,行為上尤其是在看待事物的觀點上的差異,可以引起相互之間的隔閣,猜疑,苦悶,甚至是青少年離家出走等問題行為的原因。代溝具有兩重心理意義,一方面它意味著中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心理已趨向成熟,具有積極的社會化傾向;另一方面它使家庭關係緊張,會影響兩代人的心身健康,導致個別子女離家出走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因此,對於嚴重的代溝應予重視,應該設法通過心理諮詢等方式促進雙方及早進行心理調適,指導子女應尊重,體諒父母,理解父母時有的嘮叨哆嗦;同時指導父母尊重,理解和信任孩子。


最後,真心希望在快節奏的當下社會,給與青少年一個正確的成長空間,讓悲劇不再重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