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血管變年輕的秘訣,每一條都很重要!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 發佈 2020-01-18T06:33:05+00:00

我們的血管就像水管一樣,隨著年齡增長也會老化,沉積物越來越多,逐漸變得狹窄、不通暢、「銹跡斑斑」,甚至變脆。

我們的血管就像水管一樣,

隨著年齡增長也會老化,

沉積物越來越多,

逐漸變得狹窄、不通暢、「銹跡斑斑」,

甚至變脆。

那麼,

血管變老到底身體有何徵兆呢?

在日常生活中,

又該如何保持血管年輕呢?

三個跡象預示血管在變老

跡象一:活動能力下降,血管在變脆、變硬

動脈硬化會使血管腔變得狹窄,造成內臟或肢體缺血,從而降低身體的活動能力。比如以前走3公里才會覺得累,現在走1公里就累得不行了。

如果是「三高」導致的血管老化、變硬,動脈粥樣硬化也會反過來加重「三高」病情。如此形成惡性循環,活動能力可能進一步降低。

跡象二:記憶力變差,說明血管堵塞

動脈硬化、動脈炎、動脈栓塞等會引起動脈血管堵塞,造成慢性腦供血不足,繼而出現嗜睡、記憶力差、精力不集中等問題。

如果你覺得記性越來越差,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血管堵塞不僅會降低記憶力,還會引起肢體缺血或功能減退、腦梗,甚至造成昏迷或偏癱。

跡象三:腿部腫脹,可能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指由於血液瘀滯、靜脈管壁薄弱等因素導致的靜脈迂曲擴張。

一般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或因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的人易患該病。深靜脈血栓後遺症和動靜脈瘺病變也可表現為肢體腫脹和代償性淺靜脈曲張。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老人還會出現腳趾麻木、發涼、下肢疲勞、疼痛、間歇性跛行,此時一定要注意,可能存在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建議儘早就醫治療。

測評血管年齡,頸動脈超聲最可靠。頸動脈是全身動脈窗口,而粥樣硬化斑塊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病理基礎。

建議

30歲後定期檢查頸動脈超聲;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後的女性每年查1次;高膽固醇、冠心病、腦卒中、高血壓患者及高危人群應每3個月~6個月檢測1次。

吃這些,血管變年輕

01

膳食纖維

控壓調脂

膳食纖維,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纖維可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充足的膳食纖維可降低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病的風險。

健康成人每天應攝入膳食纖維25克,代表食物包括秋葵、豆角、金橘、蘋果、梨等果蔬,帶皮的大豆類、雜豆類、全穀類以及堅果類都富含膳食纖維。

02

磷脂

防血管硬化

磷脂是脂蛋白的成分之一,而脂蛋白好比攜帶膽固醇的「小船」,可促進膽固醇合理轉運與代謝,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

正常人每天攝入6克~8克磷脂比較合適,可一次或分次攝取。如果為了保健需要,可適當增加至15克~25克。磷脂在蛋黃、大豆中含量豐富。另外,瘦肉、動物肝臟、葵花籽、亞麻籽、芝麻籽中也比較多。

03

維生素C

抗氧化

維生素C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它能有效清除各種自由基和活性氧,可防止血管中脂質過氧化,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病。

維C含量比較豐富的食物主要是新鮮果蔬,如蔬菜中的西蘭花、菜花、大白菜等,水果中的山楂、鮮棗、獼猴桃等,都是「維C大戶」,尤其是山楂、鮮棗、獼猴桃當屬前三名。

04

天然降壓藥

高鉀膳食對於因鈉攝入太多而導致的高血壓有一定作用,鉀通過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來降低血壓,還能增加尿鈉的排泄,從而起到降壓作用,能降低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

鉀的推薦攝入量是3500毫克/天,最好的補鉀來源有蔬菜、水果和豆類。每100克食物中含鉀高於800毫克的食物有口蘑、木耳、黃豆、紅豆、葡萄乾、扇貝等。

三個好習慣 讓你血管年輕

飲食上控糖

日常飲食中要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糖分能被人體迅速吸收,令血糖值急升,導致胰島素過度分泌以降糖,而胰島素具有把糖分轉化成甘油三酯的特性,從而會使血液變黏稠。

注意進食順序

正確的進食順序是先吃蔬菜、海藻類、蘑菇等熱量少、消化需要一定時間的食物。每口食物咀嚼30次以上然後咽下,能在血糖值上升前就有飽腹感;隨後再吃主食和肉類,就能防止血糖值上升過快以及熱量攝取過量。

鍛鍊上肢肌肉

35歲後,基礎代謝率會迅速降低,脂肪會堆積,血液也會變得黏稠。增加肌肉能改善代謝,促進脂肪燃燒,改善血液循環。

因此,中老年人應進行適度的肌肉鍛鍊,如啞鈴運動和擴胸運動能鍛鍊手臂和上半身的大塊肌肉,效果尤佳。

來源:人民健康網、慢病管理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