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高齡老人,常出現股骨頸骨折和骨質疏鬆問題呢?

正骨手法 發佈 2020-01-17T06:50:03+00:00

造成老年人發生骨折有兩個基本因素 1.骨質疏鬆,骨密度下降,加上股骨頸滋養血管孔密布,股骨頸生物力學結構削弱 2.髖周肌群退變,肌肉力量下降,不能有效地抵消髖部有害應力 種種因素使老年人的股骨頸格外脆弱,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轉,甚至在無明顯外傷

人到中年,尤其婦女絕經後,骨丟失量加速進行。此時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對快速骨量減少的人群,應及早採取防治對策。近年來歐美各國多數學者主張在婦女絕經後3年內即開始長期雌激素替代治療,同時堅持長期預防性補鈣,以安全、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



說到「胯骨軸」,「大腿骨」這些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醫學上,我們把俗話說的「胯骨軸」叫做「髖關節」,把「大腿骨」叫做「股骨」。股骨上端有球形的股骨頭,在股骨頭的下方,有細長的股骨頸,股骨頸將股骨頭和股骨幹連在一起,整個大腿骨中,股骨頸處最細、最弱,也是骨折的好發之處。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人口呈老齡化已成為21世紀人口的主題。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占全國人數10%,在醫院,老年骨折患者也逐漸增多,股骨頸最易發生骨折,占老年骨折患者的25-30%,尤其以老年女性最為多見。青壯年一般很少出現股骨頸骨折,出現骨折大多是由於強大的暴力所傷,如車輛撞擊、從高處墜落等。

股骨頸骨折後,主要症狀是髖部出現疼痛和腫脹,不能站立行走,甚至任何活動都會使疼痛加劇。如果骨折處出現錯位,還會出現患肢有縮短、扭轉等變形。但也有少數患者在骨折剛開始時疼痛不明顯,還可以走路,極易漏診,但幾天後疼痛加重,甚至完全不能走路。


造成老年人發生骨折有兩個基本因素

1.骨質疏鬆,骨密度下降,加上股骨頸滋養血管孔密布,股骨頸生物力學結構削弱

2.髖周肌群退變,肌肉力量下降,不能有效地抵消髖部有害應力

種種因素使老年人的股骨頸格外脆弱,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轉,甚至在無明顯外傷的情況下都可以發生骨折。


造成骨質疏鬆的4種原因

1.遺傳:峰骨量的高低與遺傳因素有關,高加索人與亞洲人的峰骨量較低,因而患骨質疏鬆症的可能性更大

2.營養:適當攝入鈣質,可以增加骨密度,減少骨質疏鬆症發生的危險性。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攝入鈣量為500mg。美國營養學家則推薦800mg。兒童期、妊娠期和哺乳期鈣攝入量要增加至每日1000~1500mg。

3.運動:運動能夠刺激骨改進循環,骨量的維持或骨肥大依賴於運動的類型、頻度與抗重力效果。同時,運動必須規律,持之以恆,如果運動的強度或頻率降低,運動對骨的效應也將降低。

4.內分泌狀態:研究顯示,身體中性激素,糖皮質激素,甲狀腺素,降鈣素以及維生素D等含量的高低也對骨質有明顯的影響



如果您認為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點讚轉發。正骨傳承網分享正骨手法,傳承和發揚正骨文化,歡迎更多正骨行業的老師及愛好者一起加入,分享、交流、學習!(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做其它用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