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經絡辨證在針灸中的重要性

青年中醫李鐸 發佈 2020-01-18T07:02:16+00:00

經絡辨證論治是以經絡學說為主要依據的辨證論治方法,主要是根據經絡的循行分布、屬絡臟腑、聯繫器官、生理功能、病候特點等來確定疾病的經絡歸屬,從而選擇相應的經絡治療方法。

經絡辨證論治是以經絡學說為主要依據的辨證論治方法,主要是根據經絡的循行分布(包括經絡的交接、交叉、交會關係)、屬絡臟腑、聯繫器官、生理功能、病候特點等來確定疾病的經絡歸屬,從而選擇相應的經絡治療方法。

針灸臨床必須強調經絡辨證。針灸學和內科學都是中醫的臨床學科,其辨證基礎都離不開臟腑氣血的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綱)。內科中的六經辨證、三焦辨證、衛氣營血辨證與針灸臨床關係不大,但八綱辨證、臟腑氣血辨證針灸臨床必須遵循。只不過,針灸臨床診治疾病是以八綱辨證為總綱、臟腑氣血辨證為基礎、經絡辨證為核心的。針灸臨床必須突出強調經絡辨證這個核心。

《靈樞·衛氣》說:「能別陰陽十二經者,知病之所生,候虛實之所在,能得病之高下。」《靈樞·官能》說:「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溫,何經所在。」《靈樞·經脈》將各種不同的病候按經脈系統予以分類,這是經絡辨證在《黃帝內經》中的體現。東漢·張仲景《傷寒論》關於六經辨證的學說又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黃帝內經》的學術思想。後世醫家也都十分注重經絡辨證,宋·竇材在《扁鵲心書》卷首即列《當明經絡》:「蓋經絡不明,無以識病證之根源,究陰陽之轉變……經絡為識病之要道」

《標幽賦》雲既論臟腑虛實,須向經尋。」明·張三錫《經絡考》說:「臟腑陰陽,各有其經,四肢筋骨,各有所主,明其部以定經。清·徐大椿在《醫學源流論》中說:「治病者,必先分經絡、臟腑之所在……然後擇何經何髒對病之藥而治之。」圍繞經絡這個核心進行辨證,複雜的證候即有所歸屬。可以有的放矢地指導循經取穴,選擇歸經藥物,大大增強治病效果。

筆者在臨床中曾遇到這樣一個病例:患者右小腿痙攣性疼痛,先在一家醫院行針灸治療,醫生為之針刺足三里、陽陵泉等穴,治療數次疼痛也未見減輕。後由筆者接治,經詳細詢問病史,並讓患者指出疼痛的具體部位,發現疼痛是沿足太陰脾經走竄的,診為「足太陰脾經經脈病」。經針刺陰陵泉、地機三陰交三穴,強刺瀉法,治療一次就豁然而愈。這體現了按經絡辨證在針灸臨床中的重要作用。

在經絡辨證的指導下,明確病因病機、病位(涉及的臟腑和經脈)、病性,做到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質的方法解決——或針或灸或針灸並用;或補或瀉或補瀉兼施。與臟腑相比,經絡有深入淺出的循行方式,分布於肢體的一定部位,聯繫一定的組織器官,具有淺行體表的特點。所以,經絡辨證多適用於體表部位的肌肉、關節、組織、器官的病變。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