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些咖啡館,憑什麼都賺錢?

中國食品報 發佈 2020-01-17T07:20:28+00:00

但在北京,有個叫「大小」的咖啡品牌藏在胡同里,把「不好找」、「人少」的選址劣勢變優勢,3年開4家店,還都盈利。

又到年末,都陸續放假了吧?

先從別人家的店開始,看看那些賺錢的咖啡館,都有哪些秘籍?

仰望咖啡,一個開在長沙的15㎡社區小店,原本歲月靜好地做著自己的小生意。

然而開店3個月後,離它100米遠,來了家70多㎡的瑞幸,就開在對面,使其日營業額直接從1000降到200元。苦熬五個月後,老闆決定反擊。

15平的仰望咖啡

小店VS大連鎖,反擊戰怎麼打?這位老闆總結出一套兵法:

產品:發揮小店靈活優勢,提升創意;

會員:對抗瑞幸補貼,降低充值門檻;

運營:升級外賣包裝,突出小店溫情;

營銷:巧用外賣平台推廣,積極蹭熱點。

學習星巴克,在三線小城開連鎖

很多人對咖啡行業的印象,簡單粗暴地分為2種:數得過來的大連鎖,和數不過來的獨立小店。

但總有一些老闆不甘於「歲月靜好」,想做品牌,蘇涌是其中一位。他在三線小城一口氣開了7家店,成了當地第一個連鎖咖啡品牌。

這位星巴克前員工借鑑星巴克的一整套模式,樹立品牌意識,和星巴克學服務、學運營,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夥伴服務、運營體系。

從產品到空間,一直在找到自己

從學習星巴克,到走出自己的路。這家店是這麼走的,戳藍字:

80%複製星巴克,我在三線小城開了4家咖啡館,單店年凈利20萬

藏在胡同里的網紅咖啡館,如何把選址劣勢變優勢?

我們常說,「7賠2平1賺」是咖啡行業現狀;

我們還說,選址對一家咖啡館而言,決定了80% 的盈利因素。

但在北京,有個叫「大小」的咖啡品牌藏在胡同里,把「不好找」、「人少」的選址劣勢變優勢,3年開4家店,還都盈利。

沒有人流的選址,如何把人吸引過來?老闆做了這些事:

  • 把門店融為胡同文化一部分;
  • 在18平米內「販賣空間」;
  • 在門店做展覽,吸引同調性客戶;
  • 策劃酷的活動,吸引酷的靈魂。

把空間讓出來,把人吸引過來

巧妙規避掉好位置、高房租、強競爭力的激烈環境;選擇和本身調性更符合的位置低成本試錯,通過營銷、設計將人引進來,更長久地延續一家店的生命力。

還想了解更多,看這篇:我3年在胡同里開火4家咖啡館。

北京咖啡館

這兩年,在Manner咖啡的帶動下,10平左右的外帶型小店,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FLYKOI COFFEE,這家開在帝都高端寫字樓的小店。本以為咖啡優質客戶密集,產品和運營過硬,又有Manner做參考,生意不會太難做。但現實很骨感。

彼時正是瑞幸瘋狂補貼、風生水起之時,重新分析市場後,老闆游鴻達想到了一套新打法:學習瑞幸,用瑞幸的打法開闢出小店的生存之道。

優惠大:帶好友來,免費得一杯;

社交屬性強:推社群,建「流量池」;

新零售模式:自建小程序,在線點,到店取;

客單價高:售賣烘焙豆,提升客單價;

重品牌勢能:區域內密集開店,提升品牌勢能;

10㎡小店,日銷350杯

南京明瓦廊一家名叫「么逗咖啡」的店,面積僅有10平米,只能外帶或外賣。卻能做到日出杯300~350,月營業額20萬。

這家店是怎麼做到的?老闆和我透露了他的「武功秘籍」:

  • 六脈神劍:拋開形式,把咖啡館當奶茶店開;
  • 一陽指:用出品穩定,俘獲大眾;
  • 降龍十八掌:搞好會員體系,招招制敵;
  • 凌波微步:外賣要快,保證客戶體驗;
  • 小無相功:緊跟市場趨勢,創新產品;

三線小城,咖啡外賣上線一周賣150+杯

上面說了阻擊瑞幸、參考瑞幸,確實這一年,開小店的老闆和瑞幸可以說是相愛相殺。最後說個直接用了瑞幸模式的。

瑞幸的思路,就是把店開小,做外賣。有個小店就是這樣,在沒有瑞幸咖啡的三四線城市,一開業就瞄準外賣,一周在線上賣了150+杯。放在咖啡行業,這是個能拿得出手的成績。具體是怎麼做的:

價格:直接對標本地低價,攪亂熟人圈子;

性價比:用折扣打價格戰,靠包裝造價值感;

選址:選址中心城區中間地段,直擊目標客群;

儀式感:外賣附贈卡片進行流量轉化。

來源:咖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