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流量流動簡史:從連接萬物到超極入口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佈 2020-01-17T07:26:56+00:00

在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完善了服務的形態後,智能硬體的入口地位將進一步提升,而智能硬體APP還將在這一波紅利之下,迎來更強的新增流量注入。

在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完善了服務的形態後,智能硬體的入口地位將進一步提升,而智能硬體APP 還將在這一波紅利之下,迎來更強的新增流量注入。

流量焦慮貫穿了整個2019 年。

焦慮之下,各個賽道玩家紛紛開始尋求打通新的流量入口。私域流量、KOC、直播帶貨……造詞運動輪番登場。

如果說三年前「下半場論」誕生之時,增長還只是「放緩」,寒意也大多籠罩在以高頻、剛需為主的大賽道,如今就是整個大盤都進入了原地踏步的節奏。

當活水不再注入,存量搏殺自然將進一步白熱化。此消彼長的競爭之下,作為增長引擎的流量到底向何處求?

QuestMobile 在《2019年流量增長盤點》中披露了一組值得關注的數據:

當前智能設備APP 行業用戶規模已接近 1.2 億,同比增長高達 16.8%;其中,小度(含小度音箱)、國美智能、海爾洗衣等 APP新增月活已經達 400 萬以上量級。

放在過去幾年「以紅利促增長」的視角下來看,智能硬體 APP 的強勢增長頗有些出人意料。

從圖表看,華為、電信、百度排行智能硬體APP月活躍度前三,近兩年走入越來越多家庭的智能音箱此次有多款APP上榜,其中小度(含小度音箱)以近500%的同比增速領跑智能音箱行業,顯示出比較強勁的增長活力。

一方面,遠超大盤的增長速度,意味著智能硬體APP已經逐漸成為當下的存量網際網路時下新一代的流量增長點;另一方面,智能硬體在過去幾年一直被打上「新奇特」的標籤作為一種非高頻應用產品而存在,而如今令人驚喜的增長數據,很大程度上預示著「厚積」多年的智能硬體正開始「薄發」,為行業帶來一波利好。

吳軍在他的《全球科技通史》中,選擇了「能量」和「信息」兩條主線來組織書中內容,一來是基於物理世界的本質出發,二來則使得科技發展水平得以量化,解釋清楚技術之間的關係。

我們不妨將目光鎖定到中國網際網路,也以「紅利」和「流量」作為主線,通過對增長邏輯的梳理透視如今智能硬體APP的火熱。

一、PC網際網路時代:流量聚集從「連接」開始

流量自不必說,我們有必要先給「紅利」下一個定義。

張瑞敏有一個說法「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是時代的企業」精準地道出了紅利在商業中的價值。所謂紅利,就是用戶、科技等基礎要素的變化造成短暫的供需失衡後,通過順勢占領市場形成優勢。

這其中,有兩個暗含的立足點:要素變化、時間窗口。

以這一視角,我們先看PC網際網路時代。彼時,新浪、搜狐、網易組成的三大門戶是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他們集中成立於 1997~1998 年,本質上是照搬大獲成功的雅虎的門戶模式。

這一時期,PC 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也就是「科技」這一要素髮生了變化。據 CNNIC 公布的數據顯示,從 1997 年的 63 萬到 2001 年 2250 萬,中國網民數量迎來了第一波增長。

但與需求側大幅增長相應的,卻是網際網路供給側的一片內容荒原。原生網際網路內容不足,供需失衡之下,三大門戶抓住紅利,開始將現實世界的信息搬運到網際網路。

相比報紙雜誌,三大門戶在時效、數量有著絕對優勢,這使得它們實現了快速崛起。但同時,其商業模式依然是賣廣告位,與紙媒並沒有本質區別。

BAT 接棒三大門戶,本質上則是 PC 不斷普及的過程中,更高效地解決細分賽道的供需失衡。

比如百度,抓的是人與信息的連接作為發力點。彼時,除門戶網站如雨後春筍外,貓撲、天涯為代表的BBS 等形態不斷豐富網際網路內容的量級與層次,更高效、精準的搜尋引擎成為了剛需。騰訊、阿里的起家於相對傳統方式更高效的通訊和交易,通過網際網路改造了人與人、人與物的連接,進而實現了流量的獲取,並摸索出效率更高、規模更大的變現模式。

簡單來說,這一時期的紅利是PC網際網路的普及,流量大盤自然主要由精英人群組成。

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流量聚集的由輕到重

2007年之後,iPhone的誕生,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接入設備地位的確立,更多人得以接入網際網路,接入場景也被進一步拓展,新流量再次匯入網際網路。

供需失衡再度出現:一邊是深入小城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一邊卻是服務於精英階層的產品。

網際網路「隨手可得」後,搜索漸漸難以滿足內容需求的增長。打個形象的比方,搜索類似於「查字典」,前提是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但相較而言,需求明確與無所事事的場景相比實在寥寥。

算法推薦由此誕生,一方面通過AI 更精確匹配了用戶需求;另一方面,以無限刷新的瀑布流提升了長尾內容分發效率,吃下更多的用戶時長。

換一個角度來說,在紅利發生轉移的過程中,流量的獲取也會由輕變重。

原因在於,誕生於PC網際網路時代的巨頭憑藉資金、人才的先發優勢,在各個賽道進行了布局。所以,線上的「輕流量」已經被巨頭牢牢攥在手中,新一代的要想突圍就不得不向線下突圍。

美團的外賣、滴滴的網約車、摩拜的共享單車……本質上都是通過技術更高效地解決現實生活中剛需、高頻的需求,以此與用戶建立連接,線下成為了流量的新入口。

不難看出,網際網路普及有著明顯的從精英到大眾的擴散特徵,比如2018 年興起的「下沉市場」這一說法,原因在於與歐美等成熟網際網路市場不同,中國市場還多了一個地域分層的維度。

換句話說,技術平民化的背景下,由輕到重的流量獲取過程會不斷在每一級市場循環上演,由此帶來一次又一次紅利。

精英階層的PC網際網路時代,由門戶、搜索到 IM 和電商;平民化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從算法推薦內容到拼團電商,一概不會例外。

三、AIoT時代:以整體交付能力打造流量「超極入口」

「從高到低、從輕到重」,可以說就是過去 20 年中國網際網路流量獲取的核心路徑。

在這一邏輯之下,「流量紅利」觸底似乎有其合理之處。畢竟,當八線小城都已經習慣在微信親友群中為好友的拼多多「砍一刀」之後,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已經形成某種意義上的「均勻化」。

但實際上,「流量紅利」的本質其實自然不是一個總量的概念,而是一個結構性概念。本質是網際網路作為物理世界在比特世界的鏡像,顆粒度的不斷精細化:從信息到服務,再到生活萬物。

那麼回到我們的核心視角「紅利的本質是一種短暫的供需失衡」,在 PC、智慧型手機先後普及之後,下一場紅利的基礎要素會是什麼呢?無疑是智能硬體。

一方面,包括AI晶片、傳感器、攝像頭等在內的底層硬體逐漸成熟;另一方面,大數據、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技術也已取得一定成果。

換言之,基礎要素已再次發生變化,供需失衡的窗口期已經在AIoT 時代再次出現。對此,曾寫出過《數字化生存》的麻省理工教授尼葛洛龐帝就曾舉過這麼一個形象的例子:

「物聯網時代的創新應該是往微波爐里放一隻雞,微波爐自己知道如何烹飪這隻雞,而不是可以通過手機打開微波爐的開關。」

這一幅未來生活圖景中,將涉及一系列問題:機器如何識別出這是一隻雞?如何針對大小、重量定製料理方案?如何根據家人口味、狀態選擇最佳的菜譜?

換言之,相對於上一輪,這一輪由智能硬體所驅動的紅利將進一步加「重」。僅僅提升效率還不夠,只有擁有更強的整體交付能力的產品,才能成功聚集起流量。

Strategy Analytics 發布的市場報告顯示,2019 年 Q3 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達到 3490 萬台,同比增長 54.5%;其中,中國智能音箱市場 TOP3 百度、阿里和小米,分別取得了 430 萬台、390 萬台和 330 萬台的銷量。

單從智能音箱看,這個起步僅兩年左右的市場已經步入千萬量級時代,而這也正是智能硬體APP 成為流量新勢力的重要原因。

其中百度算是一個典型例子。在中科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的《智能音箱的智能技術解析及其成熟度測評》報告中,小度系列產品智能度國內領先:

具體而言,在聽懂、理解用戶的指令方面,小度系列智能音箱是唯一聽懂率超過90% 的產品;在滿足用戶需求和體驗方面,小度同樣在評測中滿足度得分第一。這也是智能設備類APP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產品成熟,是走近大眾生活,收穫流量紅利的必經之路。

箇中原因便在於,百度通過更好地整體交付能力吃到了這一輪紅利。

換言之,用戶以往對於內容、服務、商品的需求,被統一歸口到智能音箱這一入口。通過這一入口,用戶的使用路徑大大縮短,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隨叫隨到」。

回看當下的網際網路競爭,打造「超極App」將用戶留在自有生態內已經成為共識。BAT 三家紛紛以自家的百度APP、支付寶、微信為基礎打造小程序生態,目的便是將流量留在自有生態之中。而智能音箱優勢在於,作為物理世界與比特世界的交互介面,通過將大量剛需、長尾的場景需求疊加,已然形成了「剛需+高頻」的流量「超極入口」,將你家客廳打造成為了競爭新一輪流量紅利的前沿陣地。

這體現在:一方面,在網際網路巨頭的推動下,智能音箱能一改多年來標準不一的割裂狀態,推動智能家居市場提速;另一方面,藉助智能交互的核心能力,極大地改善了直接為各種家居產品中增加語音等模塊高成本困局,以成本優勢反過來強化了其控制中心的地位。

另一方面,基於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用戶不再需要思考買一把怎樣的「錘子」,而是逐漸培養起直接提出「牆上的洞」的需求的習慣。

事實上,人們對於智慧生活的迫切需求,潛台詞對應的是對於體力與腦力兩方面的解放。前者,在過去幾年的電視、空調等輪番智能化之下已然實現,而後者卻不盡然。如果打個形象的比方,智能硬體就像管家。

不難預測,在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完善了服務的形態後,智能硬體的入口地位將進一步提升,而智能硬體APP 還將在這一波紅利之下,迎來更強的新增流量注入。

作者:科技唆麻;公眾號:科技唆麻(ID:techsuoma),科技唆麻,不飛不快。

本文由 @科技唆麻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協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