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追求有溫度講藝術的思想表達

光明網 發佈 2020-01-17T07:56:07+00:00

脫口秀(talkshow)原意為電視談話節目。2000年前後,受外國同行啟發,我國電視工作者開始嘗試製作脫口秀節目,一系列節目深入挖掘東方式幽默,創新觀點表達,人氣越來越旺。移動網際網路普及後,這一趨勢被網絡綜藝順應並放大。

脫口秀(talkshow)原意為電視談話節目。2000年前後,受外國同行啟發,我國電視工作者開始嘗試製作脫口秀節目,一系列節目深入挖掘東方式幽默,創新觀點表達,人氣越來越旺。移動網際網路普及後,這一趨勢被網絡綜藝順應並放大。2017年,網絡脫口秀節目《奇葩說》以其新鮮活潑的形式、幽默而一針見血的說話風格,吸引大批年輕觀眾。緊接著,談話式、講壇式、單口喜劇式、辯論式等一批花樣翻新的網絡脫口秀節目走進觀眾視野,網絡脫口秀開始成為網絡綜藝重要一脈。

脫口秀為什麼火了,它是如何與觀眾產生共鳴的?脫口秀形態林林總總,目的是變著法讓觀眾享受「聽人說話」的精神愉悅。比如辯論類脫口秀《奇葩說》,將說話機會與時間平等交給一眾普通人,讓不同觀點、不同表達進行交鋒;《圓桌派》邀請專長不同的嘉賓,在輕鬆氛圍中暢談社會與生活,觀眾如身臨話局,開闊視野,如沐春風;《脫口秀大會》則類似單口相聲,演員態度和觀點通過包袱台上台下互動。通過言語表達,脫口秀演員個性形象不斷豐滿;觀眾被特定人物吸引,興趣轉化為黏性,能夠鞏固節目品牌,進一步吸引更多觀眾。

脫口秀節目採用不同形態以增加觀賞性,但其主要功能是讓人獲得思想啟迪,因此脫口秀往往聚焦社會熱門話題,通過犀利透視或辯論交鋒亮出洞見。比如社會話題「選擇大城床還是小城房」,透過表象剖析深處的「兩難」,使多元聲音被傾聽,打破思維定勢。人生話題「要不要跨出舒適區」「怎樣才能擁有安全感」循循善誘,傳遞積極人生觀。這些話題設置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既增加獲得感,又增長同理心,通過思考各式各樣的人生命題,觀眾獲得生活的智慧。

說話者以開放態度發表見解,用輕鬆形式重構嚴肅命題,讓觀眾充滿新鮮感,是早期脫口秀節目的特點。隨著同類節目增加,新鮮感逐漸消退,一些節目熱度衰減,口碑下滑,面臨競爭壓力和創新焦慮。

事實證明,紮實的內容而非花哨的形式,才是脫口秀節目越做越好的根本。不少節目引入明星嘉賓、強化人設塑造,嘗試藉助粉絲經濟來擴大影響力,然而不大奏效。某網絡辯論節目新一季的觀眾漸漸發現,特立獨行的標籤化人設一旦脫離堅實的話題和內容支撐就立不穩了。一項關於脫口秀節目的調查顯示,80.3%的觀眾認為他們熱愛脫口秀節目是因為「對節目討論的話題很感興趣」,而選擇「我很喜歡節目邀請的嘉賓」的觀眾只有47.52%。可見,比起猜測觀眾喜歡什麼樣的人物,選擇合適話題、呈現精闢觀點更關鍵。節目若以流量、熱度為導向,短期內或許能吸引觀眾,長遠看卻未必能轉化為節目好評及觀眾黏性,節目生命力將難以持久。

一檔好的脫口秀節目應當引起觀眾的思考,可以是闡發新穎觀點,也可以是普及專業知識,抑或是對日常生活有別樣的體察。總之,有溫度、講藝術的思想表達才是脫口秀的「立身之本」。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作者:謝陶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