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局不利,劉備為何執意發動夷陵之戰

幽覽 發佈 2020-01-18T08:20:32+00:00

《三國演義》中記載劉備是為了報關羽之仇,所以才會攻打東吳。如果蜀漢擁有荊州,諸葛亮派主力部隊從荊州開始北伐,再派一支輔助部隊從祁山出發,那麼蜀漢的地域格局就不僅僅是盤踞在四川了,中原之地將有蜀漢的旗幟。

自古以來,發動戰爭的一方往往在具有優勢的情況下,才會去攻打另一方。但是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完全不具有優勢,甚至可以說劉備當時處於極大的劣勢。《三國演義》中記載劉備是為了報關羽之仇,所以才會攻打東吳。這只是小說的虛構而已,劉備之所以發動夷陵之戰,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到底是怎樣的局面逼迫劉備不得不發動夷陵之戰呢?

劉備的劣勢

在夷陵之戰前,蜀漢可謂是人才凋零。關羽被東吳所殺,張飛被部下謀害,黃忠在戰前病死(《三國演義》中黃忠參戰是小說虛構)。劉備麾下的名將就只剩下馬超、魏延和趙雲,而這三個人無法參加夷陵之戰。

魏延當時鎮守關中,馬超鎮守西羌,趙雲鎮守後方,劉備當然不能調動這三個人。夷陵之戰,蜀軍勞師遠征,物資消耗巨大,後勤補給壓力巨大。所以必須要有一個精明強幹的人在後方統籌補給,這個人當然只能是諸葛亮。

劉備如果執意征東吳,那將面臨的是無謀臣名將可以為之所用。沒有謀臣名將在一旁協助劉備,那劉備的勝算將變得比較小。劉備當然對此有所考慮,但是東吳發生的事情消除了劉備的顧慮。

呂蒙做為東吳的大都督,在孫權的任命之下,奪取了荊州。但是在呂蒙返回東吳不久之後,他就病倒在了床上,沒多久就去世了。呂蒙的去世對於劉備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東吳也沒有名將坐鎮,雙方的優勢差距就不存在了。

但是劉備萬萬沒有料想到的是東吳培養了呂蒙的接班人——陸遜,如果劉備早知道陸遜此人的作戰能力,劉備在夷陵之戰中也損失就不會如此慘重。

劉備最終還是發起了夷陵之戰,他要面臨的是沒有謀臣名將、遠距離作戰、地形不熟、曹魏在旁虎視眈眈等等不利局面。劉備之所以逆勢而為,全都是為了荊州。

蜀漢的形勢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蜀漢的發展戰略,其中就提出:「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我們可以從中看出,荊州是蜀漢進取天下的跳板,荊州對於蜀漢而言是萬不可有失的。

蜀漢的領地是四川,而四川的地形是四面環山,這是蜀漢的天然屏障,易守難攻。但是這種地形有一個巨大的劣勢就是出去很困難,蜀漢想要一統天下,那肯定需要外出行軍。如果蜀漢選擇直接從山地外出進攻,那將會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糧草,而且蜀軍在外不能打持久戰,因為從山地往外供應糧草十分困難。諸葛亮六出祁山攻打魏國,就經常出現糧草短缺,後勤不足的情況,這在戰爭中是致命的。

所以蜀漢欲取天下,必須擁有荊州。蜀漢只有以荊州為據點,才能在外持續作戰。另外荊州是在長江的上游,蜀漢在滅了曹魏之後,就可以沿江而下,突襲東吳。

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圍曹仁、擒于禁、斬龐德,戰局一片大好。之後孫權命呂蒙和陸遜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被東吳擒殺。荊州自此落到了東吳的手裡,這對蜀漢的戰略而言是致命的打擊。

賭局

失去了荊州,劉備也失去了進取天下的機會,出不去的蜀漢就如瓮中的那隻鱉,被捉只是早遲的事情而已。

與其選擇坐以待斃,還不如放手一搏。劉備深知夷陵戰前的蜀漢人才凋零,國內時局不穩,但已然沒有第二種選擇。戰勝東吳,拿回荊州,蜀漢統一霸業還有希望。若蜀漢被東吳打敗,那蜀漢只能龜縮在四川境內,統一大業也就遙遙無期。

劉備只能把蜀漢的國運壓在夷陵之戰上,賭了還有機會,不賭就沒有任何的機會。

陸遜水淹七軍,蜀漢長期積累下來的國力頃刻間煙消雨散。劉備最終逃到白帝城,他沒有顏面回去面對蜀漢的眾人,夢想的破滅帶走了劉備的最後一縷生機,他將生後事交給了諸葛亮。

夷陵之戰後,蜀漢國力虛弱,已經不可能再奪回荊州。曹魏勢大,諸葛亮只能再次選擇聯吳抗曹,蜀漢從此與荊州再無緣分。沒有荊州做為跳板的蜀漢只能選擇從祁山出發,開始自己的北伐之路。

諸葛亮六處祁山,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山地惡劣的地勢,導致糧草等軍需無法及時的供應。如果蜀漢擁有荊州,諸葛亮派主力部隊從荊州開始北伐,再派一支輔助部隊從祁山出發,那麼蜀漢的地域格局就不僅僅是盤踞在四川了,中原之地將有蜀漢的旗幟。

歷史沒有假如,局勢無法逆推。夷陵之戰改變了蜀漢,穩固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間接地為曹魏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

《三國志》

聲明:文章在整理過程中,參考了大多資料,並採用了網絡圖片。因實在較難找到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