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萬喜教授團隊發表評論文章:奧地利全面禁止使用草甘膦除草劑

iamset 發佈 2020-01-17T08:37:32+00:00

眾所周知,草甘膦自1971年成功合成之後,具有殺草譜廣、對環境無污染的特點,是有機磷除草劑的重大突破,迅速成為全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農用化學除草劑,從1974年以來,全球已經有86億公斤草甘膦噴洒在農田和林地,大家一直認為這種化學除草劑是無害的,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草甘膦的危害性

2020年1月17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刊登了一篇題為《Support Austria’s glyphosate ban(支持奧地利的草甘膦禁令)》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河南農業大學彭萬喜教授,這篇文章的發表,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眾所周知,草甘膦自1971年成功合成之後,具有殺草譜廣、對環境無污染的特點,是有機磷除草劑的重大突破,迅速成為全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農用化學除草劑,從1974年以來,全球已經有86億公斤草甘膦噴洒在農田和林地,大家一直認為這種化學除草劑是無害的,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草甘膦的危害性。

草甘膦殺死植物的原理在於破壞植物葉綠體或質體中的EPSPS合成酶。草甘膦通過莖葉傳導到地下部,對深根雜草的地下組織破壞力強,能達到一般農業機械無法達到的深度。

但是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草甘膦對動植物都有危害,導致大量的植物死亡,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造成了重大損失。2016年,德國的一部紀錄片《Poisoned Fields -Glyphosate,the underrated risk?》(中毒的田地 - 草甘膦,被低估的風險),從農業、科學界、企業等不同角度,真實地展示了草甘膦可能對植物、人類、其他生物帶來的各種危害,比如,含草甘膦飼料讓奶牛繁殖率只降不增,小鼠因草甘膦長出腫瘤,母豬吃的飼料中所含的草甘膦濃度越高,它生下的幼崽畸形率就越高。

草甘膦的使用,會對植物、病原體、土壤微生物及環境都有一定的影響,它不止會造成對環境的污染,還會間接對人體造成傷害。不被雜草吸收的除草劑成分會游離在土壤中,農作物會吸收並積蓄草甘膦的一些成分,會導致生物組織一定程度的破壞,無法合成其應具備的營養元素,從而導致農作物果實中某些營養成分缺失。

草甘膦在正常用量情況下,會對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農作物的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若使用不合理,會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發育和成熟,導致隱性減產,湖南省研究試驗表明,草甘膦等除草劑的副作用可導致水稻、小麥、大豆、玉米減產10.5%~26.8%。

草甘膦是一種殘留型除草劑,它們在土壤中的殘留期一般可達36個月以上,根據調查,目前生產中使用的草甘膦除草劑會有20%~70%會長期殘留在土壤中,從而使土壤、地下水、糧食受到污染。

相信大家聽過土地「癌化」,無法改茬,目標作物產量低或根本沒有收成,在我國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等地,因長期過量使用草甘膦,已經出現大面積的「癌化」土地。

2019年7月2日,奧地利議會代表們投票支持社會民主黨提出的法案,批准在本國全面禁用草甘膦。禁用原因是其可能威脅到人類健康。不僅是奧地利,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Anvisa)提議重新評估草甘膦,6月6日前徵求意見。中小企業生產者或將無法使用。原因是其可能對使用者和居民健康造成威脅。

越南從2019年3月27日起,宣布禁止所有含草甘膦的除草劑產品的進口貿易,禁用原因是其可能具有致癌性。

2019年4月27日,法國農業部長Didier Guillaume宣布,法國將從2021年1月1日起禁用草甘膦。

德國內閣於2019年9月4日批准環境部長斯文婭·舒爾策提出的「昆蟲保護行動計劃」,決定從2023年12月31日起禁止使用除草劑草甘膦。

2015年3月20日,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草甘膦劃分為2A類致癌物,即很可能致癌,也就是存在證據表明可以致癌,但致癌性無法確定。

草甘膦在我國已經有30多年的使用歷史,在我國已經成為第一大農藥品種,無論是生產量,消費量還是產值和銷售額,在所有的農藥品種中都是第一位。

河南農業大學彭萬喜教授對草甘膦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對比國際上的研究動態,呼籲我國有關部門對草甘膦的問題引起重視,不要再使用草甘膦。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們應該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山水林田湖草成為生命共同體,讓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能夠惠及廣大群眾。

希望我們能有越來越多像彭萬喜教授這樣的科研人員,關注環境生態安全,同時希望我們的科研工作者能夠繼續研究,研發更加環保、安全、高效的農藥,讓食品安全、動植物生態可持續發展得到有力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