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騎著「單R」返鄉的人,你們感覺怎麼樣?

摩托車雜誌 發佈 2020-01-17T08:39:12+00:00

往常,每每提及摩托車返鄉都會讓人聯想到雨雪交加的長途奔波,但隨著像新大洲本田這樣的企業在公益服務上連年不斷地投入,返鄉人的返鄉路也愈發溫情起來。

連續四年來到摩托車返鄉現場報導,連續四年為穿梭在兩廣間的他們送上祝福,連續四年在報導現場搜集「敬業福」。往常,每每提及摩托車返鄉都會讓人聯想到雨雪交加的長途奔波,但隨著像新大洲本田這樣的企業在公益服務上連年不斷地投入,返鄉人的返鄉路也愈發溫情起來。

到了返鄉服務站里,返鄉人可以給身體「充充電」——喝薑湯、吃麵包,也可以給車「充充電」——做個保養打打氣,還可以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發起求助,服務人員也會及時前往救助。總之,這是一個很好的窗口:有需要的人可以進來獲取幫助、歇歇腳,企業可以通過支援社會提升價值,兩全其美的好事。

好事越做越順手,我們便可以借著報導好人好事的機會更細緻地觀察一下摩托車返鄉群體,這個群體其實已經在慢慢發生變化了。

今年的返鄉群體變化尤為明顯。年齡上,兩極分化嚴重。一部分是年齡偏大、攜家帶口的在外務工人員,這部分人駕駛的車型大都是一些老式的國產跨騎車,這種車對他們來說更「實用」。上前看看他們的里程表,基本都是5萬公里以上。他們的后座上帶著為家人置辦的新春禮品、年貨等,一身日常著裝,頭頂著漆水斑駁的舊頭盔,就這樣騎著摩托車在路上行走。顯然,這部分人經常以這種方式返鄉。

另一部分是年齡稍小的年輕人,他們的車型更「時髦」一點。比如我們在新大洲本田服務站里遇到的鄧志和曾亞南,他們是從廣東中山出發前往四川方向的90後,一個騎合資250mL街車,一個騎國產600mL街車。車服、頭套、全盔、手套他們一樣不落,隨車攜帶的行李也僅僅是一個背包。攀談後得知,這是鄧志第二年、亞南第一年騎摩托車回家。從進到服務站開始,二人便一直笑著交談這一路多有趣、時間過得多麼快,待我湊上前去問他們:「這一路過來有什麼感覺?」鄧志答道:「爽!但還不夠過癮!」亞南說:「年後還要騎,明年也要騎!」顯然,這部分年輕群體將摩托車返鄉當作樂趣,他們是摩托車返鄉的新鮮血液。送走他倆後,我們還迎來了一位「單R」車友,簡單聊了兩句,他真的是騎著摩托車返鄉,並不是趁此節點來體驗生活……

自從摩托返鄉大軍被央視報導以來,這個群體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返鄉的公益服務中。面臨被服務群體組成的變化,企業提供的服務也必須跟上這種節奏。在新大洲本田服務站里,每張圓桌上都摞著厚厚的調查問卷——服務時間是否需要調整?現有的服務哪裡需要改善?需要補充哪些服務?一張問卷,事無巨細,面面俱到。以這樣的問卷為樣本,相信來年新大洲本田的返鄉服務還可以更體貼、更溫情。

雖然「回家過年」才是摩託大軍返鄉最原始的驅動力,但正是有了這些平淡而不平凡的服務溫暖著他們回家的路,也好讓更多人、更多年輕人的這趟來之不易的旅程體驗起來並不糟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