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雖然我罵觀眾腦殘,罵影評人裝大尾巴狼,但我還是王者

閒說漫威 發佈 2020-01-17T08:48:28+00:00

在2013年,意氣風發的馮小剛,懟天懟地懟空氣,罵觀眾是垃圾觀眾,罵中國電影市場是垃圾市場;而在2019年,新作《如果芸知道》上映後,票房三天才破億,在微博上一改往日態度,走起溫情路線。

「我認識的馮小剛渴望成功,做夢都想成功,為了成功,什麼架子都能放下來。」作為馮小剛曾經的好友葉京,這樣評價馮小剛。

而這一句話,大概可以用來概括馮小剛的人生。

在2013年,意氣風發的馮小剛,懟天懟地懟空氣,罵觀眾是垃圾觀眾,罵中國電影市場是垃圾市場;

而在2019年,新作《如果芸知道》上映後,票房三天才破億,在微博上一改往日態度,走起溫情路線。


在2010年,呂麗萍擊敗徐帆當選金M獎影后,馮小剛大罵金M獎不公正;

而在2016年上,馮小剛憑藉《我不是潘金蓮》拿下最佳導演獎的時候,發表感言:「要感謝金M獎的胸懷,讓我看到它的公正。」

如果不是王境澤早幾年「出道」,恐怕真香代言人就落在了馮導的身上。葉京的話雖然有些戳心,但也十分貼切。

而馮小剛,為了成功,也確實很努力。因為這是源自他骨子裡勃發的生存慾望。

在馮小剛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已經離婚,父親的無情拋棄,馮小剛是跟著母親和姐姐一起長大的,從小就懂得了生活的不容易。

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沒有資本,馮小剛要想成名幹事,只能靠自己,往更高的圈子鑽,什麼尊嚴,什麼骨氣,都可以放下,只要能夠成功。

馮工成馮導,關鍵在於要跟對人,嘴巴還要甜

1984年,馮小剛在離開部隊之後,遇上了人生中第一個貴人,鄭曉龍。後來火遍全國的電視劇《甄嬛傳》就是出自此人之手。

那時候,馮小剛還沒有成為馮導,在電影廠兼任美工,被人叫做馮工。

機緣巧合之下,馮工認識了鄭曉龍,靠著一張嘴,經常和鄭曉龍出去遊玩,那時候鄭曉龍也把馮小剛看作朋友,不久,就將他介紹進入到了北視。

1985年的時候,鄭曉龍在看著書,邊看邊笑,笑得樂不可支,還一口一個「孫子」叫著,讓馮小剛都覺得奇怪。

將書拿過來一看,也笑了。而讓他們笑的正是王朔的《浮出海面》。

馮小剛不認識,就問是誰寫的。

鄭曉龍回答,王朔,我一哥們兒,一個院子裡長大的。

後來,馮小剛就請鄭曉龍和王朔吃了一頓飯,算兩人正式認識了。

馮小剛就這樣憑著一頓飯,和人生中第二位貴人搭上了關係。

王朔也是個有脾氣的人。

據說一開始看不太上馮小剛這種滿嘴跑火車的人,但是也架不住馮小剛每天王老師王老師的叫著。

伸手不打笑臉人,王朔自然也就不好意思拉下臉。

當時馬未都這樣評價王朔與馮小剛的關係:「這兩人算是互相利用」,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

只要嘴巴甜,臉皮厚,會來事兒,沒有人可以抵擋甜言蜜語的攻勢,男女亦是如此。

畢竟在國人的成長環境當中,伸手不打笑臉人,花花轎子人人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也都懂。

1992年,鄭曉龍突發奇想,想著把編輯們的生活攢成個電視劇。當時就找來王朔開干,於是就有了當年火遍全國的《編輯部的故事》。

而馮小剛那段時間,把王朔當作人生導師來看待,對王朔的語言風格也是十分熟悉,試著模仿寫了幾集。

雖然被王朔斃了大部分,將過稿的也幫著改了幾筆,但王朔在最後還是署上了馮小剛的名字。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馮小剛認識了很多人。

葛優、張國立、劉震雲等等,這些都是往後馮導合作的根基,可以說馮導的大半江山基本上都在這裡。

《編輯部的故事》這部劇可以說是國內情景喜劇的開山鼻祖,火爆的程度,放在今天就是妥妥的《權力的遊戲》。

在全國擁有很多鐵桿粉絲,每天守在電視機前,就是為了等電視劇的播出,姜文就是其中一個。

姜文找到鄭曉龍,說:你們這有點意思,我也想試試電視劇。

都是院裡長大的,你幫我我幫你是很正常的,鄭曉龍就說,巧了,我手上正好有部劇,差個男一號,你過來試試。

於是,就有了《北京人在紐約》這部劇。

當時,剛從編劇得到樂子的馮小剛,靈機一動,和鄭曉龍商量著試著幫忙導一下。

鄭曉龍也沒多想,反正有自己把關,就讓馮小剛做執行導演,開始導劇。

馮工華麗轉身成為馮導。

在片場中,從被人指指點點,到指著別人指指點點,馮小剛算是一個完美的逆襲模範。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沒過多久,王朔由於意識形態問題被全面封殺,王朔轉身就去了美國。

但是馮小剛卻受到了牽連。

1997年,馮小剛才根據王朔作品改編的三部作品在過審階段就被斃了,幾千萬的投資打了水漂。

馮小剛在廠里嚎啕大哭,大喊命運不公,人生未來一片迷惘。

這時候,馮小剛人生中的第三位貴人出現了,他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廠長韓三平。

很多人都知道,馮小剛是賀歲檔的王者,但起初國內是沒有賀歲檔這個概念的。

每天看著馮小剛哭哭啼啼,韓三平也於心不忍,就找來馮小剛說:給你一百萬,拍個賀歲片吧。

於是,就有了《甲方乙方》這部電影的出現。

前面說過,馮小剛為了成功什麼都可以豁出去,《甲方乙方》中有一個擅長吹捧奉承的「捧人專家」,原型就是馮小剛。

但馮小剛不在意啊,能夠拍出來就行,背水一戰的他,甚至有些破釜沉舟的意味。

因為在《甲方乙方》中,馮小剛不要錢、零片酬,只拿票房分帳。

最後,電影《甲方乙方》斬獲3600萬的票房,占據當年全國票房1/30,拿到手的分成就有110多萬。

馮小剛這回可牛逼了,牛逼大了!可以說是苦媳婦熬成婆了。

馮小剛是自卑的,雖然經常和王朔、鄭曉龍、馬未都、葉京等院子裡長大的人一起玩,但馮小剛出身不好,用北京話來說就是「胡同串子」。

「胡同串子」和「大院弟子」一起玩,雖然接受了他,但從心眼裡還是有些瞧不起的。

而這次《甲方乙方》的成功,讓馮小剛看到了,原來自己也可以牛逼。

拿到110多萬分成的馮小剛,第一次看到了錢的魅力,於是,馮小剛就拚命抓住了這個核心,向前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風口!

馮小剛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還站到了風口上,於是,也就有了1998年《不見不散》的4300萬票房。

但是,在這段時間,馮小剛卻和王朔鬧翻了。

馮小剛甚至拿著包著5W塊的賠罪禮上門賠罪,但卻被王朔反手將這5W塊甩出門口。

當時,葉京甚至還請兩人吃個飯。

飯局上馮小剛還哭訴「朔爺為什麼那麼不給我面子啊?人家那麼大的老闆多有誠意啊,掏錢買朔爺劇本眼睛都不眨。」

王朔也皮裡陽秋地說了了一句「哎,人那麼大老闆也不缺這幾萬塊錢。」

至此,王朔和馮小剛徹底鬧翻了。

作為王朔的好友,葉京也不太明白王朔究竟什麼意思,就問「既然你這麼討厭這個人,早幹嘛了?

王朔就說「如果一個人天天拍你馬屁,你也不能跟他急吧。」

後來,由於葉京要拍《夢開始的地方》被馮小剛放了飛機,這時候葉京才徹底明白馮小剛的為人。

他也不客氣,反手就拍了《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講述了大院孩子成長的故事,其中有一個角色喜歡動不動就哭鼻子的馮褲子,據說就是以馮小剛為原型的,葉京還刻意找了一個和馮小剛長得很像的人來出演。

到了這裡,馮小剛基本上已經和前些年的貴人鬧翻了,但馮小剛也不在意了,反正對自己的能力有了認知,並且,還和王中軍王中磊兩兄弟搭上了關係,開始了馮小剛與華誼兄弟長達20年的合作關係。

從王者到衰敗的任性馮小剛

從1999年票房3500萬的《沒完沒了》開始,到2001年《大腕》4300萬的票房,再到2003年《phone》(是中文,但好像由於某些原因,不能提及),以及2004年《天下無賊》的1.2億元票房。

馮小剛和華誼兄弟的合作,票房紀錄屢創新高!基本上華誼兄弟的半壁江山都是馮小剛打下來的,是華誼實實在在的頂樑柱。

「我什麼都能拍,拍什麼都有票房,這一點上誰能比過我?我特別獨孤求敗。」在《唐山大地震》記者會上馮小剛甚至放出這樣的狂言。

雖然票房記錄屢攀新高,馮小剛賀歲片也確實成為了賀歲檔的一個品牌,但是作為知名導演,身上卻始終沒有相匹配的榮譽。

對比起張藝謀、陳凱歌等等榮譽等身的導演,馮小剛在他們面前,沒有任何優勢。

於是,想要拍攝代表作,走藝術化的道路。

馮小剛將目光瞄準在了《一九四二》上,甚至說:「我拍攝的所有電影,以及由這些娛樂性的電影建立起來的聲望,都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幫助我完成拍攝《一九四二》的願望。」

由此可見,馮小剛對這部電影的看重。

但沒想,這部電影反而成了他導演生涯由盛轉衰的節點。

《一九四二》投資超2億,票房只有3.6億,華誼兄弟僅僅分到1.2億左右,直接虧了幾千萬。

張國立回憶,因為電影的失敗,馮小剛甚至都落了久違的淚水。

「不留神間青春已逝,大把的光陰和熱情精力都被電影掠奪一空。」

「不要讓我總結電影路,我現在就是一個虛無主義,什麼人生目標,我這輩子已經夠了,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酒當歌。」

雖然這麼說,但是馮小剛還是拉著王朔重新寫了《非誠勿擾2》的劇本,然後才有了7個億的票房。

票房一出,馮小剛也不太明白了,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隨便拍的電影,一個星期賣4個億。我認真拍的電影不賣錢,這給我很大的困惑。」

馮小剛看不懂現在的觀眾,但觀眾也看不懂現在的馮小剛。

馮小剛開始變得口無遮攔,開始罵影評人,罵觀眾。

有人說,馮小剛正沉浸在自我陶醉當中,沒有人能夠叫醒他。

即使是《我不是潘金蓮》創造出了他20多年來最差的票房,但是依然我行我素,投入了自己的「情懷」當中。

雖然被稱為還願之作,但觀眾起碼也是買帳的,才有了《芳華》的14億票房。

可以說,馮小剛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是追求成功的一生。

前半生什麼都可以拋棄,只要成功,後半段路程,隨心所欲,反而與市場發展背道而馳。

如今,在王朔葉京等老朋友離開,華誼兄弟也是陷入困境,葛優張國立等老夥計也都遲暮的情況下,馮小剛手中還有什麼可以拿得出來?

看不懂觀眾,看不懂市場,或許,也僅剩一句「我只想死在片場」這樣一句煽情的話語罷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