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上乾坤」:從清代宮廷的指甲套,探裝飾藝術的文化內涵與傳承

縱橫江湖事 發佈 2020-01-15T09:11:55+00:00

指甲套在清朝之前便已出現,時值清代進入鼎盛時期,尤其是清代宮廷的指甲套裝飾更是花式多樣,成為了後宮妃嬪日常必備的裝飾物之一。

古人常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其分毫,這樣才是盡了孝道。指甲套在清朝由其原本的護甲之功能,發展成為了兼具護甲與裝飾作用的藝術品。

指甲套在清朝之前便已出現,時值清代進入鼎盛時期,尤其是清代宮廷的指甲套裝飾更是花式多樣,成為了後宮妃嬪日常必備的裝飾物之一。這種裝飾藝術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清代後宮女子的審美,還因材質、花紋等不同而彰顯出不同的身份與地位,成為了後宮女子等級劃分的代表物之一。

雖然隨著時代的變化,指甲套裝飾品已經不是日常用品,但其裝飾原始變身融於時尚界各單品之中,其藝術文化的內涵與傳承仍值得探究。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清代宮廷指甲套裝飾藝術的文化內涵與傳承吧。

一、清代宮廷指甲套裝飾介紹

清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朝代,自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國祚276年。其由少數民族滿族進入中原,歷經了康乾盛世,融合漢族及各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指甲套裝飾造型獨特多樣、製作精巧繁複、紋樣奢華豐富,作為眾多文化中的一種,不僅體現著鮮明的封建等級特色,還帶著鮮明的文化特性。

清代宮廷的指甲套裝飾品種多樣,顯示宮廷尊卑。四季佩戴材質不同,如春秋佩戴金屬材質指甲套、夏季佩戴玉石材質、冬季則在裡面添加棉布以保溫暖,其中玉石與動物骨角等最為尊貴,金銀銅則次之。

同時,其造型設計分為鏤空式、半鏤空式、封閉式和搭配流蘇吊墜的樣式等,使用"掐、填、攢、焊、堆、壘、編、織"八大技法,配以點翠、燒藍、錘揲、鏨刻四大工藝,與福祿壽喜、梅蘭竹菊、琴棋書畫、子孫滿堂、幸福綿延、蝶戀花等多種藝術元素交叉搭配,形成了如今豐富的清代宮廷指甲套藝術。

二、清代宮廷指甲裝飾藝術的文化內涵

清代宮廷的指甲套除了基本的護甲功能之外,還富含文化藝術。其寄託著中華兒女的精神信仰並融匯貫通,在滿族文化特色的基礎之上融合了悠久的漢族文明、貫通了中外文化,是一種獨特又具有創新的文化藝術。

1、精神信仰之寄託

清代宮廷的指甲套雖是小小的裝飾物件,但其背後的深意確值得重視。一方面,指甲套是宮廷女子主觀對生活的追求。受孝道影響,古人對於身體的保護及其重視,指甲套的護甲功用便是其最初發明和使用的原因。此後,在指甲套製作的元素之中,加入的福祿壽喜等元素寓意著幸福美滿、梅蘭竹菊等元素寓意著高潔品性。同時,指甲套的美工技藝時常符合女子對美的追求與喜好。這些都代表著古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寄託與嚮往。

另一方面,它還是森嚴封建統治的工具。指甲套的工藝的精細程度和材質的選擇等,又代表著宮廷女子的身份地位,是對清代封建王朝的封建統治制度的加深與維護,這本身也是一種對制度的信仰。如較為稀有的骨角材質、巧妙精巧的樣式與獨特寓意的紋樣等時常是身份尊貴的宮廷女子獨有的,而身份卑微的後宮女子的指甲套多用銅製且毫無樣式,甚至是沒有佩戴指甲套的資格。

2、滿漢文化之交融

滿族為遊牧民族,生性粗獷、放蕩不羈。入主中原安定之後,為更好的鞏固統治,積極的學習漢人的多方面生活方式與習慣,其中指甲套的使用與發展便是融合了滿族尖細的文化傳統和漢族精良細緻的工藝與製作手法。

梅蘭竹菊的雅士文化、福祿壽喜背後的道教傳統等都是融匯了古時漢人文化傳統。這些傳統漢族文化對於滿清貴族而言仿佛寶藏,引起紛紛學習,尤其是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彼時,指甲套成為了其中融匯滿漢文明的重要代表物之一,對於指甲套的審美把握與文化元素的使用,彰顯了後宮女子的文化審美能力。

3、中西文化之交流

清朝最為盛大的時期是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位之時,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餘年,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後一個盛世。彼時,中國開放對外交流,文化交往頻繁。同時期,西方最為流行的洛可可式文化風格流傳進來,與中國文化交流碰撞。

洛可可式文化藝術具有精緻、繁複、細膩、華麗等特色,與中方貴族所追求的精細奢靡生活相匹配,受到了中方貴族的高度讚譽。清代宮廷指甲套正是融匯了滿漢傳統工藝與西方洛可可式特徵,用繁複精細的工藝將各色文化元素融於小小的指甲套內,盡顯其奢華巧細。

三、清代宮廷指甲裝飾藝術的傳承

現如今,女性社會地位上升,女性再不是養在深閨無所事事且不用勞作的那部分人,現實工作的需要使得女性好留長指甲的人數量急劇減少,指甲套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但指甲套的裝飾藝術卻更改了形式傳承了下來,如適應現代美學與便利需求的美甲行業興起,其中不乏有古時指甲套的花紋等裝飾藝術。

1、造型藝術之傳承

指甲套從傳統的護甲形狀發展而來,其形狀上圓下尖,除了原有的護甲作用之外還有裝飾功能,既保護指甲不受破損,還方便滿清女子剔除菸灰、梳挑頭髮。如此形狀的設計,激發了一種主要適用於廚房採摘和剝殼工具的發明,此工具被稱為指環夾刀、切菜護指器等。如此十分方便指甲較軟、指甲破損等人用於剝離堅硬蔬果等場景。

其設計主要是依據指甲套護甲的實用功能而非裝飾意義,時常簡潔大氣,十分耐用。除此之外,時尚界還將指甲套的造型用於諸多的裝飾品中,如耳飾與項鍊的吊墜形狀、衣服的圖案設計等。細心觀察,指甲套類三角形在許多的裝飾與實用工具中均有出現。

2、裝飾紋樣之傳承

指甲套上的紋飾種類多樣,中華民族千年的傳統文化中各種帶有美好韻味的各種文化元素均包含其內,在其製作時紋飾的線條多是小巧柔美與精緻,突顯出宮廷女子的奢華與精緻。這些紋樣歷經歷史長河的洗禮漸而流傳下來,頻繁出現在耳飾、戒指等袖珍精巧飾品中,稱為現代裝飾品紋樣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等帶有歷史印記與文化傳承的紋樣愈發的珍貴。

其中花中四君子、文房四寶、道教義法、佛教傳統、儒家經典等寓意著積極向上生活追求的紋樣不斷的被繼承與發展,其精神內涵、寓示意義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豐富,其勾畫形態與紋樣搭配也隨著時代的審美而不斷的變化著,但千變萬化不離其宗,各時代的紋樣儘管不盡相同,但其大體樣式與中心意義卻是不變的,並且從後來的紋樣中可以窺看到前期紋樣的形態與變化。

3、裝飾手法之傳承

與指甲完美貼合的美甲工藝作為指部修飾的主要方式代替指甲套流傳了下來,但其修飾手法與靈感主要來自於指甲套。美甲溯源至清代更古之時,其實還有其蹤影,不過彼時指甲裝飾及其簡陋,僅是用帶有色彩的染料侵染。

隨著指甲套的發明和在清代融匯滿漢文化與中西文化的發展繁榮,此後清末民初指甲套雖逐漸沒落,甚至於今日尋常不見其蹤影,但是美甲藝術卻融合了指甲套的藝術精華重新繁榮了起來。美甲中的珍珠、鑽石點綴吊墜等,仿玉石、骨角的質地的甲面打磨手法與切割手法,其中的福祿壽喜、蝶戀花等等元素雕刻手法等無不是從指甲套繼承而來。

除此之外,指甲套的工藝技法也傳承了下來。文化是包容多元的,是融會貫通的。指甲套的八大工藝與四大技巧功法,也逐漸融匯到現如今的雕刻、繪畫甚至建築藝術當中。

四、總結

清代宮廷的指甲套不僅具有保護手指甲的實用作用,還能夠作為裝飾品增加宮廷女子的富貴、華麗的氣質。同時,這些指甲套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它融匯了古今中外的滿漢、中西文化傳統,將其優秀部分與本國實際相結合,擦出了絢麗的火花,代表著當時人們的精神寄託與文化信仰。

這些指甲套適用於當時足不出戶的公主千金和後宮嬪妃,但卻因為與當下崇尚勞動與勤儉為美的社會現實不符而漸漸衰落,指甲套的物質形式變為了美甲等更符合現代審美的工具性產品。

所幸,載體變更但文化內涵卻傳承了下來,指甲套的製作工藝、手法、造型、使用紋樣等均與現代社會交融相合,以不同的文化形式存在於中華大地的各個角落之中,這些優良的精神文明內涵始終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的被繼承與創新。

參考文獻:

1、劉珍妍《清代指甲套的裝飾藝術研究》

2、莫艷、何燦燦《清代女性首飾指甲套考證》

3、吳香君《中國傳統指甲套研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