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喪葬習俗

義工平台 發佈 2020-01-18T09:21:38+00:00

所謂「冠婚葬祭",指的是「元服」、「婚禮"、「葬禮"和「祭祖了梆太儀式,這四大儀式中,葬禮更顯得極其莊重嚴肅。葬俗的根本,終是為了劃清生與死的界限。死後的祭祀,可以說是一種哲學,抑或是一個民族的生活模式,一種人生觀的具體表達,從而形成了喪葬文化。葬禮是宗教的產物,葬禮的出現,發展

葬禮是從文明發生前的舊石器時代開始傳承到現在的。日本喪葬習俗始自日本的原始時代,日本歷史書籍《古事記》載「天上的年輕人亡、八晝八夜作歌舞」,反映了日本原始先民就屍歌舞的情況。人死後,不急於埋葬,先由數名婦女在屍前做載歌載舞擊杵舂米動作,然後再葬。

這是日本自古以來就有「冠婚喪祭」這人生四大禮儀中的喪禮(凶禮)和祭禮。(中國也有相應的傳統禮儀,可以查看消失的禮儀——喪葬篇)

所謂「冠婚葬祭",指的是「元服」、「婚禮"、「葬禮"和「祭祖了梆太儀式,這四大儀式中,葬禮更顯得極其莊重嚴肅。葬俗的根本,終是為了劃清生與死的界限。死後的祭祀,可以說是一種哲學,抑或是一個民族的生活模式,一種人生觀的具體表達,從而形成了喪葬文化。

葬禮是宗教的產物,葬禮的出現,發展和繁榮往往與宗教有著直接的關係。

葬禮的儀式反應的不僅是民族和國家的文化,也反應了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生死觀和宗教觀。宗教觀不一樣,舉辦的葬禮的儀式也不同。葬禮不僅是為死去的人舉行的,葬禮對於活著的人來說也有很重要的意義。這就是文化的傳承,同時也反應了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文化。人們通過葬禮表達對祖先和逝者的尊敬,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心情。

在日本,在過去,葬禮與宗教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

日本人有著獨特的生死觀,重生敬死,日本人對待生命有著熱愛和珍重的態度。日本人常把櫻花比作人的一生,同時,日本人相信靈魂不滅。人們普遍認為,生與死這種人的能力無論如何也無法跨越截然對立的界限,變成了一個變化過程中互相銜接的兩個階段:生是死的開始,死是生的延續。這與中國部分的喪葬文化是十分相似的,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國唐代文化的影響。

中國人的生死觀突出體現在:信奉人死後靈魂不滅,生死一體化,死是生的延續;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注重對祖先的祭拜。(在消失的禮儀——喪葬篇中也有提出)

今天日本是全球火化率最高的國家。日本很早就開始了火葬的習俗。在佛教傳到日本以後,受佛教的教義影響;人死之後是有靈魂的,人死但是靈魂不滅,而且可以再生為人,這是佛教最基本的生死觀念,也是最重要的六道輪迴思想的根基。

佛教認為任何有生命的生靈都要在「三世」和「六道」中生死輪迴、永不滅亡。一切生靈都要在這六道之中無限輪迴轉生,而決定某一生靈下一個轉生的依據是這一生靈在前一世所積累的「業」。正所謂「善業善果,惡業苦果」,一切生靈的輪迴轉世都要依據這一鐵則。

六道輪迴是天地自然運作的,並非某一「神」所主導的。佛教融入日本之後,人們對於複雜的理論—六道輪迴做出了自己合理的解釋。日本的固有信仰中就有祖先死後,其升華為祖靈這麼一種傳統。這就與佛教中人死後其靈魂不滅的說法相結合,形成了人死後靈魂會根據前世所做的「業」而進行永不中斷的輪迴之旅這麼一種觀念。靈魂作為輪迴轉世過程,以及追求涅架,跳出輪迴的觀念被日本民眾所接受,成為日本國民風俗。

日本的喪葬習俗中,過世者火化之後,骨灰會暫時放在家裡。要經過宗教儀式後才能「納骨」。一般而言,基督教徒多半是30天後「納骨」,佛教徒是49天,神道的信者則是50天。「納骨」就是把骨灰放入墓中。

日本的墓園大致有兩種型態:佛教寺廟裡的墓園、一般的公共墓園(靈園)。

火化後,埋葬在寺院成為日本一般的風俗。在日本,墓地和寺廟在一起,這樣的墓地被人們認為是福地,對生者和逝者都有庇佑祈福的寓意,所以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消除了對墓地的偏見。

古代的時候日本將軍或是大名等都有個家廟(中國帶有宗教性質的家族墓地,在喪葬和佛教(宗教)相結合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有提出),不管生前如何顯赫,葬下後只不過石塔做的高一點罷了。除這以外在現在的和歌山還有一個日本的八寶山公墓,因為日本的佛教總壇在高野山,這樣很多還會花錢在高野山上也做一個墓(或是家族墓地)作為自己靈魂的寄託。

中國講究入土為安的習俗,在日本也是相同,一定要將骨灰安放或供奉在在一個骨灰存放的位置。而這個骨灰供奉位也有高低貴賤之分,如有名的寺院因為名氣大,一直會做法事;或越是年代久遠的寺廟,寺廟年代越久,靈氣就更充足,信仰也就更靈驗。所以骨灰存放的寄付金就要高,不光墓園裡的錢,每年對寺廟的捐獻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這樣約在300萬日元左右,還不包括墓地的石塔以及墓碑。

日本是一個十分重視喪葬禮儀的國家,所以傳統的喪葬禮儀至今仍很流行。到了現代日本的喪葬習俗沒有大的變化,火化後的骨灰還是放在各個廟宇,或是公眾墓地,如東京的青山墓園等。

日本每年有七八十萬人走向人生的終點。地少人多的基本國情造成了都市之中可供作為墓地的土地日益減少。但日本人很看重墓地,早年間的墓也都保存完好,因此更加劇了墓葬用地的緊張,造成了「一墓難求」的情況。

因此日本墓地的價格也是天文數字,最低四百餘萬日元(約人民幣31萬元),高級的要八九百萬日元,相當於日本普通家庭一年的總收入。難怪日本網友戲言「沒有攢夠錢就不敢死」,更有人笑稱:「這也是日本人長壽的原因之一。」(中國許多大城市公墓的價格也都飆升到了天價,諸如北京、上海等地都出現了在房價便宜且距離較近的地區買房子來存放逝者的骨灰。)

一般情況下在日本,有寺廟的地方就一定有墳墓,城市墓地也不例外,墓地中心就是一所寺廟或者神社,寺廟一般情況下是公有的,很多都是歷史文物。但也有現代人專門為了喪葬服務建起的寺廟,這種寺廟就是私有的。

不同於我們中國的公墓,日本墓地一般都是家族買斷制,買下來了就屬於私有的,所以人們在墓碑的設計上也是各家有各家的特色,雖然看上去整體有點雜亂,但不影響人們的出行,畢竟就算是一個大家族可供購買的墓地也只有那麼大。

在日本無論哪個宗教,都非常重視人死後的葬禮。莊嚴隆重的葬禮儀式在日本似乎被認為是挽救死者靈魂的最佳方式。

在中國,也有類似供奉信物、牌位或靈骨等物品的宗教產物——寺廟福位。且由於寺廟屬於宗教劃撥用地,土地使用期為永久的原因,福位的供奉也是永久的。但根據《宗教事務條例》規定,寺廟等宗教活動場所是非營利性組織,其財產和收入應當用於與其宗旨相符的活動以及公益慈善事業,不得用於分配。禁止投資、承包經營宗教活動場所。因此,任何打著投資福位、買賣福位等名號的交易都是騙人的,寺廟裡的福位屬於公益性質,只會回饋給認捐的信眾。

殯葬是一種文化,也是尊重逝者。殯葬業並無晦氣可言,而是一種文化的積澱以及對逝者的尊重。「殯葬文化」歷來也是反應社會的一個重要窗口。殯葬文化的發展和變化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經濟、政治、意識形態、民風民俗以及人情世故。尊重安葬的權利,是對逝者最好的尊重。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也引起了葬禮各種各樣的變化。

想了解更多殯葬或寺廟福位資訊,關注微信公眾號「義工平台」即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