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藝術追求近乎瘋狂的梵谷,他曾死去,卻一直活著

小印文學 發佈 2020-01-15T10:12:33+00:00

他們可能會說,它是明亮愉快的,經常被掛在房間裡,照亮整個屋子;它是充滿感情的,讓人回憶起夏日的時光;它不只是一幅花卉靜物圖,有些花已經垂下頭來,奄奄一息,看它們垂頭喪氣的樣子,你會想再加點水到花瓶里;它比其他的靜物圖,更具有侵略性…



梵谷, 後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19 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 他一生中共作了 11 幅《向日葵》,以《向日葵》中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有時甚至將自己比擬為向日葵。 對於梵谷而言, 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他思想的最佳題材。

現存於倫敦國家藝廊45號展廳中的一幅是這11幅中的第8幅,並且也是最重要的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幅。每個去國家藝廊中的人或許都會駐足在這幅向日葵前,會對這不一般的花卉靜物創作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他們可能會說,它是明亮愉快的,經常被掛在房間裡,照亮整個屋子;它是充滿感情的,讓人回憶起夏日的時光;它不只是一幅花卉靜物圖,有些花已經垂下頭來,奄奄一息,看它們垂頭喪氣的樣子,你會想再加點水到花 瓶里;它比其他的靜物圖,更具有侵略性……


一、《向日葵》誕生的背景

作為一個自學成才的藝術家,梵谷的藝術人生非常坎坷,從紐南、巴黎再到阿爾、奧維爾,這些經歷都給他新畫風提供了一些機遇。

當梵谷懷著憧憬來到那座充滿陽光色彩的小城阿爾時,他才迎來了他人生的頂峰時期。阿爾強烈的陽光和絢爛的麥田讓他找到了歸宿,他的精神也忽然受到觸動迸發,在滿眼陽光的小鎮上,梵谷終於可以盡情描繪所見之景,而《向日葵》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的。

向日葵的花語是愛慕、光輝、高傲。它的生長姿態猶如在仰慕、凝視著世人。向日葵猶如種在地上的太陽,人們常常對它寄予希望。然而,梵谷筆下的向日葵沒有一朵是完整無缺的,那些擠在一個花瓶里的向日葵,有的已經奄奄一息,有的剛剛盛開,有的卻還只是一個花苞。梵谷將對自然生命周期的敬畏畫入了向日葵當中,那些凌亂而沉悶的花蕾所表現出的形狀、質感和色彩,給人以一種震撼的視覺效果。

一位英國評論家在評論梵谷時,是這麼說的:「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

他用不同明度的黃色來描繪向日葵,黃色的背景、黃色的花瓶,還有那黃色的花,都代表了他對生命生機勃勃的渴望,這是太陽的魅力,也是色彩的魅力。所以說,梵谷不止是在畫《向日葵》,更是在畫自己。


二、《向日葵》讓梵谷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在梵谷之前的時間裡,從未有人能夠花那麼多的精力去描繪同一種植物,透過它的各種形態去賦予它與眾不同的生命。而梵谷筆下的《向日葵》仿佛是具有了靈魂,向世人散發出它獨有的光與熱綻放著生命的光輝。

在梵谷創作《向日葵》的時候,正是他藝術逐漸走向巔峰的時期。那時,他的畫作得到了一些朋友的肯定,於是他便更醉於繪畫之中。包括他也想不到,這具體他的藝術生涯終止已經不到30個月了。就如同向日葵的花期,只有短暫的兩周時間。

很多人都說梵谷是個瘋子,事實上,在梵谷的油畫作品裡卻處處體驗了對現實的指導意義。我們並不需要去過分追究需不需要去模仿梵谷的畫作,學習梵谷走過的路,更多的是要對梵谷作品中寄予的藝術價值進行繼承和發展。他的筆觸、線條和色彩都給印象派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向日葵》作品中呈現的美正是梵谷敢於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內心世界,而不是把繪畫當成是臨摹世界的工具。


三、選擇結束生命的真正原因

梵谷於 1890 年在聖雷米之精神病院離開了這個世界。儘管因為時間的距離在不同的領域對梵谷有不同的研究和評價,但梵谷在美術史上無疑是後印象派代表的巨匠之一,並在近代美術史上占有等同於塞尚、高更一樣的重要地位,這充分說明梵谷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

他用僅僅 37 年的生命歷程,而繪畫沒有超過 10 年,就形成了自己強烈的個人風格,區別於印象派中的塞尚、高更繪畫風格的強調主觀世界的表現主義。在梵谷去世後的百年來,人們對梵谷的熱愛越來越強烈,對梵谷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因為好奇,好奇是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生活遭遇讓梵谷擁有如此鮮明的風格。梵谷也正是由於人們對他的摯愛而在繪畫史上占有了無與倫比的地位,而這一切也正好驗證了梵谷所說的「我的藝術是獻給未來的」這句話。



如果把梵谷和我國歷代與其有相似之處的藝術家諸如張旭、懷素、米芾等並列起來看的話,他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精神病人。他的死源自於精神上的孤獨,是死於無人對他的理解和支持。我們看到的「梵谷開槍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其實也是預料之中發生的事情。

梵谷曾說過:「創造新東西的藝術家,都會遭到嘲笑,並且被當作精神病看待,藝術家無法忍受冷酷的環境,到了最後就會走上毀滅自己的悲劇之路。」他是一個渴望愛情的人,可他所愛的人卻一個一個離他而去;他是一個重情義之人,可高更卻還是不願意做他唯一的朋友;他渴望親情的回歸,至始至終卻僅有弟弟給予過他理解和幫助。

這樣的冷漠和漠視讓梵谷體會到了,只有死亡才能擺脫無盡的孤獨,才能尋找到最徹底的自由。梵谷的一生是被誤解的、被忽視和被遺忘的。而又在他去死後不久,榮耀卻又在一夜之間依附了上來。

在1978年的倫敦拍賣會上,梵谷的《向日葵》以大約59億日元的天價被日本人買走。消息一出震撼了全世界,不管是有錢人的附庸風雅還是出現了真正出現了懂得欣賞《向日葵》的人,這對於梵谷生前只賣出一幅畫來說,簡直是一種巨大的諷刺。


後來,梵谷的作品《鳶尾花》和《迦賽醫生像》分別以73億及127億日元賣出,社會上的藝術家紛紛表示他是一流的畫家。這種在他死後不久出現的巨大轉變,無論是畫作,還是畫作背後的利益,對於一個已經長眠的人來講,並沒有任何影響。

可憐的梵谷在沒有獲得正確的人生評價之前,就早早地為自己落下了人生的帷幕。生命是短暫的,而藝術卻是永恆的,藝術的本質是喚起人類內心深處的情感,《向日葵》在梵·高的畫筆下充滿了熱情和生命力,筆觸飽滿而有力,向日葵猶如太陽散發著生命的光芒,梵·高為之瘋狂並用盡生命的力量去描繪它。太陽、向日葵和梵·高三者融為一體,共同譜寫出震撼人心的、相濡以沫的生命交響樂。



尼采說,有些人要到死後才真正出生。這句話用在梵谷身上是再貼切不過的。縱觀梵谷的一生,一位敏感的天才,也是一個嚴格的自我審視者;一個具有旺盛創造力的藝術家,同時也是一位極端的瘋狂者。他遭受著病魔的折磨,想要將自己撕裂成兩半,最後卻選擇了割掉自己的耳朵,斷送自己的生命。

他雖已離去近一個世紀,卻也影響著我們整整一個世紀,可能在未來的很長時間,他渴望活著,期盼得到認可的精神仍然深深影響著我們。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擁有著無與倫比的藝術造詣和為藝術殉道的偉大一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