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十年,詠春的傳承不僅僅是功夫,更是心境

沒教養滴牛 發佈 2020-01-15T11:43:50+00:00

《葉問》系列電影總共4部,歷經10年,於2019年底完美收官。反觀當今社會,在利益的驅動下讓很多人想盡一切辦法攀附權貴,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自己能融入其中,身份和地位也會提升,哪怕只是在銀行就職,或者是奢侈品專櫃的售貨員,都自我感覺良好,目空一切,看不起別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沒有可複製的經歷,但有可複製的經驗。

《葉問》系列電影總共4部,歷經10年,於2019年底完美收官。所說電影所表現的任務與實際有所差別,但換一個角度來看,卻是更有助於我們從中學習人物的精髓,尤其作為一部愛國主義情懷的電影,對於個人的心性成長方面,有著莫大的好處。

隨著10年前《葉問1》的橫空出世,那句「我要打10個」的經典語錄一度成為網絡熱詞,正所謂「人不輕狂枉少年」,所形容的就是當時電影中的葉問。隨著時間和心性的成長,同樣是面對不公之事,卻是以一句「叔叔是個習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就應該站出來」所替代,心境的改變顯而易見。

雖說一個是面對日本侵略者,一個只是面對外國的霸凌學生,實力上有所差距,可本質都是恃強凌弱,關乎民族大義。

或許在很多人眼中,葉問的性格怕是已經好到沒脾氣了,就算被人當眾挑釁說他怕老婆,也不過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如果換做別人,按照當時的年代,怕是早就跳起來了。

之所以葉問被稱為一代宗師,並非因為初期所展現的個人英雄形象,而是經過數十年的沉澱,在思想造詣上的超脫,從不會因為自己取得了別人完成不了的成就,或者說是戰勝所有人眼中的強者而好大喜功,也沒有因為自己的強大而欺凌弱小,更沒有低三下四地去討好所謂的「群體」來尋求庇護。

反觀當今社會,在利益的驅動下讓很多人想盡一切辦法攀附權貴,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自己能融入其中,身份和地位也會提升,哪怕只是在銀行就職,或者是奢侈品專櫃的售貨員,都自我感覺良好,目空一切,看不起別人。

殊不知真正的強者最懂的內斂,可螢火偏與皓月爭輝,越是沒能力的人越喜歡張揚,尤其是有人罩著自己的時候,而那些被吹捧的強者,在漸漸滿足了虛榮心之後,慢慢就變得不可一世,回想《葉問》的四部電影中那些抱團的強者們,最終的結局又是什麼樣的?

《烏合之眾》里有一句話,「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葉問從頭到尾都沒有因為自身的實力而漠視一切,反而是沉下心來自我修煉,站在客觀的角度去觀察,不會因為一句話說的人多就盲目認同。真正的大師都是孤獨的,或許在外人看來這很可憐,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這「孤獨」是如此的不可多得。

不驕傲、不跟風、不畏強權,名氣也好,實力也罷,這都不是真正的自己,不過是別人口中閒扯淡的資本。

像電影中葉問這樣的大師,只會吸引同樣優秀的人,而不是四處巴結。有道是高手心心相惜,弱者成群結伴,什麼「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種話,說到底就是弱者給自己撐門臉用的,等真遇到事,10個臭皮匠也不夠1個葉問打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