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京劇老生的那些事,原來四大名旦崛起以前,都靠老生撐場面

聽戲app 發佈 2020-01-18T12:18:50+00:00

在京劇形成的初期,各個行當都有一批技藝精湛、造詣很高的演員,但以老生演員最為出色,人才最為薈萃,所以直到20世紀初,四大名旦崛起以前,京劇舞台是以老生為主的局面。

自1790年徽班進京,到1830年大批漢調演員入京參加徽班演出,這段時期是京劇形成的孕育期。大約在1840年-1850年之間,是京劇醞釀成熟的形成期。在京劇形成的初期,各個行當都有一批技藝精湛、造詣很高的演員,但以老生演員最為出色,人才最為薈萃,所以直到20世紀初,四大名旦崛起以前,京劇舞台是以老生為主的局面。

京劇早期老生演員中的傑出代表人物是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同時還有王九齡、薛印軒、盧勝奎、楊月樓等人。


京劇老生的流派:老生「新三傑」之一的譚鑫培在程長庚、余三勝、王九齡以及盧勝奎諸家演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譚派」,是京劇有史以來傳人最多、流布最廣、影響最大的老生流派,以技藝全面、精當、注重刻畫人物性格為主要特色。譚鑫培對於前人藝術的繼承,做到了不拘一格,兼收並蓄,並結合自身的條件擇善而從,無論是否名家、大家,只要有一個方面的長處,他就加以吸收和借鑑,化為自己所有,因為形成了遠遠超過前人的表演體系。

老生「新三傑」之一的汪桂芬,是程長庚的弟子,並為程氏操琴多年,繼承了程長庚的藝術並有所變化、發展,成為「汪派」。汪桂芳嗓音高亢渾厚,善於運用丹田氣和腦後音,發音吐字飽滿,韻味十足,極富立體感。其唱腔激昂雄勁,善於表達悲憤慷慨的情緒,演唱悲劇性故事或悲劇性人物時,著力突出其壯美的一面,而不是只單純強調其悲涼悽苦的感情,如《文昭關》的伍子胥和《罵曹》的彌衡。

孫菊仙的唱腔唱法以大氣磅礴、不拘細節為主要特色,世稱」孫派「,是清末重要的老生流派之一。孫菊仙同譚鑫培,汪桂芬合稱」新老生三傑「,他壯年從藝,曾師事中年的程長庚,得其親炙;又接受了張二奎的影響,繼承了程、張兩派演唱直腔直調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劉鴻升的唱腔體系世稱」劉派「,形成略晚於」後三傑「——孫(菊仙)、譚(鑫培)、王(桂芬)各派,而在民國初年大為流行,是劉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以奎(張二奎)派的唱腔為基礎,吸收譚、汪各派老生的唱法,進一步變化發展,融合而成的,以唱工獨具特色為主要標誌。劉鴻升初演銅錘花臉,後改唱老生。他嗓音極高,音質純凈,具備腦後音、炸音,並有較難得得水音。氣力充沛、運用得法,又善使氣口。能適應各種板式的演唱,以西皮最為見長。

汪笑儂是與老生「後三傑」同時期的老生演員,他的唱腔於孫(菊仙)、譚(鑫培)、王(桂芬)、劉(鴻升)之外,另闢蹊徑,於清末民初名聲響徹南北。汪吸收了各家之長,借鑑了孫的 豪邁,又採用了徽調、漢調的唱腔、使人耳目一新。汪笑儂總的演唱風格是突出個性,聲情並茂。

余叔岩在全面擊沉譚(鑫培)派藝術的基礎,以豐富的技巧進行了較大的發展與創造,成為「新譚派」的代表人物,世稱「余派」。余派演唱藝術形成於20年代,對於30年代以來出現的各個老生流派有巨大的影響。醇厚的韻味和典雅的風格是余派藝術的主要特色。

馬連良成名於20年代,享譽數十年不衰。他的演唱藝術世稱「馬派」,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老生流派之一。馬連良在師法眾多的前輩藝人的基礎上,獨出心裁,加以融會貫通,形成了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完整表演體系,「美」是它的核心。馬連良嚴肅對待自己的藝術、精益求精、力圖面面俱到。他的嗓音恬靜純美、善用鼻腔共鳴,晚年又向蒼勁醇厚的方面發展。


言菊朋30年代之時,已屆中年的言菊朋根據多年學譚(鑫培)的心得,結合自己的嗓音條件,以譚(鑫培)的心得,結合自己的嗓音條件,以譚派唱腔為本,創作新腔,自稱一派,後人稱為「言派」。「言派」區別於其他老生流派的主要標誌在於唱腔的多變和字音的講求。言菊朋早年學譚,中年嗓音變化,仍在譚派唱腔的基礎上,融合譚派之外的早期各派老生的唱腔,並吸收曲藝中京韻大鼓及單弦的唱法,逐步形成風格獨特的言派唱腔。言派唱腔傳情、細緻、講求節奏與頓挫,多跌宕,富有獨創性和表現力。

高慶奎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老生演員高慶奎以劉(鴻升)派唱腔為主體,,又吸收孫(菊仙)、譚(鑫培)、汪(桂芬)、等諸家的演唱特點,加上自己的藝術創造,形成了新的老生流派——高派。高的特點是博採眾長、全面發展、劇目豐富。高慶奎能突破流派的局限有所發展,且兼演其他老生流派的劇目。

老生楊(寶森)派成熟於50年代,其主要的成就在於具有鮮明特色的唱腔與演唱風格,是楊寶森由譚(鑫培)腔入,自余(叔岩)腔出,充分地揚長避短進行藝術創造的成果。楊寶森初學譚派,青年時期致力於余派唱腔,均有成績,30歲以後逐漸脫出余派範圍,吸取譚、王(桂芬)諸家之長,對余腔有所變革 。後嗓音再度變化,在琴師楊寶忠等人的幫助下,儘量揚長避短,創立了既出於余派、又大大有別於余腔的楊派唱腔。楊派劇目豐富:有《二舍堂子》《桑園寄子》《鼎盛春秋》《一捧雪》《賣馬》等等。

周信芳藝名麒麟童,20年代以來享有盛名,他所創立的表演體系是南派老生的主要流派,也是當代京劇重要的老生流派之一,稱為「麒派」。其主要的特色是從劇情和人物出發,表演真實自然,富有時代感,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周信芳善於吸收,早期他受到孫菊仙、譚鑫培、王桂芬諸人的影響,後長期在上海演出,又吸收了汪笑儂、夏月潤等人的藝術精華,並借鑑旦行、凈行一些名藝人的表演,將他們的神韻精髓化入自己的唱、念、做、打之中,最終形成自己獨特風格。周信芳的基本功精湛,他的聲音寬響,沙而不嘶,晚年轉具蒼醇之音色,拔高時反覺圓潤,低音更見出其渾厚的特點。

唐韻笙是工文武老生。福建人。幼年時期流落街頭,被河北梆子演員金剛鑽的琴師唐景雲收為義子,遂入天津「小四喜」科班學藝,取名唐韻笙。唐韻笙多才多藝,功底紮實,嗓子好,文武兼備,昆亂皆精,戲路寬,能戲多。30歲時便在東北名聲大噪,曾博得「關外麒麟童」的稱號。他的老生戲有《追韓信》、《鬧朝撲犬》《徐策跑城》等。此外,唐海聰慧好學,博覽群書,熟讀《三國》、《列國》、《東西漢》等演義。梨園界素稱他為「才子」。與周信芳(麒麟童)、馬連良並列,被譽為「南麒、北馬、關東唐」。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