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南京大學文學院現當代文學考研複試經驗分享

研途寶教育 發佈 2020-01-18T12:40:58+00:00

本人去年第一次考研,慘敗;今年發揮得還不錯,初試400+,複試感覺自己表現一般,還是成功考上了現當代文學專業。


  本人去年第一次考研,慘敗;今年發揮得還不錯,初試400+,複試感覺自己表現一般(緊張加上知識的欠缺),還是成功考上了現當代文學專業。在考研初期,論壇里很多前輩的帖子給我帶來了幫助,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寫一點東西,作為對考研論壇的回饋。其實很早就想寫啦,但是一直拖到現在,希望還能帶給正在複習的學弟學妹們一點點幫助。論壇里的經驗貼已經非常多了,所以很基本的東西我就不寫了,在這裡寫一點自己對南大文學院考研的看法和複試的經歷。(僅供參考,不要照搬)

  1.考試的難度

  之前看到過一些研友在問考上南大文學院的難度,我對這個問題也有些想法,所以先談談這個。首先必須要說,南大的確是很難的。直觀來看就是題目很偏很難,分數線很高,報錄比相對較低。但這個難度是不是不可跨越的?這就涉及兩個決定因素。一個是自己現階段的知識和積累,一個是自己的複習方法和努力程度。需要對自己有一個很好的評估,同時也要不斷思考並改進自己的複習方法。

  我個人認為,如果一開始就對中文系的專業課掌握得很好,而且有很深厚的文史哲基礎(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從今年的題目來看,南大現在對文史哲的綜合掌握要求越來越高了),那麼努力補充一下英語和必要的教科書知識,考上南大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如果基礎只是一般或者很差,那就需要艱苦的努力了,而且還需要得當的方法和一點點運氣和狀態。有很多知識並不是一年兩年能夠補得上的,需要長期的積累。在基礎不是很好的情況下,考南大也的確需要一點點運氣和狀態。我說這話是因為我在備考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一種疲於奔命的絕望。因為我在看往年真題的時候,覺得哪個都有可能考,我哪個方面的知識都想看,但根本不可能全部看完且掌握熟練。所以必須要有所取捨,這一取一舍不僅是對南大真題出題思路的理解和分析,同樣也有運氣的成分。(以上這一段話其實並不適用於某幾年的考試,因為有幾年的題目真的挺基礎的,只要在最基礎的知識這一部分努力就有希望,問題就在於你不知道哪一年的題目會基礎哪一年會生僻,你不知道會考王小波還是考魯迅)

  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背古詩詞、去學習古代文學,這個時間可能超過我學習所有語言學類課程的時間。但是在考試中,古代文學的兩道論述題我完全沒答,名詞解釋也寫得很糟糕——這是基礎差的惡果。而這個基礎又不能在一年兩年內彌補起來,尤其是在備考的過程中還要反覆學習、記憶正統的教科書內容,拓展廣度就更為困難了。我覺得難就難在這裡。南大對基礎的要求很高,這並不是說基礎的教科書知識,而是全面的、基礎的文史哲積累,同時還要有對具體文本的閱讀和積累。(2016年考的名詞解釋「田小娥」,如果看過《白鹿原》,答起來會得心應手)

  還有一種複習思路是只抓住自己能抓住的知識,把它們弄得滾瓜爛熟,拿住自己應該拿住的所有分數,並且在公共課上有所提高。我不是採用的這種方法,這裡就不細談。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如果一個人對文學和語言學知識了如指掌,甚至在同齡人中間有相對較高的積累和造詣,但他的英語或者政治沒過線,同樣也沒辦法考上。這是一件對文學或者語言學本身不太公平的事情,但考試畢竟是考試。所以並不是最懂文學、語言學的人考上研究生,而是最沒有短板且至少有所長處的人能考上。

  2.名詞解釋和論述題

  我自己準備名詞解釋主要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儘量提取關鍵詞(就是說沒辦法通過理解進行記憶的信息:比如人名、年份、雜誌名、文獻名、原文引用)進行記憶,主要是因為我真的沒時間了;二是能自己總結的名詞解釋就自己總結,我不喜歡把名詞解釋分成幾個分開的點。我的方法是先自己總結出一大段的名詞解釋(有連詞但是沒有分點是一整段話),在背誦的時候分析自己總結的名詞解釋,把它分出邏輯層次(ABCD幾大點1234幾小點),這樣既有利於記憶,同時也可以鍛鍊思維。

  還要結合真題來決定準備的方法。比如說我發現外國文學出題出得很偏的幾率比較小,所以我以基礎內容為主,現當代出得很偏的幾率很高,所以不要在基礎名詞解釋上花過多的時間,可以只記關鍵詞,在此基礎上一定要加強理解。

  另外,一定要重視知識廣度的拓展。南大2016出題很偏,尤其是名詞解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想應該儘可能拓展自己知識的邊界,多看一些論文(南大出的導引是很好的材料,不過不建議看語言學部分,因為太深了),遇到自己不懂的名詞、文學現象、文學語言學著作就查一下,留個印象。在這方面不可以不求甚解。遇到一個名詞解釋,不管能不能寫好,你多少知道一點和你完全不知道是有很大區別的,不論是在心態上還是在最終的結果上。

  有些研友今年看到「中國新文學大系」不知道怎麼答,原因就在於只關心教材的主體部分,沒有關注教材的注釋,魯迅、茅盾、周作人的很多精彩觀點都出自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言,比如魯迅將鄉土文學評價為「僑寓文學」這一點,關注了注釋和引文的出處就自然知道。細節非常重要。

  至於論述題,那就是知識積累和思維方式的雙重考察了。首先一定要把基礎打牢,不要有僥倖心理,覺得某個知識點不會考就不去認真看;或者看了90%了,剩下10%沒時間就不看了吧。這行不通。今年現當代第二個論述題是穆旦的詩歌,要求結合具體例子來回答。我自己就是看教材第三遍的時候,只看了四十年代以前的,偷了一個懶。所以我四十年代的知識很多都忘記了,穆旦的詩歌一首也沒有背,導致那一題沒有例子,沒有引用詩句,只是在空談,得分應該不高。南大什麼都有可能考,第一輪複習的時候一定要覆蓋全面。

  思維方式也很重要。我自己總結的答題思路就是:模塊化的思維方式。將一整段話、教材的一章節內容拆解成一個一個獨立的模塊,分析他們的邏輯關係,分析每個模塊的屬性,即這個模塊究竟在談論什麼。舉個例子,教材裡面把魯迅的小說總結為「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在閱讀教材的時候,我們如果只是記憶這兩個詞,我們並不能獲得很多理解。重要的是要將這兩個詞和它們所包括的內容拆開,揉碎,真正理解它們究竟是在講什麼(哪一段分析的是文學的哪一個方面),同時還需要分析這兩者之間是否有什麼關係。「表現」是哪方面的表現,是內容、主旨還是情節模式,「格式」是什麼格式,是語言、文體還是結構;這些問題都可以結合基礎的文學理論來思考——什麼是風格?什麼是文學語言?敘事結構是形式還是內容或者兩者兼有?——從而對文學的各個方面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這些問題最好拆開揉碎,搞清楚。話說回來,這個方法可能僅限現當代文學和西方文學,古代文論有很多是經驗性和感受性的,這時候要結合具體作品來獲得一個感性體驗,從而理解什麼是冷峭、什麼是沉鬱、什麼是豪放、什麼是枯澀,我想這個是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的。這些字眼通常包含著豐富的內涵,並不只是指代文學的某一個方面,而是對某種風格的整體概況。這種情況也應該注意。

  這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拋出來僅供參考吧。關於這個思維方式,我將其稱為「當我們在閱讀教材的時候我們在理解什麼?」很多時候,我們的論述題答案的觀點是直接從教材借來的,如果論述題用的是自己的觀點,借鑑教材或論文構築論點和論據的方法可能也會更好。這時候就涉及到一個如何從教材中提取觀點的問題。我的觀點是,不要依賴資料和筆記(尤其是前人的筆記)。這些資料可以用作借鑑和參考,但是如果完全依賴它們,直接把已經分好的論點拿來背,那樣就會喪失一個學習分析問題的機會。當我們在理解教材的時候,我們必須是真的理解了,甚至要努力理解教材之外的東西,而不僅僅是把字面上的幾句話記住。(這裡說回來,單純背誦名詞解釋是非常低效的,一定要以理解為主)如果走進了上面說的種種誤區,遇到一個自己有所了解,但是沒有背誦過的文學現象,恐怕就難以下筆了。如果熟悉這種分析、拆解問題的方法,那麼只要有材料,就能組織出一篇很好的論述。

  3.複試的經驗

  我考的是現當代文學。複試筆試題目有兩個,每題75分。第一題是要全面論述一下「七月派」,第二題是要敘述90年代以來詩歌的發展過程。前面說過,我準備得不是很好,所以答得也一般,尤其是第二個題目。所以全面的覆蓋知識點真的很重要。

  面試的時候我很緊張。首先是英語自我介紹。(感覺這一部分並不是很重要)我介紹完自己以後,老師簡單問了幾個英語問題。(真的很簡單,大概就是「你是第一次來南京嗎?」「你在自我介紹中說你讀過幾本文學專著,具體是什麼?」)第二個問題,我說的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國鄉土小說史》、《蕭紅傳》。

  然後就是具體的問題了,一個老師首先問:「你讀過哪些作品?」我回答道現代文學的名著基本都讀了。老師說要說具體的。於是我說了一大堆。因為我說的第一個是魯迅,於是老師又問:「你對魯迅有什麼看法?」我有點緊張,因為我準備的作家不是魯迅。當時轉不過彎來,說了一大堆,都是非常感性的閱讀體驗——我感覺自己答得不太好,因為太業餘了,沒有任何獨到的觀點,好像書迷而不是文學研究者!後來想想,明明可以答得專業一點的。答完了,老師沒說什麼,另一個老師又問你寫過文學論文沒有?我說沒有。那個老師還是沒說什麼(問我的問題基本不是連續的),另一個老師問我以後想研究哪個方向。我說三十年代的長篇小說。老師最後問了一個問題:「瞿秋白說《子夜》是中國第一部成熟的長篇小說,夏志清說《蝕》三部曲是中國第一部成熟的長篇,這種分歧有什麼意識形態的意味?」我就答從形式上來看,《蝕》本身既可以是中篇也可以是長篇,從意識形態來看,這是自由派和三十年代左翼文人很自然的分歧。總之答得很簡單,我也覺得答得太簡單了,也是因為當時太緊張了。

  我當時很緊張,以至於有些細節都忘掉了,比如哪個問題是哪個老師問的這些。這裡就不說得很具體了。總之大概就是這樣。感覺老師們還是比較和藹,比較注重具體的作品,而不需要泛泛空談。所以要準備複試,最好還是多看看文學作品,還要多看論文多思考。除此之外,一定要誠實不要虛張聲勢。

  【考研複試交流】

  2020南京大學考研複試群:182975103,要參加20南京大學考研複試的夥伴,可以進群一起交流備戰複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