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蘇霍姆林斯基學做校長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佈 2020-01-18T12:53:45+00:00

自古以來,我國不乏教育思想、育人情懷和辦學效果的校長。許多人可以成為校長,但校長未必可以成為教育家,二者之間路途遙遠,校長們永遠在路上。

自古以來,我國不乏教育思想、育人情懷和辦學效果的校長。但校長並不等於就是教育家。校長成為教育家,非經過脫胎換骨的歷練不可。

一是參透時代,歷練追隨時代步伐的定力。每個校長身上都烙有時代鮮明的色彩,因此我們要參透新時代教育的特點,與時代同聲。對於這個問題,《習近平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一書給了我們詳盡的答案。倘若校長對新時代教育的發展戰略、根本任務、教育方針、發展動力等不清楚,就不要自詡為辦學者,更不要談教育家了。

蘇霍姆林斯基被人們稱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書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他所領導的帕夫雷什中學被列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實驗學校之一。當時,出於對世界大戰災難的反思,蘇共中央提出「一切為了人」的黨綱,社會趨向於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緊跟時代定位,蘇霍姆林斯基在實踐探索中形成了「人學」的教育思想。

作為校長,我們如果不了解教育家辦教育的背景,不從時代的角度觀察了解教育方向,不思考校長所處時代的脈搏跳動規律,那我們與教育家辦學在起跑線上就存在距離。

二是錘鍊思想,歷練探索深度思維的韌力。校長的思想決定辦學的行為。校長與教育家的距離體現在教育思想深度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校長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

由此可見,校長要成為教育家,一定要有一個思想修煉過程。新時代校長辦學思想,要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要結合學校辦學歷史和文化基因,形成基於「辦怎麼樣的學校」和「怎樣辦好學校」的深層次思考。無論哪種類型的學校,校長都要思考學校生存理由、發展動力和前進願景,提煉成引領學校發展的核心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校持續發展,並在踐行中形成學校的辦學品牌,只有這樣才能縮短校長與教育家之間的距離。

早在60多年前,蘇霍姆林斯基就提出了「教育學是人學」的思想,繼而提出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的主張,為此實施的途徑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即「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相互滲透和相互交織在一起,使這幾個方面的教育呈現一個統一的完整的過程」。於是,他喊出了「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要讓學校的牆壁也說話」「健康、健康,再一個還是健康」等口號。

不難發現,蘇霍姆林斯基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給予學生人格的尊重和用教育的環境育人、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等觀念,具有何等的影響力。這就是教育家辦學思考深度的體現。在價值觀念多元的今天,不同的價值取向影響著每一個辦學者。如果認識不到辦學的終極目標是為了人的幸福成長,辦學追求急功近利的升學率,一味迎合上級部門的目標考核,那更與教育家辦學背道而馳。

三是實踐研究,歷練理論實踐結合的張力。校長一般忙碌於教育的實踐,但作為教育家則忙碌於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教育家的辦學思想和教育理論是通過實踐形成,反過來又會指導實踐工作,從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蘇霍姆林斯基重視理論研究。他從教育現象研究做起,顯得細緻敏銳,做到了持之以恆。他既是校長,還是班主任和教師,多樣性的身份讓他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出發,全面地考察教育現象。他把學校工作中錯綜複雜的現象放到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關係中進行綜合研究,始終密切聯繫著學校教育具體實際,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去研究教育的新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新觀點並對新的理論進行概括,正因如此,他的教育理論沒有陷入空洞乏味的純理論境地,也避免了片面性。他的教育著作,既有現實的生動形象性,又有著理論上的鮮明獨創性;既有大量生動活潑的事例,又有深思熟慮的理論概括。

蘇霍姆林斯基親歷活動實踐。智力培養的實踐是親自給孩子上思維課,並組建了100多個各種課外小組。身心健康的實踐是在校園內外種植大量植物,為孩子建立天然的「氧吧」。同時他注意合理採光,定期檢查課桌椅與學生身高之間的適合程度,注重膳食營養並制定了新作息制度等。他在美育培養的實踐是通過大自然感受美,通過文學藝術作品鑑賞美,通過動手勞動創造美等,他甚至要求重視兒童衣著美和儀表美。他在勞動教育的實踐是帶領孩子走向田野、牧場,讓孩子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光榮。蘇霍姆林斯基的若干實踐很好地證明了他的教育主張。

教育家是教育理論家與教育實踐家的完美結合。因此,新時代的校長除搞好日常管理工作、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外,也不應忘記肩負起理論研究的使命。

四是對標大家,歷練持續博學求知的學力。越是優秀的教育大家,求知的慾望就越強烈。校長與教育家的差距體現在學習的能力上。校長的學習往往被動,是職責所在;教育家則是著力興趣,肩負使命求知。

蘇霍姆林斯基為探究教學原理,始終兼教語文課,堅持研究教學問題。同時一直擔任班主任,堅持跟蹤觀察和研究孩子不同時期的各種表現。身為學習者,他勤於學習,廣泛閱讀了文學、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著作。堅持思考,筆耕不輟,定期整理,經常反思。他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求知的基礎之上。

作為校長,如果不向教育家學習教育思想,不向同時代行家學習教育論著,長此以往,就會與教育家在問題認識上、廣度上和深度上拉開距離,思維難免有所局限,學校難免前景黯淡。特別是2019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台的有關教育文件,遠遠超過了前幾年的總和。其中內容涉及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質量提高、育人方式改革、公民道德建設、良好環境營造、師德師風建設、實驗教學指導、科研工作研究等方面。這些文件的精神事關教育的未來發展,校長不學習,方向就不能明辨,認識就不能提高,水平就不能彰顯。

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檢驗著新時代校長的追求、智慧和膽識。許多人可以成為校長,但校長未必可以成為教育家,二者之間路途遙遠,校長們永遠在路上。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八中學校副校長)

《中國教師報》2020年01月15日第12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