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一場心靈的抵達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佈 2020-01-18T12:53:59+00:00

走上講壇後,事務漸多,渴望傾訴,而寫作讓我重新發現了自己。比如,在「下水文」《一點閒暇心,千里快哉風》中,有感於當下許多年輕人把時間荒廢在無意義的消遣中,我寫道:最憂慮的是青年人,他們可能正在緊盯手機螢幕,在「王者榮耀」「吃雞」的異次元世界打得如火如荼;又或者在馬路邊、休息區,手

走上講壇後,事務漸多,渴望傾訴,而寫作讓我重新發現了自己。

捋一捋自己這幾年的文字,寫得最多的還是高中「下水文」。

開始寫,還是頭一年帶高三時,壓力頗大,我特別擔心自己若對作文標準把握不到位會誤人子弟。於是多方請教前輩老師,也下過許多苦功。

後來,聽到蘇州一位老師說,每一次與學生同題作文,就是「與學生同呼吸共命運」的時刻。「同呼吸共命運」,我被這6個字打動了,壓力隨之減輕不少。

與文字相處的「切膚之痛」,若沒有真正動筆,不會真正感受到,想和寫是真的很不一樣。我也開始真正體諒學生寫作的不易,不再一味地批評他們的作文,而是從「批判」走向「建設」,讓學生有改進的路徑可循。

我開始對作文教學有了更多底氣。許多學生以寫作文為苦,我想通過自己的寫告訴學生,作文也可以「有意思」「有意義」。

比如,在「下水文」《一點閒暇心,千里快哉風》中,有感於當下許多年輕人把時間荒廢在無意義的消遣中,我寫道:

最憂慮的是青年人,他們可能正在緊盯手機螢幕,在「王者榮耀」「吃雞」的異次元世界打得如火如荼;又或者在馬路邊、休息區,手指聯動刷「抖音」笑得忘乎所以……然而這種光影技術帶來的唾手可得的視聽滿足感,並沒有給人帶來悠遊自在的閒暇享受,而是以人們放棄思考為代價,以高強度刺激獲得某種短暫的快感。但這種低層娛樂結束之後,回到現實,人們卻往往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虛和恐懼感……

當時正值電影《流浪地球》大熱,我又把作家劉慈欣的經歷引入文章,學生感到很親切。以「下水文」的方式提醒學生合理運用閒暇時間,比空洞說教更有效果。

其實,學生作文最大的短板在於語言和思想,如何用準確精彩的語言讓思維向更深處漫溯,絕非一日之功,但做總比不做好。

日復一日的工作,極容易消磨掉一個人對教育的熱情。我嘗試用寫作留住一點熱情,「下水文」是規定動作,讀書隨筆和風物散文則是自選動作。

讀書隨筆寫得很多,有此記錄,可作回顧,同時也有以此勸學生靜心讀書的意味。而風物散文,是從我在外鄉教書時就開始寫的。異鄉人慰藉鄉思的一個辦法就是落在筆下,那就是所謂的鄉愁了。

寫作讓我看到了一個更寬闊的世界,我發現,這對自己的課堂教學也有極大助益。我還記得文章《藕花深處》的寫成,緣於參加市裡的一次語文教師優質課比賽。當時,臨時下發的題目是作家簡媜的散文《一株行走的草》,這是一篇詠物散文。在常規教學環節完成後,我安排了一個讀寫結合的環節。受作家簡媜的文字啟發,我與學生同堂共寫了一個詠物散文的片段。時值秋日,有人寫下窗外迴旋、傘樣翩躚的金黃銀杏,也有人寫到花朵細微、芬芳馥郁的桂花,而我聯想起里下河的蓮藕,於是寫於筆下……

讀寫結合,我想這正是一節語文課應該努力追求的目標。這堂課獲得了一致好評,之後亦獲得市優質課一等獎。

後來,我在許多課堂的最後都會設立一個「寫作」環節,畢竟所有對經典文本的閱讀,最後都指向自己的接納與融入。寫,是最好的融入方式。

這樣的堅持收穫的當然不只是成績。越深入寫作越發現,語文教育對作文分值的重視,其實也是希望這些即將長大的孩子,能以理性思辨的眼光看世界,能以準確精彩的方式表達思想。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又何止獲得一個高分數,更會為學生今後的生命打下堅實的基礎。

每一次寫作,都是一場心靈的抵達;每一次課堂的文字交流,都是與那些目光明亮的孩子一起走在自我塑造的路上……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泰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01月15日第9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