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永遠別想真正放學

芥末堆看教育 發佈 2020-01-18T14:13:32+00:00

跳繩,真的有這麼香嘛在2014年出台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跳繩便已經成為小學生體測的必考項,其中規定一年級的男生必須在一分鐘內跳繩109個才能得到滿分,而女生則是117個。

*來源:有間大學(ID:youjian-university),撰稿燃氣醬,編輯秋褲,排版餡餅

近段時間,多家培訓機構紛紛開設專門教授跳繩的培訓班,並打著「跳繩事業要從娃娃抓起」的口號招攬生意。此類培訓班開班即滿員,場面火爆非凡。

供不應求的培訓課使得課程單價一路飆升,更有跳繩狂熱家長,為讓孩子接受私教培訓怒擲2萬元的高昂學費。

高出天際的課程費用、空前火熱的報名場面,令人一度質疑,這真的是我們曾經熟悉的跳繩嗎?

如何使孩子成為「跳繩大師」,並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已經成為了家長們研究的重要課題。

跳繩,這項看起來「傻白甜」的體育項目,也許再難有從前的簡單快樂。

跳繩,真的有這麼香嘛

在2014年出台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跳繩便已經成為小學生體測的必考項,其中規定一年級的男生必須在一分鐘內跳繩109個才能得到滿分,而女生則是117個。

隨著年級的增加,規定也會更加嚴格,到了六年級時,男生一分鐘需要跳157個才能算作滿分,女生則是166個。

家長對跳繩達到滿分的要求,對於大部分學齡兒童來說都有些勉強。

在中新網記者的採訪中,沒接受過教練培訓的小學生小淇的跳繩平均成績為一分鐘80個左右,對於單純體育測試來說,小淇已經穩當地邁過及格線。

為了跳好繩,只能用繩命去跳。/piaxbay

但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中,的確表明了「學生體育測試成績評定達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參加評優與評獎;成績達到優秀者,方可獲體育獎學分」。

這也就意味著跳繩成績總在及格線邊緣徘徊的小淇,始終難以觸及評優與評獎的基本要求。

在這樣的情況下,小淇母親決定為小淇報名跳繩培訓班,希望小淇能在同齡人中「悄無聲息」地脫穎而出。

但小淇母親卻沒想到,參加跳繩培訓班已經成為家長群體中人盡皆知的「評獎秘籍」。

因為在低年級體測標準中,跳繩的成績占比與50米跑並駕齊驅。許多家長認為相較於其他體育項目,跳繩成績提分快,孩子負擔較小,再加上評獎評優的壓力,使得家長們紛紛加入報名跳繩培訓班的大軍中。

贏在起跑線一般都是靠錢砸。/微博

在應試壓力極大的環境裡,跳繩這把「火」得還算有理可循。

跳繩培訓班,一誕生即熱門,為報跳繩私教課每年花廢萬元的家長不在少數。

跳繩跳得好,不僅意味著能拿好成績,還預示著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甩開別人家孩子好幾條街的美好願景,這樣的跳繩運動,向中國家長散發出誘人的學術香氣。

據新京報調查,目前市面上提供的跳繩培訓的機構,主要面向5到9歲的學生(學前班、小學生)。每節課約60分鐘、收費再80-300元不等。授課周期相對較短,一般是3到5節課為一周期也有部分機構對市場沒有限制,教會為之,按課時計費。

課程周期短,上課時間少都沒問題,可跳繩培訓班一節課300元的收費標準,著實有坐地起價的嫌疑。

家長們對成績的高要求,自身時間的限制,使得跳繩班的市場水漲船高。

跳繩變成考試,誰都避免不了焦慮。/piaxbay

許多培訓機構更是盯緊了家長們的訴求,精準開班,效率薅毛。要說跳繩培訓班到底割了誰的韭菜,打頭陣的肯定是家長們。

三年級學生家長謝女士說,孩子的每個周末幾乎「無休」,有著一套嚴密的周末學習規劃。

最近,謝女士在家長朋友們的討論中得知,跳繩培訓班是一個新的學習趨勢,「上了都說好」,當機立斷就為孩子報了名。

她說,雖然在報名結帳時支出一筆不小的開銷,但想到自己孩子不必輸在起跑線上,心情也確實輕鬆了不少。

報名跳繩培訓班成為了謝女士抒發焦慮的途徑,抒發過後對於價格的敏感度也自然降低了。

只要能用錢解決的事,都不叫事。/pixabay

在競爭激烈的學習環境下,家長們別無他法,總想用金錢撈住每一個「報班」機會,來換取一張「孩子不掉隊」的安全牌。

孩子此時成為了家長投射焦慮的對象,更是成為了家長解放自身焦慮的唯一途徑。

「報班」與競爭都是永無止境的,在這條路上行走的家長與孩子們,面對的似乎是死循環的困境。

家長焦慮從何而來?

「加班加點,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培訓班宣傳標語滿大街比比皆是。校門口,機構老師比較式的語句,詢問式的口吻,都使家長在升學壓力面前無處藏身。

不知幾時起,我們這代家長孩子都活在了這條無形的起跑線上。

有人說這是一個家長集體焦慮的時代,這種焦慮在大中城市表現得尤為明顯。激烈的競爭環境讓家長面對焦慮時「手無縛雞之力」。

吳先生是來自金華的高一學生的家長,現在正為自己的孩子考察蘇州的國際學校,希望孩子和自己都能通過換個環境,能少一點應試壓力。

換一個環境,換一種壓力。/《起跑線》截圖

面對未來走向與成績競爭的雙重壓力,吳先生嘗試退一步遠離應試焦慮,替兒子轉學到蘇州的一所國際高中。

本以為上了從重點初中畢業的兒子,能夠在新的高中如魚得水,卻發現每上一層台階,競爭便更是激烈。

不僅是兒子,試圖躲避焦慮的吳先生髮現,就算再新環境,家長之間的競爭強度只有增無減。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家長,也同樣抱著這樣的心理,打算「另闢蹊徑」,為孩子換個環境減輕壓力。

但同行的夥伴多了,競爭與焦慮也就接肘而至。吳先生的焦慮,還沒有到頭。

使家長焦慮還有無法逃脫的「前輩秘籍」,壓力成為閉環在「家長群」中不斷加成。

微信家長群成為不間斷的壓力來源。/unsplash

中國青年報指出,現代家長們生活在各種「群」里,因此,任何消息都會飛速地傳遞:經驗傳遞的同時,焦慮也在聚集。

在這些群中,家長們既可能成為壓力的施加者,也可能成為壓力的接收者。當「信息流」暢通之後,焦慮也成為「首尾相連」了閉合鏈條,家長們只要邁入這個閉合的鏈條,就很難掙脫。

黃先生的孩子終於高中畢業,順利地進入深圳某所大學。本想要放手讓孩子在大學「肆意生長」的黃先生,卻在短短的一個學期內便被同鄉家長群的信息打亂了陣腳。

各大名校的offer,知名企業的實習證明,學術文章發表…「別人家孩子」的榮譽信息呈炮轟態勢衝擊著黃先生。

競爭從出生便開始,優秀的鄙視鏈是無止盡的。/《爆裂鼓手》截圖

剛休息一個暑假的他,不得不再度提起精神每天督促小黃奮起直追。

第二學期伊始,黃先生也不是沒有產生「放養」的想法,但孩子的未來工作、求學道路又是他作為家長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熬過了高考的黃先生眼看著勝利究在彼岸,更不願再大學的升學梯隊中落後。

即便是熬過了12年煉獄式應試壓力的大學生家長,對於新一輪的焦慮閉環也無能為力。

沒有進步,就是比人家退步了

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興趣班是彎道超車的一個籌碼,而如何報班,還要講究策略。

比如,選擇很重要。在紀錄片《沒有起跑線》中,一位家長表示學鋼琴、小提琴早已不吃香,學的樂器要越少見,才越能在各種才藝展示比賽中贏過別人。

時機也很關鍵,報班必須從小抓起,2歲開始背古詩、3歲學游泳、4歲可以多棲涉獵美術、藝術、科學等不同領域,跑得越早,悔得越少。

當然,多才多藝非常重要。這樣,你既可以學比較基礎的東西,又能嘗試一些冷僻的技能。有調查數據指出,香港兒童平均報班數量為3.5,最多有報11個。

一個4歲半的小女孩,就已經開始同時要上畫畫、唱歌和跳舞三個興趣班。/《沒有起跑線》

不過,就算掌握並執行了報班的三大要點,也不意味著你能在這場比賽中走得輕鬆。

紀錄片中,年年功課拿第一的四年級女生Tessa,會彈鋼琴、會滑冰、在舞劍比賽中拿過金獎,她卻一直有接連不斷的顧慮。

對於競爭的考量,她有著超乎年齡的成熟——「在本校是第一名,但到別的學校可能是最後一名。」「總有人會更厲害,可我不想輸。」

學了更多「興趣」,考了更多好成績,給她帶來的不是快樂和滿足,而是更多不安。

Tessa對自己充滿了危機感。/《沒有起跑線》

緊張的生活節奏,焦慮的競爭擔憂,從小就開始籠罩在這個小女孩的身上。

紀錄片里,38.3%的受訪小學家長表示子女每天遊戲時間不足一小時,19.1%的家長更表示子女每天完全沒有娛樂時間。

相關數據也指出,當地兒童的快樂指數,從2008年的七成下降到近年的五成。

讓孩子遊戲放鬆,成了一種強迫性的承諾。/《沒有起跑線》

在學校不斷提倡減輕課堂壓力的時代,家長卻給予了孩子難以承受的重擔,孩子不僅僅是家長們對未來的期待,還成為了為家長們解決焦慮心理的一個重要砝碼。

所謂「家長心態」,最怕是孩子輸給旁人,可說到底,家長們最是怕在這場全民博弈的無形起跑線上落後於人。

用力過猛的求學經歷只會讓孩子們膽戰心驚,因為他們甚至不知道學習的意義在何處,難道只是單純的為了「不比別家孩子差」?

在這樣的追求面前,興趣班變得漸漸和興趣無關,甚至,早就和興趣完全背道而馳了。

參考文獻:
「跳繩焦慮」:當孩子不會跳繩成為大人的難題,每日人物
跳繩班火熱說明了什麼,北京日報
180一節課的跳繩班,割了誰的韭菜,中國新聞網
焦慮催生的「跳繩培訓班」 為何突然火了,新京報
花2萬元報跳繩班培訓真能解決家長焦慮嗎,中國婦女報
夾縫中的中國家長:要麼逼孩子,要麼逼自己,鳳凰周刊
家長當下無處安放焦慮,中國青年報
校外培訓調查:家長給孩子報補習班他們在焦慮啥,人民日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間大學」,撰稿燃氣醬,編輯秋褲,排版餡餅,未標註來源圖片來自網絡。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