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舊俗中的飲食禁忌,有些食物不能吃

川味文化 發佈 2020-01-18T15:01:53+00:00

川人會吃,會做吃,僅筆者目前整理在案的川菜菜品、川味小吃和川味火鍋就有四千多道,禽畜魚蝦,山珍野味,瓜果菜蔬無所不包。即便如此,在川人的飲食中也有一些禁忌,除了當前從營養角度出發,禁食或少食不利於人體健康的食物之外,還有早年流傳下來的一些舊俗。

川人會吃,會做吃,僅筆者目前整理在案的川菜菜品、川味小吃和川味火鍋就有四千多道,禽畜魚蝦,山珍野味,瓜果菜蔬無所不包。即便如此,在川人的飲食中也有一些禁忌,除了當前從營養角度出發,禁食或少食不利於人體健康的食物之外,還有早年流傳下來的一些舊俗。

這些舊俗中的飲食禁忌,有的是出於對食物本身的好惡之分,比如不愛吃鯉魚、水牛肉、母豬肉;有的則缺乏科學依據,更多來自民間傳言,比如不能吃羊肉、雞頭、雞爪、豬蹄等,其中包括一些針對特定人群的飲食禁忌,早年在春節期間尤為看重。

不愛吃鯉魚

川人對鯉魚的偏見,在中國南方能找到很多知音,比如同樣不愛吃鯉魚的江浙人、廣東人,認為鯉魚土腥味重,肉質較柴,不如其它魚類鮮嫩,有的還認為鯉魚是發物,吃了容易翻病。

川渝江河縱橫,水產豐富,可選項很多,鯽魚、草魚、鰱魚、鱅魚、鲶魚、青魚,都是川菜菜譜中的常客。唯獨鯉魚,只有熗鍋鯉魚、白汁鯉魚、豆腐鯉魚等寥寥數款,雖有一道名菜「干燒岩鯉」可以撐場面,但資格的岩原鯉數量稀少且身價頗高,野生品種已受到保護,並非日常菜。鯉科最著名的是錦鯉,只是「可遠觀而不可』咀嚼』焉」。

春節期間,川人吃魚是少不了的,如果沒有專業廚師烹製干燒岩鯉,又不喜歡吃鯉魚,不妨請家中廚師烹製一道豆瓣鯽魚或者酸菜魚,同樣能年年有餘。

不愛吃雞頭

對於雞頭,川人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有人認為雞頭有「頭領」的寓意,在席桌上往往只有尊者或長者才能享用。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雞頭有「毒」,因為在殺雞時,常常要先拔頸部的雞毛,此時雞已有不祥預感,在悲鳴中生髮的毒素湧上頭部,食之不益。相對於廣受歡迎的鴨腦殼和兔兒腦殼(川話中的腦殼即頭),雞頭並不招人待見。

不能吃雞爪

和雞頭一樣,川人對雞爪的態度也是涇渭分明。推崇它的人,認為雞爪是「抓錢手」,吃了可以掙大錢。以前一盆粉條燉雞端上桌,雞爪常被家中的成年男子獨享,雖然皮包骨頭肉不多,但啃起來卻爽滑香糯,尤其是雞爪中間那一小塊鼓起來的部位,鮮嫩香脆,堪稱掌中寶。這時候,娃兒們只有流口水的份兒,因為大人是不會拿雞爪給娃娃吃的,說是吃了雞爪寫字的手要抖。以前形容一個人寫字不好看,經常會說:「你這個字寫得像雞刨的一樣。」

不能吃豬蹄

同樣因豁人的話而錯過的童年美味,還有豬蹄(川話中的豁即騙)。由於「事關重大」,早年豬蹄的禁食對象範圍更廣,凡是未婚男女一律不能食用。原因就在於豬蹄的形狀像一個叉子,舊俗認為這把叉子會叉爛媒婆的嘴,找不到對象,即使找到了也不會長久,最終會被叉脫。

明明只有蹄頭骨像叉子,大人們卻把整隻豬蹄都名正言順地劃為己有,啃得滿嘴流油,那種香味幾十年後仍讓人魂牽夢繞。原本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豬蹄,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被已婚人士們消滅,得不到的美味終究會讓人刻骨銘心:「硬是遭豁得慘哦!」。今天看著很多青年那女捧著用鹽、紅油、醬油、花椒、小米辣烤制的豬蹄大快朵頤,或嚼著用雪豆燉出來的蹄花,簡直不要太幸福。

其它飲食禁忌

川人舊俗中還有一些飲食禁忌,比如說早年不吃牛肉,認為牛是農耕之本;不吃母豬肉及羊肉,認為吃了要打擺子、發羊兒風(如瘧疾、羊癲瘋等症狀);不吃豬血,說是吃了說話會臉紅;孕婦不能吃兔子肉,不然胎兒會長兔唇等等。

現在看來,不吃牛肉是因為當時的生產需要,不吃母豬肉的原因更多跟食材質量有關,特別是老母豬肉柴而不香,其它大都是因為食物本身的形象而產生的傳言。

隨著社會發展,多數舊俗中的飲食禁忌已被證偽,人們不再盲從,少數則成為習慣在部分地區延續。《禮記》說「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今天可從民俗演變的角度來理性看待,能更好地理解一些地方春節期間不吃某些食物的來龍去脈,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川人飲食的發展過程和對食物認知的不斷進步。

(全文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僅供示意

轉載請註明今日頭條:川味文化


【關注今日頭條號「川味文化」】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