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刻本與當代藝術對話「風景與書」這份限時展出珍品不容錯過

光明網 發佈 2020-01-18T15:07:26+00:00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月18日報導:1月17日,明珠美術館2020年的開年大展「風景與書」拉開帷幕。展覽邀請了清川阿莎美、徐冰、王冬齡、徐冰等7位中外藝術家,圍繞主題展開探索與創造,尋求書籍藝術在當代的新突破,五代、宋元、明清的古籍刻本跨越千年與當今對話。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月18日報導:1月17日,明珠美術館2020年的開年大展「風景與書」拉開帷幕。展覽邀請了清川阿莎美、徐冰、王冬齡、徐冰等7位中外藝術家,圍繞主題展開探索與創造,尋求書籍藝術在當代的新突破,五代、宋元、明清的古籍刻本跨越千年與當今對話。

此次展覽共展出當代版畫、油畫、裝置、藝術家手工書、古籍善本、古代書畫、手稿等200餘件精彩之作,從「書籍之為藝術」的獨特視角出發,勾連起藝術史、文學史、書籍史中的人物、作品與故事。作為「風景與書」展覽的學術主持,美術史專家范景中如是評價:「這是一次特殊的展覽,它古今融貫,又古又今,又藝術又文獻。我們的文明史是書籍的歷史,是藝術的歷史,也是我們生活的大地應該不斷美麗、不斷風景化的歷史。」

陳丹青作品

步入展覽序廳,首先所看到的是陳丹青創作的油畫作品《被書帖包圍的文徵明》。他用三聯布面油畫形式描摹王羲之書帖與文徵明山水畫冊,畫中有書,書中有景,景中有人,引用與再現層層疊疊,充滿詩意又耐人尋味。清川阿莎美的「我們的故事」系列手工書創作,包括列夫·托爾斯泰的《人生論》、三島由紀夫的《春雪》、聖·埃克蘇佩里的《人類的土地》等世界經典讀物。藝術家用色彩與線條在字裡行間穿針引線,使情感嫣然浮現於紙面,借通感之美喚起人們內心的故事。

清川阿莎美作品

徐冰為本次展覽特別創作的裝置作品《背後的故事:溪山風雨圖》,以元代王蒙山水圖冊十開中之三幅為摹本,在空氣中調配光,而光是散落於空間中的,讓一塊毛玻璃成為空氣中光的切片,畫面存在於空影之中,可以說是一種「光的繪畫」。展覽中,他的另外兩件作品《天書》《芥子園山水卷》也均為與古代傳統對話、與風景和書籍相關的創作,同時展現了藝術家當代的思辨與藝術語言。

展覽的第二部分包含「西湖風景」「西湖閨媛和名人的文獻」「西湖畔刷印的書籍」三大部分。參展的嚴善錞、楊小京、周小英不僅都對古籍與藝術史著迷,且都長期活躍在杭州西子湖畔。風景與書與人在此間交織於以「西湖」為代表的中國人文勝景:嚴善錞的版畫作品,與近現代刷印的西湖風景遙相對話;楊小京的繪畫創作,本身便與古代書籍相關;周小英的題跋,更直接綴於書頁之上。

在中國古代書籍史上,刻書以宋代藝術水平最高,杭州刻書又在宋代甲於天下。同樣在這個部分,觀眾即可進入中國書籍刊刻印刷的歷史「河床」,五代、宋元、明清,直至當代,鋪陳於白色展台上的歷代古籍刻本按年代排序。

自右向左首先展開的是刊刻於五代吳越國時期的《雷峰塔佛經》,此經源自雷峰塔磚內藏經,卷首題記上有當時吳越王具名,是中國古代印刷品中難得的早期實物,尤為寶貴(此五代刻本展至2020年3月1日)。

緊隨其後的北宋杭州西湖昭慶寺刻本《結蓮社集》是現存最早的北宋孤本詩文集,2015年曾創下單冊中國古籍拍賣世界紀錄,並刷新單冊宋版書最高拍賣紀錄,具有極其珍貴的文獻價值和版本價值。此難得孤本僅對公眾展出一日,之後將代以南宋眉山七史刻本《宋書》殘葉,亦是宋代書籍刊刻精品。

展覽不可錯過的古籍珍品還包括:宋代蜀刻龍爪本《資治通鑑》、南宋江西廬陵刻本《通鑑綱目》、南宋華亭刻本《陸士龍文集》(華亭即松江之古稱,此為罕見上海地區宋刻本)、明萬曆大字寫刻孤本《東征紀事》等。更為難得的是,這眾多古籍善本、古代書畫,經由周小英的題跋書寫,跨越悠悠歲月,與今人有了對話。

清錢謙益手稿本《大佛頂首楞嚴經疏解蒙鈔》

在「西湖閨媛和名人的文獻」部分,周小英的題跋書寫關涉到一些西湖名人的文獻,例如蘇東坡、錢謙益、龔自珍這樣的文學大家,更重要的是一些女性人物,從北宋時期蘇東坡的知音王朝雲,到道光年間的閨秀詩人領袖沈善寶。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艷大多與杭州有緣,此次在西湖的背景中一一登場,這也是八艷第一次共現展場。

《馬湘蘭致王百穀手札卷》

據悉,「風景與人」展覽也是明珠美術館兩周年慶典戰。策展人、明珠美術館執行館長李丹丹說:「我們希望通過策劃舉辦這樣一個會古通今、散發著濃郁書卷氣的展覽以及一系列高水準學術講座,引發人們對於書籍的藝術與歷史、文本與圖像、傳統與當代關係等議題的重新發掘與思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