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表演擊敗《小丑》奪影帝,看完這片後,發現《小丑》輸得不冤

電影生活 發佈 2020-01-18T15:10:22+00:00

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上,影帝爆冷,被主演《馬丁·伊登》的盧卡·馬里內利拿下。和他同時競爭這一獎項的,是飾演《小丑》男主角的華金,因此被觀眾譽為「打敗小丑的男人」。

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上,影帝爆冷,被主演《馬丁·伊登》的盧卡·馬里內利拿下。

和他同時競爭這一獎項的,是飾演《小丑》男主角的華金,因此被觀眾譽為「打敗小丑的男人」。

在《馬丁·伊登》這個故事中,盧卡·馬里內利飾演一名「求非所得」的作家。成功前窮困潦倒、成功後激進癲狂。模樣沒有變化,卻給觀眾截然不同兩種感覺,真·教科書級別演技。

上世紀,一戰前的義大利,水手馬丁生活在這裡。

生活窘迫,但好在有一副英俊的皮囊。只要參加party,就一定會有女生對馬丁暗送秋波。生活也因此變得愜意起來。

這一天,馬丁被富豪邀請至家中用餐了。原因是馬丁在路見不平救了一個男孩,而這個男孩是富豪的愛子。

在富豪家中,馬丁見到華麗的家具、偌大的院子、看起來就很昂貴的食物…這讓他大開眼界,種下「嚮往上流社會生活」的種子。

如果馬丁安靜用餐後離開富豪家,他的生活不會有什麼改變。但事與願違,他在用餐時認識了富豪的女兒伊琳娜,並被她的博學所吸引。

為站在和尹琳娜並肩的位置,馬丁一反花花世界的生活狀態,開始認真學習詩歌辭賦和名人樂理…

這是一個享譽8.1高分的故事。雖說題材是老套的「男人成長故事」,但時代的特殊性和故事後半段的陡然反轉增添不少看點。就算故事已經結束,觀眾也久久無法從中抽離出來。

故事中,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基調氛圍,分別是浪漫和悲壯。

浪漫體現在「馬丁決定靠寫作改變命運」的決心上。省錢買打字機,每天花費2/3的時間在念書寫作上。最長一次,他花費的時間超過19個小時。

周圍所有人都嘲笑馬丁:就你這樣還想成為作家?別做夢了。但馬丁就是不願對命運屈服。為此,他遠離家鄉,成為漂泊在外的異鄉人。

終於有一天,馬丁的作品被出版社看中了。得知夢想實現後的,馬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炫耀,而是迫不及待想要和伊琳娜分享喜悅。

這種無時無刻都想著心上人浪漫情感讓無數觀眾感到動容。

相比之下,「悲壯」這一情緒的呈現要顯得殘酷一些。開啟於馬丁獲得成功之後,並從中映射出趨炎附勢的人性:從不屑到追捧,從諷刺到奉承。從前瞧不起馬丁的人全部變成「哈巴狗」,一個接一個湊到馬丁跟前,想要和馬丁成為朋友。

最開始,馬丁認為自己是享受這種感覺的。越高高在上,越能呈現價值,以證明自己已經和伊琳娜站在同一高度。但慢慢的,他感到壓抑:我還是以前那個我,容貌相同性格未曾改變,但為什麼所有人態度有發生改變?他們所追捧的存在,真的是「我」嗎?

說到底,這還是一個和慾望有關的故事。只不過,《馬丁·伊登》給慾望披上愛情和夢想的外衣。增加故事看點的同時引出故事主題,別出心裁。

後半段故事中,馬丁的狀態可以用一句話形容,那就是:已經迷失在社會形態的鬥爭洪流中,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

這一劇情走向是偏向於乏味的,稍不留神就會把觀眾看得昏昏欲睡。但好在,拿下影帝的盧卡·馬里內利擁有教科書級別演技。完美演繹出角色在這一時期的激進和癲狂:愛情唾手可得,卻突然發現已經變質,於是殘忍拋棄。好不容易擁有名利,卻毅然將名利踩在腳底下,懷念過去簡單的生活。

如果說周圍人的生活是求而不得,那麼馬丁的生活便是「求非所得」。因為對人生的答案太過執著,所以走向毀滅…

影片出品於義大利,擁有極其獨特的影像風格——

膠片感畫面,顆粒感滿滿。角色身穿古典服飾,光影繪製宏圖。每一個畫面都美到可以做壁紙,給觀眾一種濃厚的時代感。

除卻馬丁的感情和生活之外,故事中還有另一條重要的支線,那就是一戰前資本主義陣營和工人運動的對立。把時代故事糅合在人物故事中,最大可能沖淡這一元素的枯燥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