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乙「純粹戲劇」再添力作 話劇《二月》詩意上演

北京商報 發佈 2020-01-18T15:43:51+00:00

公開資料顯示,話劇《二月》是國家大劇院繼《簡·愛》《推拿》之後將文學經典搬上話劇舞台的又一新作,同時也是李六乙繼《我這一輩子》和《小城之春》之後的又一部「純粹戲劇」經典作品改編。

北京商報訊(記者鄭蕊 實習記者 伍碧怡)1月15日晚,國家大劇院新製作話劇《二月》在大劇院戲劇場重磅亮相。該劇由著名戲劇導演李六乙、作曲家王之一、舞美設計龔勛、燈光設計鄧文、服裝兼造型設計門曉光等攜手打造,主創團隊在力求忠實小說原著的同時,也賦予其關照當下的現實意義。據了解,話劇《二月》將持續上演至1月22日(20日休息),為廣大劇迷獻上一份新春戲劇大禮。

公開資料顯示,話劇《二月》是國家大劇院繼《簡·愛》《推拿》之後將文學經典搬上話劇舞台的又一新作,同時也是李六乙繼《我這一輩子》和《小城之春》之後的又一部「純粹戲劇」經典作品改編。李六乙表示:「非常感謝國家大劇院委約製作出品了這部作品,促使柔石的《二月》作為近代中國文學史經典之作,生長於當今戲劇舞台。這是一次人文戲劇的藝術實踐,依附於文學蘊含的歷史哲學的美學實踐;這是堅持歷史文化精神的未來表達,使戲劇回歸了戲劇的本來。」

大幕開啟,飾演蕭澗秋的青年演員王瑋緩緩走上舞台,以一曲悠揚動聽的鋼琴旋律帶領觀眾走進春寒料峭的芙蓉鎮。鋼琴曲喚醒了蕭澗秋的記憶也撕開了空氣中凝固的冷峻氣息,由區寧、王浩偉、黃澄澄飾演的芙蓉鎮中學的校長和老師們以及盧芳、黃薇飾演的陶嵐和文嫂走上台前,一段芙蓉鎮往事緩緩揭開。

據悉,柔石筆下的蕭澗秋是一代文人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青年演員王瑋以深刻細膩的演繹將這位看似徘徊猶豫卻充滿力量的人物詮釋出來,更在音樂部分親自上陣,出色的鋼琴彈唱為這個人物增色不少,令蕭澗秋的民國知識分子氣質更為突出。與深沉內斂的蕭澗秋不同,陶嵐一出場便如一抹亮色,在盧芳的演繹下,這位「新青年」既有「我要同你好」的熱忱少女感,也有著面對流言時毫不畏懼的勇氣和果決,在面對文嫂時所流露出的關切和悲憫更印證了她的那句「青年的要求,當首先是愛」。漫天大雪下,當飾演文嫂的青年演員黃薇如同解脫般地說出「我留在這,只能給那些心善的人添加更多的苦痛」時,她的悲慘命運令在場觀眾無不扼腕唏噓。值得一提的是,飾演芙蓉鎮村民的演員們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他們不僅演活了左翼文人筆下的「看客」群像,更如西方傳統戲劇中的歌隊與主角們的表演形成互文和對話。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地表現原著小說的文學性,話劇《二月》不僅在台詞上保留了原著的語言,更在視覺呈現上打造出了極富詩意的空間。在空靈的舞台上,一架鋼琴占據中央,八支木椅緩緩升起,鋼琴旁的一汪「池水」與舞台前的金屬「深淵」如同作者柔石的名字,以柔軟和堅硬的對照令整個舞台的意蘊更加豐富。李六乙表示:「『柔』是柔美,舞台用水展現,有上善若水之意;『石』是堅硬,也是象徵中國大地之堅毅。」舞美整體設計簡潔有力,緊貼早春二月忽冷忽熱的天氣以及劇中芙蓉鎮這一「理想國」的環境,3度斜平台覆蓋的主舞台實現了舞台的視覺最大化。同時,舞台中間也通過弔掛裝置產生霧、雨、雪的天氣變幻。同樣的「減法」處理還體現在燈光設計上,簡化的光源強調金屬質感與水的對比,並減少色彩的變化而只通過色溫的不同來營造氛圍,在視覺還原小說文學性的同時也讓觀眾將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演員表演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