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140年前廈門長這樣!鼓浪嶼一直風景如畫

小歷史 發佈 2020-01-15T16:33:41+00:00

廈門海岸停放的小船。這一組老照片拍攝於1880年,記錄的是廈門及其周邊城鎮的風光,選自美國康奈爾大學收藏的《Views of Amoy and surrounding country》相冊。畫面內容包括廈門、鼓浪嶼和漳州。查爾斯·威廉·沃森(Charles William Wason)攝影。

廈門的農田與背靠大山的村落。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南京條約》規定廈門是五個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正式開埠。英國人對此非常滿意:「不論就她的位置、財富或是出口的原料來說,廈門無疑是歐洲人前來貿易的最好港口之一。」

廈門一條街道,右側是外國商行。開埠後,廈門成為國際性港口,名揚世界。外國人不僅在這裡建立了商業機構,也建立了使領館。英國人在廈門本島建立了租界,鼓浪嶼則是公共租界。

廈門海關稅務司署老辦公樓及海關碼頭。1862年,清廷設立廈門海關稅務司署,署內所有高級職位大部分被外國人所占據,收取關稅的大權被竊奪。清廷還在此地派駐有海關委員和海關監督,但其職權只限於稅款的核查、護照與許可證的簽發等。1907年,廈門海關建起了新的辦公樓。

站在高處拍攝鼓浪嶼。據1878年的統計,鼓浪嶼島上共有4間寺廟、4間鴉片煙館,本地居民分為10甲,共有629戶、2835人,居住在島上的外國人有193人,其中英國人最多,有133人。那時候的鼓浪嶼也是風景如畫。

站在鼓浪嶼一個碼頭遠望英國和德國領事館。廈門開埠之初,英國就在此地派駐了領事,不久就在鼓浪嶼鹿礁頂建了一座辦公樓。1870年,德國又在毗鄰英國領事館的位置建了領事館。據記載,領事館的建築非常考究。

廈門東南五老峰下的南普陀寺。南普陀寺始建於唐朝末年,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因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現在到廈門島遊玩,南普陀是必去的景點之一。

站在高處遠眺廈門港和跑馬場。當時的廈門港集漁港、軍港、商港、旅遊港、造船港於一體,可以說是「五港合一」,非常繁忙。而賽馬場則是英國人修建的,先在鼓浪嶼,後來遷至廈門島。

漳州一座大橋附近的風景,遠處可見八卦樓。

漳州東南處的城牆及八卦樓。八卦樓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是把漳州城牆東南角樓改建而成的三層木結構樓閣,八面開窗。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漳州八卦樓,是1999年建成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