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究竟是「看病」還是「看證」?

周醫生v深度解中醫 發佈 2020-01-18T17:36:29+00:00

古人總結疾病的過程,發現其有原因、人體內部變化和外部表現三個部分,其中原因是啟動因素,內部變化是核心,外部表現是水面之冰。

我們經常聽到「西醫治標、中醫治本」的說法,並聽到中醫治療疾病的主要特色是「辨證論治」。那麼中醫的辨證論治,在治療疾病中究竟有什麼神奇之處?與辨病論治又有什麼區別呢?本篇文章,周醫生帶你看看中醫治療疾病的真實過程!

我們生活在自然和社會環境之中,身體和心理會受到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進而臟腑及其附屬器官組織功能失調,出現不舒服的各種症狀,這就是得病的過程。古人總結疾病的過程,發現其有原因、人體內部變化和外部表現三個部分,其中原因是啟動因素,內部變化是核心,外部表現是水面之冰。診斷疾病時,則是一個相反的過程,我們需要通過我們的眼耳手鼻等器官,去收集到對方的異常信息,以推測身體內部的異常變化,判斷疾病的原因,並確定治療方案。

經過長時間的實踐,中醫把收集人體信息的方法總結為望聞問切,而針對的目標是形氣症脈,即外在形體、形態特點,氣味聲音,表現症狀,脈博和局部組織異常等。進一步簡化,把形氣症分析為一個疾病的有機組合,就可以稱之為證,即完整的證據鏈條;證(形氣症)與脈結合,即脈證體系,這也《傷寒論》認識疾病的基本模式,所以我們總是看到傷寒論中講「某某病脈證並治」。

到了這裡,我們基本把中醫認識及診斷疾病的思路弄清楚了,那就是以脈證來判斷疾病狀態,定出治療方案。我們若是以病為核心,那麼脈、證就處於從屬地位,這就是辨病論治;若是以證為核心,把脈作為證的一部分,此為辨證論治;某些特殊的疾病,直接以脈為核心標準,可謂憑脈論治。辨病論治、辨證論治和憑脈論治,可謂是中醫診斷疾病時的三大法寶,古人融合使用,並沒有細分。建國之後,中醫與西醫之病名出現衝突,且無法對應,於是中醫弱化了病的概念,辨證論治就一家獨大了!

看病與看證,辨病論治與辨證論治,其實是一體兩用,很難完全區分開來,只不過適應領域不同,尤其是對特殊疾病狀態的診斷。作為一名中醫人,我們不能偏頗,而應該根據疾病狀態,兼而用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