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腫瘤化療相關貧血診治專家共識

醫脈通血液科 發佈 2020-01-14T18:11:03+00:00

在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發表SCI論文65篇,累計影響因子約300 分,其中第一或並列第一作者SCI論文40篇,累計影響 因子約180分。

腫瘤化療相關貧血(cancer-andchemotherapyre⁃ latedanemia,CRA)主要是指腫瘤患者在疾病進展和 治療過程中發生的貧血,特徵表現為外周血中單位容積內紅細胞數減少、血紅蛋白濃度降低或紅細胞比容(redbloodcellspecificvolume,HCT)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

30%~90%腫瘤患者合併貧血,其發生率及嚴重程度與患者的年齡、腫瘤類型、分期、病程、 治療方案、藥物劑量及化療期間是否發生感染等因素有關。CRA會導致患者出現多臟器缺血缺氧性改變和免疫力降低,加劇疾病進展影響預後,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出血、溶血、機體營養吸收障礙、遺傳性疾病、腎功能不全、內分泌紊亂及患者接受長期多種治療等均為CRA發生的主要原因。惡性腫瘤本身也能通過多種途徑導致或加重貧血,如腫瘤直接侵犯骨髓產生細胞因子導致鐵吸收障礙,腫瘤侵犯血管或器官導致慢性失血等。

正常成人外周血血紅蛋白的範圍標準為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

CRA分級參照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貧血分級標準,同時結合中國國情, 對CRA進行分級和貧血嚴重程度評估。

CRA的治療

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輸血治療、促紅細胞生成治療和補充鐵劑。

1、輸血治療

輸注紅細胞或全血是臨床上治療CRA的主要方法,優點為可以迅速升高血紅蛋白濃度,可用於嚴重貧血或急性出血引發貧血的腫瘤患者,合併有心臟病、慢性肺疾病、腦血管病的無症狀性貧血患者。在不伴隨同時失血的情況下,每輸注1單位PRBC約可提升10g/L血紅蛋白水平。但不應依據患者的血紅 蛋白水平是否達到規定的閾值(60g/L)而輸血。

其應用情形可分為下述3類:1)無症狀且無明顯合併症,此時適合觀察和定期再評價。對於血流動力學穩定的慢性貧血,輸血目標是使血紅蛋白>70g/L;2) 高危:如血紅蛋白水平進行性下降且近期進行過強化化療或放療,或無症狀但有合併症(如心臟病、慢性肺病和腦血管疾病等),可考慮輸血,輸血目標是根據預防症狀及需要維持血紅蛋白水平;3)有症狀,如持續性心動過速、呼吸急促、胸痛、勞力性呼吸困難、頭暈、暈厥、重度乏力妨礙工作和日常活動等,此時患者應接受輸血。

2、促紅細胞生成治療

紅細胞的生成受EPO的調控。EPO為一種在腎臟內生成的細胞因子,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已被證實能改善貧血症狀和降低腫瘤化療患者對輸注PRBC的需要。ESAs治療為目前治療CRA的重要方法。ESAs治療的主要優點為符合正常生理、耐受性好、使用方便,可用於門診患者,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EPO使用方法和劑量參考見圖2。

3、 補充鐵劑

在腫瘤或化療引起的腎衰竭患者中,持續使用EPO會引起功能性缺鐵(鐵蛋白≤500µg/L,並且轉鐵蛋白飽和度<50%),儲備於網狀內皮系統中的鐵在受到EPO刺激後快速產生,在紅細胞生成過程中被大量轉運到骨髓而導致血清鐵降低,無法支持進一步的造血功能,影響後續ESAs的治療效果。對於絕對性缺鐵患者(鐵蛋白≤30µg/L且轉鐵蛋白飽和度< 20%),須行補鐵治療。目前,補充鐵劑的方法主要為口服和腸道外補充鐵劑。鐵劑補充適應證見表3。

腸道外鐵劑優於口服鐵劑,能夠完全被人體吸收、起效快,無胃腸道刺激症狀。口服鐵劑的不良反應主要為胃腸道刺激症狀和過敏。胃腸道症狀與劑量相關,餐後服用可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維生素C可增強口服鐵劑吸收,磷酸鹽可影響鐵劑吸收。對於口服鐵劑不耐受或補鐵治療反應較弱的患者,推薦使用腸道外鐵劑。腸道外鐵劑給藥劑量及途徑見表4。

作者簡介

邱立新,就職於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要從事胃癌、腸癌等惡性腫瘤的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研究。創辦了腫瘤科普公眾號「邱立新醫生」。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發表SCI論文65篇,累計影響因子約300 分,其中第一或並列第一作者SCI論文40篇,累計影響 因子約180分。副主編《贏在論文*術篇》、參編《實用循證醫學方法學》。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臨床腫瘤學科學基金等。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上海醫學院首屆青年學者論壇二等獎等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