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家長帶孩子心很大,是真正意義上的放養,這些好處你要知曉

西紅柿媽媽 發佈 2020-01-18T18:28:02+00:00

文|西紅柿媽媽晚飯的時候,銘銘又挑食了。媽媽怕銘銘長不高,每天專門給銘銘做營養餐。今天銘銘又不想吃,一定要吃意大利麵。沒辦法,媽媽又去重新起鍋做飯。奶奶在一邊說:「你爸爸像你這樣大的時候,每天放學就是到處跑著玩。回家一身土,吃小米飯、黃豆醬,吃得肚子溜圓。你爸爸長得一米八多,也不

文|西紅柿媽媽

晚飯的時候,銘銘又挑食了。媽媽怕銘銘長不高,每天專門給銘銘做營養餐。今天銘銘又不想吃,一定要吃意大利麵。沒辦法,媽媽又去重新起鍋做飯。奶奶在一邊說:「你爸爸像你這樣大的時候,每天放學就是到處跑著玩。回家一身土,吃小米飯、黃豆醬,吃得肚子溜圓。你爸爸長得一米八多,也不矮嘛,現在的孩子就是養得太精細了。」

銘銘奶奶說得沒錯,在以前,70後、80後的童年都是被父母放養的。沒有補習班,沒有繁重的家庭作業。經常吃不飽,卻吃什麼都很香。我們的物質生活很貧瘠,卻永遠都是那麼快樂。

那個年代孩子的放養,一般都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1、吃。

以前孩子吃飯,大人們就常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誰家的孩子,吃的東西掉地上了,都是撿起來,吹一吹,繼續放進嘴裡就吃了。孩子長到七八歲,家裡孩子多地,吃飯基本都靠「搶」。你出去玩回來晚了,父母不會等你,也不會到處找你。有你一塊剩下的冷乾糧吃,就很不錯了。

可是,就是那麼貧窮的年代,好像吃什麼都很香。小河裡的魚蝦,草地里的螞蚱,樹上的知了,田野里的蘆草芽,都能成為孩子們嘴裡的美食。

2、玩。

以前農村孩子的玩,那是花樣太多了。女孩子跳皮筋、翻繩子、抓石子、踢毽子,有趣的玩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男孩子彈彈珠、打元寶,有時候就什麼也不玩,翻到牆上去來個倒立比賽,看誰堅持的時間更長。

夏天的小河裡,男孩子一個個撲通撲通往裡跳,即使夕陽下山,才戀戀不捨地爬上岸。冬天的雪地里,孩子們藏的凍梨,堆的雪人處處充滿了歡笑聲。現在孩子玩得是什麼?

3、學。

以前孩子上放學,誰家的家長都不接送。孩子都是自己跑去學校,或者三五個小夥伴成群結隊,一邊走一邊玩。老師非常嚴厲,孩子挨打是家常便飯。可是好像除了孩子屁股很疼,似乎家長和老師都沒有什麼意見。

鄰居的王大爺,經常會講一講她小時候的事。王大爺小時候去上學,趁老師不在,和另外兩個小夥伴騎著家裡的毛驢出去玩。結果,被老師懲罰為村集體,砍了一個星期的玉米秸稈。以前的孩子,哪有什麼這個那個的興趣班,他們才不怕不怕輸在起跑線上呢。


現在很多家長,都在不斷地比較,孩子是放養好,還是圈養好呢?現在的「放養」和過去那個傳統意義上的「放養」,肯定是不一樣的。

放養孩子也不是對他們放任不管,適度放養孩子有什麼好處呢?

1、孩子身體健康。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疙瘩」,含在嘴裡怕化了,舉在頭頂怕嚇著。孩子只要一走動,後面的大人,就張開老母雞翅膀一樣的手臂,唯恐孩子有一點磕著碰著。過度地保護,束縛住了孩子的手腳,也對身體健康不利。

爸爸媽媽有時間的時候,多帶孩子到外面走一走。公園裡、小區里的空地,都是孩子不錯的運動場。孩子經常跑一跑、跳一跳,增加肌肉鍛鍊,還能加大肺活量。孩子運動量大了,消化吸收好、食慾好,不會挑食厭食。

2、孩子有創新思維。

孩子如果爬到了高處,馬上就會有家長跳出來喊:「快下來,摔到怎麼辦?」孩子想在地上爬一爬,媽媽趕緊把他扶起來,地上多髒啊!家長的過度保護,束縛住了孩子的手腳,也束縛住了孩子的大腦和思維。

有時間的時候,爸爸媽媽多帶孩子到大自然里走一走,告訴孩子:「有爸爸媽媽在,你盡情去玩吧。」爸爸媽媽多帶孩子在社會中見識一些風俗人情,培養孩子主動和別人接觸。我們的生活環境,就是一本知識最豐富的書。孩子慢慢自己去探索,創新思維才會更強。

3、孩子抗挫能力更強。

現在,孩子的抗挫能力太差,是很多家長的共識。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來越脆弱?因為餓了是你餵他吃的,渴了你給他喝水,冷了你給他穿衣服。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家長掃清了所有的「障礙」。一帆風順的孩子,怎麼懂得如何面對困難呢?

家長學會漸漸放手,讓孩子解決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只有一點一點經歷小風小雨,孩子才能經得住大風大浪。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適當放養是不錯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