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綠色交通戰略助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東南網 發佈 2020-01-02T19:20:03+00:00

摘得環境管理類「中華環境獎」,交通運輸全行業年減排二氧化碳近40萬噸 廈門綠色發展的「行」動能 東南網1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 田圓 通訊員 謝玲玲)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十屆「中華環境獎」頒獎典禮上,廈門市交通運輸局獲得了環境管理類「中華環境獎」,這是我國環境保護領域最高的

摘得環境管理類「中華環境獎」,交通運輸全行業年減排二氧化碳近40萬噸

廈門綠色發展的「行」動能

東南網1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 田圓 通訊員 謝玲玲)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十屆「中華環境獎」頒獎典禮上,廈門市交通運輸局獲得了環境管理類「中華環境獎」,這是我國環境保護領域最高的社會性獎項。

將生態環保融入城市交通建設、運營管理之中,廈門走出了一條創新路徑,不僅滿足了人民對便利出行的需求,也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據統計,廈門開展綠色交通示範城市創建以來,實現了年節約能源1.5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40萬噸。綠色交通戰略有效助力廈門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成為城市綠色發展的「行」動能。

公共出行

2019年12月25日,廈門地鐵2號線開通運營。這條連接廈門市島內和島外海滄區的跨島公共運輸幹線,運營首日便迎來約10萬人次乘客,進一步豐富了市民的出行選擇。

「倡導公共運輸綠色出行方式,首先必須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度,吸引更多市民選擇。」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師強介紹說。目前,廈門正加快形成以地鐵、快速公交系統(BRT)為骨幹,常規公交為網絡,慢行系統為補充的城市公共運輸體系。

數據顯示,廈門地鐵2號線與已開通的1號線形成十字交叉的軌道交通網絡,總里程達71.9公里,車站總數也達到56座。今後兩三年內,廈門還將陸續開通地鐵3號線和4號線,形成完善的大容量公共運輸網絡。

與地鐵相呼應的,是被稱為「空中快速交通網」的廈門BRT。作為廈門公共運輸的一大特色,它是我國首個高架橋模式的BRT系統,擁有全國唯一的全程獨立封閉路權的公交專用道,能夠有效實現人車分離、公交優先。廈門BRT發揮城市公共運輸主力軍作用,以約5%的車輛數承擔了全市公交客運總量的13%。

強化骨幹,延伸網絡。廈門不僅創新推出社區公交、微循環公交等方式,解決市民出行「最後一公里」問題,還探索運營新模式,打造「約巴」「里享行」兩個特色公交品牌,通過網絡預約出行,實現更加靈活、個性化的公交服務,滿足市民差異化的出行需求。

「就算你住在深巷子裡也不用擔心,坐公交也能很方便回家。」家住廈門市湖裡區圍里社區的老陳說。

綠色出行

從五六十年前燒炭的公交車,到21世紀初的柴油車,再到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型……廈門公交車的「變身記」,正是廈門探索城市綠色交通發展模式的一個縮影。

師強表示,讓交通運輸行業「綠」起來,光靠構建立體式全覆蓋的公共運輸網絡還不行,還得從源頭抓起,推動新能源、清潔能源應用。

在這個過程中,公交、計程車、網約車等交通出行領域成為主要切入點。

在公交車方面,廈門積極推動公交車輛更新:2019年,更新投放的公交車實現100%為新能源車,目前新能源公交車輛已占全市運營車輛的62.5%;在計程車方面,採取獎勵經營權指標政策,積極引導經營期滿的巡遊計程車更新為純電動車輛,目前廈門市共有5620台出租汽車,全部為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型,其中,純電動車輛1875台,占比居全省前列;在網約車方面,制定《廈門市網約車運營服務管理地方標準》,明確提出各網約車平台應引導新增車輛採用零排放的純電動車型,目前,合規純電動車超過1.2萬輛,約占全市在營網約車的60%,純電動車比例居全國前列。

「要讓新能源汽車『跑起來』,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師強說。目前,廈門已建設充電站約300個、充電樁約9500根,能夠滿足約4萬輛純電動車需要。同時,實行優惠電價,廈門車輛充電價格在全國屬較低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讓城市綠意與「廈門藍」交相輝映,廈門打造了以環島路、文屏路為代表的一批生態公路。如今的廈門公路縱橫交錯,形成一個干支銜接、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支撐著人流、車流、物流,同時成為別具一格、絢麗多彩的城市風景線。

智慧出行

周一至周五下午五點半,正是廈門軟體園三期的下班高峰期。市民陳穎走出辦公大樓,打開手機App,預約園區內的5G微循環網約公交,數秒後系統顯示預約成功。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坐地鐵,但是從我們的辦公樓到地鐵站還有一段距離,5G微循環公交輕鬆解決了園區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小陳說。

與傳統的定線公交不同,5G微循環網約公交藉助5G通信技術,使得系統能在一瞬間完成規劃、調度和行車三層面的最優化配置,實現實時預約、虛擬站點、虛擬路線的高效便捷公交服務,將公共出行與定製服務相結合。

主動牽手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廈門正著力探索提升交通綜合治理能力,讓出行變得更智慧。

有著專有路權獨特優勢的廈門BRT,是5G智能網聯技術應用的最佳試驗場。去年5月,廈門市發布了首個5G技術條件下的BRT公交站系統。在BRT公交站台,乘客可以看到16路4K高清視頻,可以通過5G網絡與平台互動,戴上VR頭盔甚至還可以直接看到交通實況。此外,廈門公交還運用5G車路協同技術,實現超視距防碰撞、實時車路協同等多功能應用,為實現無人駕駛做鋪墊。

「發展智慧交通,是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水平的有效途徑。」師強介紹說,應用交通大數據技術,廈門構建了全市統一的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體系,實現交通大數據7大類60項行業數據的整合接入,打造「一圖、一庫、一平台」的大交通信息共享服務體系。在此基礎上,逐步探索行業治理創新應用,並運用到春節黃金周疏運、重大活動保障、颱風應急指揮支持以及行業監測等方面。

如今,廈門交通領域的智能化應用已隨處可見。廈門所擁有的300餘條公交線路、3800餘輛公交車,全部實現國內主流6種移動支付方式;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長途客運車站自助檢票等方面;引入「公交智能大腦」理念,通過大數據精準把握市民公共出行需求,以需求數據為基礎,優化線路、提升效率。去年以來,通過智能技術,共優化64條公交線路的走向及首末班時間,在提升公眾服務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空駛里程932.71萬公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