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or假意?秦宣太后「誘殺義渠戎王」事件揭秘

考古學disco 發佈 2020-01-18T21:37:15+00:00

《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了一樁令人瞠目結舌之事:「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據胡。」

《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了一樁令人瞠目結舌之事:「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據胡。」




對於此事的真實與否,顧頡剛等學者依據「治史孤證不立」的原則,予以了否定,發出了「此美人計不已行之過遲」、「白髮翁媼相對言情」的質疑,還有學者提出,是秦王誘殺義渠戎王於甘泉宮的。除了上述觀點外,學術界大部分學者對此還是篤信不疑的,並從不同角度深刻論述了宣太后此舉的重大意義。

學者孫家洲認為,秦昭襄王時期,在秦與山東六國漫長的抗衡中,義渠是秦國的隱患,不得不對義渠有所顧忌、有所防範,所以,對於宣太后誘殺義渠戎王之舉,主要是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並高度評價宣太后此舉對秦國向西北拓地實在是居功甚偉。

學者馬非百認為,宣太后此舉使秦國可以一心向東,再無後顧之憂,她的功勞不遜於張儀、司馬錯攻取巴蜀。徐衛民教授也同意這種說法,並認為這是宣太后對義渠採用懷柔、拉攏、腐蝕後的結果。

學者王子今認為,「誘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這一決定是由宣太后主持策劃和指揮的,秦昭襄王只是參與處置。宣太后以「起兵伐殘」的方式解決了義渠問題……實現了對上郡、北地的控制,創造了使秦國上層執政集團可以跨多緯度控制,實現對遊牧區、農牧並作區、粟作區、麥作區及稻作區兼行管理的條件。這是後來對統一王朝不同生態區和經濟區實施全面行政領導的前期演習。

學者汪受寬認為,宣太后誘殺義渠王並不一定是其早有其意,只是在其兒子昭襄王的督促下為了秦國的利益方才痛下決心,與秦昭襄王一起將義渠王殺死。

但也有一些學者創新性的提出了秦昭襄王也參與誘殺義渠戎王之事,被宣太后誘殺者可能與宣太后私通者不是同一個義渠戎王的觀點。

筆者認為,從秦戎實力對比及秦御戎政策來看,「宣太后誘殺義渠戎王」事件應該是宣太后結合情感與政治綜合考量的一個結果。《後漢書》中記載,秦昭襄王初繼王位時,義渠戎人來朝賀,並藉機與宣太后私通,二人還生了兩個兒子,到周赧王四十三年時,宣太后誘殺義渠戎王於甘泉宮。根據范曄的說法,宣太后與義渠戎王的愛恨糾葛持續了至少三十餘年。如果說這純粹是一場政治陰謀的話,一方面,這時機成熟的也過於緩慢了;另一方面,從秦孝公到秦武王,在這幾代秦公、秦王強大的武力壓力及義渠自身的內亂風波中,義渠戎在秦昭襄王時就已經失去了掣肘秦人的實力和作用。所以,這不只是一場政治陰謀,也存在著跌宕起伏的感情。

面對昭襄王初即位,魏、楚等國虎視眈眈的境遇,宣太后採用懷柔拉攏手段充分穩定了秦國的大後方,面對晚年母子之間情感的窘境和昭襄王對秦國權利的逐漸掌握,宣太后順應時勢的選擇了先誘殺義渠戎王,再攻取義渠殘部的軍事戰略。這一軍事戰略的確立與實施,是秦昭襄王每日早晚都去請教太后,反覆磋商後的結果。六年後,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秦王聽從范雎建議,廢掉了太后,將太后長期以來仰仗的胞兄穰侯及其兄弟高陵君、華陽君、涇陽君等驅逐於關外,並拜范雎為丞相。廢后的第二年十月,宣太后就去世了,根據文獻記載,葬芷陽驪山,當為考古發現中的秦東陵。這也側面說明,范雎從輔佐昭襄王以來,都在強調宣太后、穰侯、高陵君、華陽君和涇陽君專政獨大,最終說服了秦王,促使昭襄王廢太后,廢四貴,亦加速了宣太后的死亡。實在是帝王家事難捉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