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披著和平外衣的巴黎和會,其實是場「分贓」大會

智慧博物館 發佈 2020-01-18T22:16:28+00:00

巴黎和會是在1919年1月18日,歷史上的今天,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戰後協約會議。這次會議,有27個戰勝國的代表1000人參加,其中全權代表70人。蘇俄沒有受到邀請,德國等戰敗國也被拒之門外。經過四年多的戰爭,一戰終於走向結束。

巴黎和會是在1919年1月18日,歷史上的今天,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戰後協約會議。



這次會議,有27個戰勝國的代表1000人參加,其中全權代表70人。蘇俄沒有受到邀請,德國等戰敗國也被拒之門外。

經過四年多的戰爭,一戰終於走向結束。1919年,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會,也正是在這次由英法美意四巨頭掌控的和會上,世界秩序劃定,而原本德國在戰前取得中國山東膠州灣的權益也成為中日爭執的焦點。

四大巨頭本著自己國家的利益,展開了一場馬拉松般的「辯論大賽」。

於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每一個國家都會與另兩個國家互為對手,而又都能與另兩個國家的任意一個聯手。

有時是英法聯合反對成立國際聯盟,氣的威爾遜要退出和會。而轉過頭來是英美聯手制止法國過分地削弱德國,克里蒙梭摔門而出。

為了索取戰敗國的賠款,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吵得不可開交。

律師出身的勞合·喬治把合縱之術發揮到了極致,時而拉著法國一起對付美國,時而同美國結成聯盟壓製法國,為英國撈取了大量的好處。

這場會議足足開了5個多月。


巴黎和約里有三條是關於中國的。即戰前德國侵占的山東膠州灣的領土,以及那裡的鐵路、礦產、海底電纜等,統統歸日本所有。

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了協約國,宣布對同盟國作戰,支援了協約國大量糧食,還派出17.5萬名勞工到歐洲支援,犧牲了2000多人。為取得最終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索回德國強占的山東半島的主權,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然而,在巴黎和會召開之初,日本出於別有用心的目的,不斷在會上質疑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會議的資格,企圖排斥中國作為戰勝國與會;沒有得逞後,又脅迫英美法同意把德國強占的山東半島轉給日本。

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談不上失敗。而日本當時認為自己應當繼承德國權益,理由便是自己出兵打下山東與膠濟鐵路,同時中國政府簽訂「二十一條」,所以中國必須承認這一點。而著名外交家顧維鈞則憑藉對國際法深厚的研究據理力爭。

顧維鈞逐條批駁日本的要求。他認為,『二十一條』的內容並不該算數,因為依據國際法『武力脅迫原則』條約效力仍存疑問;並且國際法中規定有『情勢變遷原則』,中國此前並未參加一戰,但後來也對德宣戰,因此條約失效。



根據查到的史料分析,顧維鈞並非以傳聞中「山東是中國的耶路撒冷」等語打動參會人員,而是依據紮實的國際法依據駁倒日本。

但是儘管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占據上風,但受到當時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局勢影響,日本又採取各種各樣其他方式。同時還夾雜中國政府一些派系鬥爭。日本最終還是取得了德國在山東的一些利益。

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會的最後一天,也是全體戰勝國在和約上簽字的一天。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代表沒有出席會議,拒絕簽字。

中國人民得知這個消息後終於忍無可忍,於1919年5月4日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

在全國人民的支援和影響下,中國代表團向和會提出兩項提案: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取消日本強迫中國承認的《二十一條》,收回山東的權益。但提案被否決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