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肺癌晚期、肝癌的麻醉科醫生與癌抗爭9年: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腫瘤科胡忠東醫生 發佈 2020-01-18T22:26:27+00:00

那是2011年9月28日,他清楚地記得那個特別的日子,到2020年正好是第九個年頭,那一年,他父母年邁,女兒才10歲,家庭的變故讓幼小的她過早的成熟懂事,從小到大成績一直是遙遙領先,自理能力極強,不要父母操心。


在新年來臨之際,我想真誠地和大家分享一個特別的癌症患者的故事,說他特別,是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名優秀的副主任醫師,查出肝癌時,剛剛38歲,五年後,他又被確診為肺癌晚期。



在意氣風發的年齡,成為一名肝癌患者,一張沉重的病理報告單將他從醫生轉換為患者角色,開始親歷所有病人經歷的一切:肉體、精神的雙重摺磨以及巨大的經濟壓力。

那是2011年9月28日,他清楚地記得那個特別的日子,到2020年正好是第九個年頭,那一年,他父母年邁,女兒才10歲,家庭的變故讓幼小的她過早的成熟懂事,從小到大成績一直是遙遙領先,自理能力極強,不要父母操心。



他說:"那個患癌的消息就如當頭棒喝,讓人痛不欲生,當人們談論癌症時,很多人會覺得事不關己,總是天然地以為這種幾率小的壞事情不可能降臨在自己身上,覺得餘生漫長。

並且,很多人聽聞醫生患病或離世,總是很吃驚:醫生也會生病嗎?也許,現在的中國醫生甚至比公眾還面臨更大的健康隱患。"

但癌症是沒有情面的,不管你是否年輕、學富五車,是否名利雙收,都可能是它的攻擊目標。即便是在我們眼裡救死扶傷的醫生,也可能會病倒,不得不脫下白大褂去求醫。

2011年10月12日,他經歷了人生第一次大手術。作為醫生,他接受了別的醫生給他做的麻醉,感概萬千。 雖然是醫生,但作為一個患者,他開始關注腫瘤治療指南,他開始充分相信主治醫生,接受他們所有的治療方案,積極配合。



他仍想做一個有價值的人,術後不到一個月,他便重返了他最愛的工作崗位,穿起白大褂,去解決別人的病痛。

終於五年過去了,肝癌如果能夠存活大於五年已經是一個奇蹟了,正當他心存慶幸的同時,禍不單行。他於2016年5月出現明顯咳嗽不適,因為工作繁忙且要準備高級職稱考試,他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2016年10月,咳嗽明顯加重,完善CT發現肺部多發腫塊,病理確診為中低分腺癌,PET-CT顯示肺癌肺內多處轉移,基因檢測沒有合適的靶點去做針對性的靶向治療,予以了化療治療。


2016 年 11月 17 日,他開始了第一次化療,後來進行了放療,從此開始了漫長的治病之路。因為他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副反應特別重,他經歷了各種化療的不良反應,常常噁心嘔吐及乏力不適,發燒、關節痛、神經炎、白細胞及血小板低、打白介素後的周身不適,他都堅強的挺過來了,病情一度穩定。2017年9月開始病情進展,只好改了治療方案。

2019年3月開始出現多處骨轉移,又予以了放療治療。目前肺內病變有所控制,但是因為骨轉移全身多處疼痛,每天口服大劑量嗎啡仍不能緩解疼痛,夜間疼痛無法入睡。

腫瘤轉移加之長期服用大量的鎮痛藥物使他出現了便秘、噁心嘔吐、乏力不適等副作用,嚴重的影響了他的生活質量,他因為疼痛不能進食,他想,作為醫生曾經為千萬人止痛減輕痛苦,為何也要遭受這樣的非人折磨啊?

為減輕他的痛苦,腫瘤科醫生建議他安裝鞘內嗎啡泵進行疼痛治療。2020年1月,他安裝了鞘內鎮痛裝置,疼痛明顯緩解。術後他立即感覺疼痛明顯緩解 。經過2天的嗎啡劑量調整期,每日僅椎管內注入0.6mg嗎啡就能達到良好的鎮痛效果,疼痛緩解,副反應小,他開心極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在腫瘤醫院工作了五十多年,本院醫生得癌的80%都得到了治癒(5年生存率)。



同樣是一名醫生,他在2011年自己被查出肝癌,2016年檢查出肺癌伴肺內轉移、骨轉移,這種情況他自己身為醫生也是比較了解,很難長期生存,所以一度也想放棄,但是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意識到自己作為醫生,一個父親,一個丈夫,怎麼能如此輕易放棄呢,所以重拾了信心,積極去面對一系列的抗癌治療。

如今9年過去了,他仍然活著,曾經突破了癌症五年生存期,對於一個癌症患者來說,從臨床標準來看,他的肝癌可以說是得到臨床治癒了,但是和肺癌病魔的戰鬥依舊任重道遠。

他說,一個人身患可能致命的疾病如癌症,且需多次治療,如果不是接受治療,以後健康的日子可能不存在。此期間不能如常地生活,治療過程是有點痛苦的,不能隨心所欲的做一些事。

這種感覺是癌症病人,可能都會有的,但需要學會去接受的。許多醫療手段往往在救死扶傷的同時,增加了患者的一段時間的痛苦,但同時意味著希望,意味著跨過這個困難之後的日子,可以活得更好 。



從醫生到患者,再從患者到醫生,他對患者給出了四點建議。

一、必須要科學正規治療,不要迷信偏方

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不一樣,想要有效治療癌症,還得根據個人情況制定詳細的診療方案,然後治療過程中,再根據治療的效果再調整治療方案,只有這樣才可以取得一個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臨床上有很多癌症患者因為治療不當,而導致癌症治療失敗。有很多癌症患者,在被診斷為癌症之後,別人有什麼方法治療效果好,自己也要試試這種方法。

迷信偏方,也是很危險的一種觀念,如果沒有在第一時間採取正確的治療措施,很容易耽誤病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二、高危人群體檢很重要,腫瘤患者定期複查和隨訪至關重要

他說,他咳嗽了五個月,才去做肺部檢查。也許,不耽誤時間,肺癌可能根治。

生病後,因為自己是醫生,所以他很清楚的知道複查的重要性,但是很多癌症患者,都會覺得自己已經出院了,那就是沒事了,所以在到時間複查的時候就不去,導致癌症復發了也不知道。

很多患者會有這樣的誤區,以為根治性手術就代表著癌症的完全治癒。事實上,肉眼可見的腫瘤被消滅,但某些部位可能已經有潛伏的病灶或微轉移灶。定期複查可以有利於早期發現癌症的復發或轉移。因此,癌症患者定期進行複查和隨訪至關重要。早發現、早治療,有利於及時的控制病情,有效地防止疾病的惡化。



三、要儘量避免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

健康的飲食、運動和睡眠一個都不能少。他說,像他在生病之前,每天都很忙碌,總是很晚才下班,因為太勞累,有了抽菸的習慣,也許這也是得肺癌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得癌症之後,建議儘量的避免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把菸酒都戒掉了,每天晚上吃完飯後,也會堅持出去散散步。

相信這些也是幫助他抵抗癌症的一個重要因素。腫瘤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治療後2-3年之內最容易復發,因此,這一階段應多休息,晚上按時入睡,良好的睡眠也與腫瘤的控制有一定的關係。



四、調整心態非常重要

統計表明:凡能正確認識癌症、善於調整心態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達75%;反之,沒有做到這一點的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25%,足見心理調整的重要性。

患了癌症,還是得患者自己想明白了才行。患者首先要淡然看待生死,珍視當下的每一天。建議患者及家屬不要長期生活在高度緊張和壓抑的氛圍中。對癌症患者來說,最糟糕的不是癌症,而是自己的心態和生活態度。

每次治療一結束,只要沒有特別不舒服,他都要堅持上班,他說鋼鐵不用會生鏽,他積極上進,正高考試筆試成績優秀,但是因為病情而耽誤了面試。

在醫院的腫瘤科住院期間,他經常鼓勵別的患者,告訴他們他也曾痛苦,也曾迷茫,他是醫生,患的是肝和肺的惡性腫瘤,只要心中平靜,接受治療,後面會更好。

所以,同病房的嗲嗲說,劉醫生是舉過右手宣過誓的人,因為他是一名黨員!2006年,他還主動去偏遠地區支醫,殫精竭慮,為那裡的醫院做了很多實事,患者非常感謝他。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事業的熱愛。


林清玄先生在《發芽的心情》中寫到過:

是不是有的果樹不是不能復活,而是不肯活下去呢?就像一些人失去了生的意志而自殺了?或者說,在春天發芽也要心情,那些強悍的樹被剪枝,就用發芽來補償,而比較柔弱的樹被剪枝,則傷心地失去了對春天的期待與心情。

也許,只有永遠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發芽的人,才能勇敢地過冬,才能在流血之後還能滿樹繁葉,然後結出比剪枝前更豐碩的果實。

作為一個肝癌合併肺癌晚期的患者,用了各種治療手段,受盡了折磨,已經快10年了,但仍然充滿著對生的希望,這不也是生命的奇蹟嗎?



他說,漫漫餘生,他還要和愛人慢慢變老,他要看著女兒上完大學,成家立業,親手把她交給一個愛他的男孩,為她披上嫁衣。

說起女兒,他滿臉都是自豪的笑意,女兒身材高挑,大方美麗,多才多藝,性格開朗,孝敬父母,成績優異。去年,順利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擔任了班幹部,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利用休息時間打工掙生活費。

女兒對生活充滿了希望,父親患重病並沒有使她內心壓抑,相反她總是鼓勵父母親要笑看人生。現在,女兒放寒假從學校歸來了,想到一家人又可以一起過年,享受天倫之樂,他非常滿足,希望明年會更好!


最後,他表達了很多感恩之情。

他說,作為一名黨員,他非常感謝黨對他的精心培養;

作為一名職工,他很感謝單位領導多年來對他的暖暖關心;

作為同事,他非常感激科室同事對他的無限包容;

作為患者,他非常感激腫瘤科全體醫護人員對他的溫馨照顧……

目前,劉醫生依然定期住院治療,他的病情也牽動著醫院同事的心。他希望病情能夠持續穩定,回到朝思暮想的工作崗位,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們都在等著他勇敢回歸,繼續帶來奇蹟和感動。

最後,我們真心地期望,他以及千千萬萬的癌症患者,能夠振作起來,勇敢地面對人生風雨、苦痛!

滾蛋吧,腫瘤君!加油吧!因為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新華社@科普中國網@兒童骨科醫生邱俏峰@影像科豪大夫

@最後一支多巴胺


#湖南醫聊超能團##健康科普排位賽##青雲計劃#@湖南醫聊@人民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