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懼怕脫口秀的脫口秀大咖,3招學會克服學習恐懼心理

賢華在北京 發佈 2020-01-18T22:38:46+00:00

這樣一個脫口秀大咖,曾經非常抗拒脫口秀。 一是對脫口秀缺少熱愛,這種脫口秀指的是stand-up comedy,不是訪談類的talk show。

李誕,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作為現象級綜藝《吐槽大會》中的常駐卡司、以美式喜劇為核心生產力的內容公司笑果文化的聯合創始人,因為在《吐槽大會》里的表現而躥紅的。他的名字頻頻登上微博熱搜,觀眾喜歡他——他又好笑又深具親和力。

李誕做的第一個節目,始於東方衛視《今晚80後脫口秀》節目,他給這個節目做過很多年的幕後寫手。他第一次登台,是被《今晚80後脫口秀》的製片人葉烽,把他「踹上去的」。

這樣一個脫口秀大咖,曾經非常抗拒脫口秀。

一是對脫口秀缺少熱愛,這種脫口秀指的是stand-up comedy,不是訪談類的talk show。二是對舞台存在敬畏感。然而這兩個障礙他很快就跨了過去。

李誕去美國轉了一圈,拜訪各大脫口秀節目。從中他發現一個秘訣,他發現這個行業可能就是這樣,業餘的開始說,說著說著就自己成了主持人。不熱愛也沒關係,錢掙到了,能讓觀眾笑,成就感就來了。李誕說,你可以拿它當藥、強心劑。

李誕懼怕脫口秀,卻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當今脫口秀大咖。回想我們自己的過往人生,我們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往往做得如魚得水。在我們不熟悉的領域,我們卻從一開始就告訴自己不行。因為這種恐懼和畏難感,讓我們不敢嘗試。

一、為何人們會害怕自己去接觸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呢?

心理學研究說,人類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可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comfortzone),學習區(stretchzone),和恐慌區(stresszone)

這是美國人NoelTichy提出這樣一個理論。

1.舒適區,我們得心應手,每天處於熟悉的環境中,做在行的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際,甚至你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對這個區域中的人和事感覺很舒適。

2.學習區,是我們很少接觸甚至未曾涉足的領域,充滿新穎的事物,在這裡可以充分的鍛鍊自我,挑戰自我。

3.恐慌區,顧名思義,在這個區域中會感到憂慮,恐懼,不堪重負。如果你感覺到壓力很大,疲憊不堪,那麼你可能處於恐懼區中。

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只有在「學習區」內做事,人才會進步。嘗試新鮮事物,探索未知領域,能開拓思維和視野,激發潛力。

魯豫作為著名的主持人,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現在的中國傳媒大學),她在大學裡的專業是英語,而不是播音。後來她去了鳳凰衛視,一直在探索未知領域,在學習中創新。她第一次用「說新聞」的方式,開創了國內新聞播報的模式。後來她繼續摸索,逐漸形成了今天最適合她風格的談話節目《魯豫有約》。

從2016年開始,她把這檔節目打造升級為《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到今年2020年,這檔節目還在繼續。

作為一檔老牌訪談節目,《魯豫有約一日行》在堅守中推陳出新,打破傳統訪談節目「僵坐演播室」的空間限制和表現形態,主動走出演播廳、擁抱網際網路,將訪談環境轉移到受訪對象的生活與工作空間之中。這種「沉浸式體驗」的訪談形式既展示給觀眾訪談對象真實的生活及工作狀態,也讓訪談對象在熟悉的環境裡更加自在的暢談。

這就是魯豫一貫的風格。沒有什麼形式能夠約束到她。她喜歡不斷探索,不斷學習。

如果現在的你在恐慌區,那麼首要就是要建立自信,克服恐懼和憂慮。就像前面提到的李誕,最初他根本不敢嘗試脫口秀。直到去了美國才發現, 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不需要恐慌。重要的是馬上去做,做著做著就熟悉了。

二、如何克服恐懼,把恐懼的領域變成自己的擅長

1、克服拖延症

我們在生活中,太多的事情做不成,是因為在想法和行動之間隔著感受。我們自己是很想改變的,但是我們本身的固有習慣會阻礙我們的改變,因為已經習慣了之前的生活狀態,我們想要改變,身體和大腦都在本能抗拒,它們想讓我們恢復到之前的狀態,所以會讓我們產生許許多多的感受,去阻礙我們行動。

所以,我們要想改變,要想行動,就要克服拖延症,想辦法阻礙感受的出現。

這就是5秒法則,它是一個非常簡單、但是非常高效、非常實用的法則。當我們想做某事,就倒數5、4、3、2、1,立即行動,就是倒數5秒,不給自己思考,不給感受出現,直接行動,這就是5秒法則。

2、學會5秒法則,馬上去做

梅爾﹒羅賓斯 (Mel Robbins)寫了一本叫做《5秒法則》的書。

她是知名TED演講者。她還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論員和專欄作家。 勵志導師。目前主要教導世界知名品牌的領導階層「如何打破自我懷疑的習慣」,建立起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信心和勇氣。 美國眾多企業都在踐行5秒法則。

書中告訴我們,每個人在發揮行動本能與扼殺本能之間,都有5秒鐘的窗口期。

她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他人,讓許多人喜出望外的是:改變,竟然變得那麼簡單!

5秒法則是行動心法,5秒鐘內甩開拖延慣性→屏蔽感受、直接行動→倒數5個數字、製造「發起儀式」,這種心理干預的策略可以將自己從空想中趕出來,簡單粗暴克服拖延症,奪回對你自己的控制權。

5秒法則融合了現代心理學各種有力和被證實的原則,諸如: 行動偏好、心理控制點、行為可變性、進步定律、開始儀式、習慣的黃金法則、驕縱的自豪感與真實的自豪感、深思熟慮的行為和行動的活化能等。

3、構建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為什麼我們做我們會的事情就會如魚得水?但是遇到我們不會的事情,我們就倒退不前呢?有沒有發現一切是源於信念的力量?

多年前,我的一位老師在課堂上問同學們。

「老師:同學們,什麼人是作家?」

「同學甲:出版過書籍的,叫作家。」

「同學乙:作家協會頒發了證書的,叫作家。」

「老師說:錯!你覺得作家協會給你頒發了證書,你才敢寫文章。那你永遠都成不了作家。

要想成為作家,只需要你給自己頒發個證書,你承認你自己是作家,就可以了。這樣你就敢動筆了。」

我的這位老師,絕不是信口開河。他曾經是某論壇著名博主,也出版過好幾本暢銷書。然而,最開始寫作,他隨便寫,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他說,只有這樣,他才敢開始。寫啊寫,後來,最後他真的成了作家。

這一切都是信念的力量。

我們原本不會的,只是我們自己不信任自己可以做到罷了。骨子裡的信念動搖後,怎麼可以做得到呢?

信念的力量非常強大,有了信念,你會開始去鍛鍊出你的能力,兩者統一在一起,所有事情就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忘記你的以前,一切都是從現在當下這一刻開始,你是一個全新的你自己。告訴自己你的信念。你是誰?朝著這個信念去,不熟悉的就變成了行業頂尖。

改變了自己的思維層面,相信信念帶來的力量,接著就是不斷刻意練習的過程讓自己達到得心應手的程度。

思維是很難改變的。

但是一念轉轉乾坤。

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去讓自己的想法變得深刻。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三、總結

當我們知道了認識世界的三個區: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我們就能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哪個區,應該怎麼改進。

如果自己一直在舒適區,就會永遠固步自封。在學習區,我們就可以循序漸進地改變,學習到自己原本不會的東西。在恐慌區,我們從一開始告訴自己不可能,就永遠不會嘗試。

所以,要想把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變得擅長。就要克服自己的拖延症,學會5秒法則,馬上去做。構建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