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朱祁鎮寵愛宦官,明朝為何如此多宦官,宦官來自哪裡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發佈 2020-01-18T22:53:48+00:00

明宣宗朱瞻基看上了王敏,王敏自願入宮,隨即被閹割送入宮中,成為隨侍左右的內侍,在宮內陪皇上蹴鞠,當然這是碰到明宣宗朱瞻基這種賢德皇帝,要是其他殘暴荒唐的皇帝,估計直接凈身入宮了。

宦官是指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專供帝王和皇族役使的一種特殊官員的名稱。先秦和西漢時期有閹人也有正常功能的尋常人。但自東漢起,全為被凈身後失去男人正常能力的人。後世又被稱之為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等等。


宦官是被閹割的男人。每一個被凈身的男人都經歷過一番慘痛的折磨。

那明朝有哪些人忍受了異常痛苦的折磨而入宮成為宦官?也就是說,明朝宮廷的宦官從何而來?

明朝的宦官和中國此前上千年歷朝歷代的宦官來源一樣,有很多種途徑來源。

受刑後的罪犯是明朝宦官來源的途徑之一。比如明代著名的忠誠正直的一代大宦官懷恩就是因叔父犯罪,家族受到牽連,皇上看他可憐,將他宮刑後而入宮為宦官的。

明朝隨從被皇上看上而凈身為內官也是途徑之一。比如明代一個隨行軍士叫王敏,擅長蹴鞠。明宣宗朱瞻基看上了王敏,王敏自願入宮,隨即被閹割送入宮中,成為隨侍左右的內侍,在宮內陪皇上蹴鞠,當然這是碰到明宣宗朱瞻基這種賢德皇帝,要是其他殘暴荒唐的皇帝,估計直接凈身入宮了。


對邊疆蠻夷和叛亂地區的幼童進行凈身一直都是宮中宦官的一個重要來源途徑。明朝將領領兵平復叛亂,解除了異族的反抗以後,往往會大規模凈身其幼童送往宮中。明朝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給予那些異族以毀滅性的懲罰:剪其逆種,防止他們再度叛亂。當然被選上凈身的幼童一般都是相貌秀美、聰明伶俐的孩子。他們被凈身進宮中以後,往往深得皇上、太后、皇后、嬪妃的喜愛,成為他們手中的玩物,而很少會給他們派任繁重的工作。

比如明成祖朱棣曾經出征安南,安南王國被滅後,明朝宣布撤銷安南王國,改為交趾省,大臣張輔出使交趾,在交趾選了一批俊秀的幼童帶回京師凈身為宦官送入宮中。其中有名的宦官有范弘、王瑾、阮安和阮浪等等。范弘嫻靜雅致,舉止文雅有禮,明成祖朱棣很喜歡他,破例讓他在宮中讀書,學習經史子集。范弘雖然侍奉了幾代明朝皇帝,卻是深得每位皇帝的寵愛。明英宗朱祁鎮更是讚賞范弘雅致有禮,稱他為「蓬萊吉士」。


再比如明英宗朱祁鎮時期,鎮守湖廣貴州的太監阮讓,一次精選了虜獲的苗族幼童1500多人,將他們全部凈身,準備送往宮中。然而,因為邊疆地區凈身手術不到位導致很多幼童生病,沒熬過這一關的幼童竟高達329人。而後,阮讓再次悉數補上死亡的名額,前前後後一凈身了近2000人。

宮中的宦官除了上面被動凈身幾種途徑之外,還有一種主動途徑,那就是自宮進入皇宮。

自宮指的是男人自願接受凈身手術,或者是乾脆自己凈身。

在我們的印象中,宦官的地位一直很低下,但是這種情況在明朝出現了極大的改變。

明代的宦官氣焰囂張,勢傾朝野以至能隨意任免朝臣。這時候雖然宦官雖然還遭人蔑視,但人們在蔑視之外,又多了許多敬畏和畏懼。人們在敬畏和畏懼之餘,開始對宦官的權勢、顯赫和家族富足由衷感到羨慕,這就導致宦官逐漸變成一種令人眼紅的職業。


許多有身份有地位或雖然沒有身份地位但行為端正或很愛面子的人,寧願去寒窗苦讀,走正途的科舉途徑求取富貴。

但讀書需要大量錢財,需要天資聰穎、需要莫大毅力,而且十幾年寒窗苦讀不一定有什麼好的結果。這一下排除了大量的底層人員,很多人為了出人頭地,為了榮華富貴,那麼一時痛楚難忍的宮刑也就不那麼可怕了,畢竟比十幾年或幾十年的寒窗苦讀要輕鬆得多。而且一旦成為宦官,地位還可能比那些科舉入仕經過畢生奮鬥的最高級朝官的肩膀之上。到那時,家族顯赫,萬人欽慕,不論世代為官的世宦大僚還是富甲天下的豪門巨族,都要爭趨巴結於自家門下,任意支使。這等尊貴,已經是普通人的極致了。

就這樣,那些世代轉輾於貧困而無計改變自己命運的人,那些天性懶惰又不安本分的人,那些無緣於科舉又祈望出人頭地的人,便紛紛自宮而成為宦官。

當然,也有一些自宮入宮的人只是出於生存,只是想通過凈身來求得一個寄身的地方。子曰:「飲食男女,人之大裕存焉」,衣食男女歷來都是人生的自然大欲。對於窮人來說,衣食難以周全,舉步維艱,那種日子實在難以忍受。能順順利利地混上一份不愁吃穿的差使對於許多艱難生活的窮人來說十分不易,在古代,本來就有許許多多陷入窮困的男子終生都無法實現娶妻生子的奢望,窮人的基本生存慾望就足以驅使他們去做僕役,與其去做一般富貴人家的僕役,還不如凈身成為宦官去做皇帝和后妃的僕役,說不定以後還有出頭之日。

明代每年差不了多有近萬人自願凈身到皇宮求職。明代自宮的隊伍浩浩蕩蕩,甚至在北京城郊一帶,自宮成了一潮流,因為明朝很多有權有勢的宦官都是來自這裡。當地人幾乎無一不親眼看到和親耳聽到某家某人作了宦官給其家族帶來了權勢和榮華富貴。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給當地人產生了巨大的明星效應,這種明星效應顯然要比遠離京師的地區更直接、更受震動。


北京城郊一帶的農民當然不比其他地區更窮困、更艱難些,他們不是出於生計為艱混一口飯吃,而是被出人頭地的宦官那大富大貴的光環所吸引。於是,成千上萬的人走上了自宮之路,有的一個村莊就有上百人甘願自宮。

明代自願凈身為宦官的人越來越多,京城中就出現了一種專門替別人凈身的職業。專門把替人凈身當成了自己謀生和取富的職業漸漸有了固定的地點,形成了自己的行規,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在北京城郊,明代就有私人開設的作坊,專門替人凈身,實施閹割手術。自願接受凈身的人先要被作坊主查看相貌是否秀美、身材是否健康、言談舉止是否符合標準、頭腦是否機敏,對於那些已經成年的或相貌醜陋的人一般不讓他們接受凈身手術。但對那些義無反顧、堅持自宮的人,作坊主也不會太過阻攔。實施凈身手術之前,一般要交納手術費、醫藥費、照護費等各種費用。

許多自宮的人本來就是身無分文才決定自宮的,這時候作坊主就會要求立下字據,找好擔保人,待進宮以後用月薪償還。一般容貌俊秀的人自宮以後容易得到皇帝、后妃的喜歡,因而也容易有出頭之日,所以作坊主願意替這些人進行賒帳做手術,並允許他們日後償還。相貌醜陋或者不甚機敏的則往往很難生存,更不用說有可能榮耀顯貴,作坊主對他們就沒有那麼友好了。

自宮的龐大隊伍中兒童的比例一直很高。這些兒童不諳世事,無辜受難,他們都是被父兄送入凈身作坊,手術以後送入官中的。他們幼小的身上寄託著窮困之家的所有希望,也背負著榮耀家族的沉沉重任。而他們自己對於父兄的決定沒有任何協商的餘地。他們沒有獨立的生存能力,他們把握不了自己的命運,一切只能聽任上天或父兄擺布。這導致,許多歷經磨難長大以後的宦官往往十分憎恨自己的父兄,把自己的一切苦難都歸咎於父兄的狠心和狠毒。


另外有一些孩子是被唯錢是圖的人販子拐騙而來的。人販子將他們賣給凈身作坊,作坊施行手術以後再轉賣出去。這些孩子從此就失去了和家裡的聯繫,隨波漂泊,了其一生,他們甚至長大以後連恨都不知道該去恨誰。

宦官這個特殊職業對於那些窮懶無賴的無業游民或流氓無產者吸引力更強烈

有的人已經結婚生子了,聽說宦官如何榮顯,如何威福,他們便按捺不住,痴想著自己入宮作了宦官以後該是何等飛黃騰達,於是,他們毅然決然地走了自宮之路。

有的人在社會上已混不下去了,便自宮當宦官進行搏一把,說不定還能逮著機會改變命運,出人頭地,令萬人仰慕。九千歲魏忠賢就是其中最好的榜樣。

那明朝是如何對待這日益龐大的自宮隊伍的呢?

明朝朝廷的基本態度是予以否定,並時常下旨嚴禁。

明朝多次嚴令禁止自宮。明初自宮的人並不很多。到了洪熙年間,自宮的人就開始成批出現,明仁宗朱高熾下令將他們發配交趾戍守邊疆,到了宣德年間,有九為來自山西的人自宮為宦人,投身晉王府,明宣宗朱瞻基知道後,下令法司逮治。景泰年間,明代宗朱祁鈺宅心仁厚,破例接納了一批自宮的人入宮,結果,此後成百上千自宮的人成群結隊紛紛湧來京城。

成化年間,明憲宗朱見深下令嚴禁自宮,將一切自宮者都遣送原籍當差,不許逗留京師,違者處以死罪。幾年後,北京城郊依然聚集了四五百名自宮者,哄鬧著要求進入皇宮服役。明憲宗朱見深很是惱火,頒發詔書,對所有未離京的自宮者予以嚴懲。

到了弘治年間,明孝宗朱佑樘才把禁止自宮的條文編進了具有法律意義的《明會典》。規定自宮者屬於不孝罪。不孝有悖倫理道德,就要予以嚴懲。毀壞身體髮膚就是不孝。自宮者失去了生育能力,犯的正是最重的不孝之罪。所以,法律條文規定,自宮者要施以最重的重刑:大辟,也就是砍頭。

但明孝宗畢竟也是仁厚的君主,雖然頒布了明文的嚴禁自宮法,但是任他們自生自滅,史料上沒有一例將自宮者處死的記載。


後世的明朝皇帝也依照此例。明孝宗之後,明朝皇帝對於自宮者的處理,都是皇帝狠狠指斥一番自宮的不孝行為之後,又例行公事式的說明不忍將他們繩之以法,以示皇帝無邊的恩德。

但是皇帝的仁厚卻沒有引起這些自宮者的感恩,反倒讓一批一批的自宮者無所畏懼,像浪濤一般地陣陣向京城湧來。

自宮者深信,只要後宮還在,就需要許多宦官,他們就可以進入皇宮,皇帝也不會將他們一概拒之門外。事實上也是如此,明朝宮廷每隔幾年都要選用一批新宦官,人數約有二三千人。這樣,選宦官只能看自己的運氣了,湧向宮禁的候選宦官常在數萬左右,十個人之中僅有一二個人選,其餘的便只有流落街頭,沒有被選入宮中的自宮者往往處境極慘,而且成為朝廷巨大的隱憂。

比如晚明時期,萬曆到崇禎年間,選了上萬自宮者入宮廷,但是依然杯水車薪,沒有入選的大批自宮者散住在皇城外的佛寺,經常在京城附近聚眾打劫,朝廷對此很是憂慮。

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記載:幾十名自宮者藏在殘垣敗壁間,注視往來的車馬。體質稍弱的自宮者上前乞討,而稍有力氣的自宮者則奔去就住車馬,強行討索。如果曠野中四處無人,只有兩三名單騎,他們就奔行出來,勒住馬,將騎者拽下馬鞍,抓住對方的要害,嬉笑間將其一應值錢的東西悉數剝下,然後一鬨而散。

明代雖然有許多自宮者沒有入宮,但明代宮中的宦官依然呈現飽和狀態,人數極為可觀,達到了中國歷史的最高峰。明末宦官大約有十萬人之多。明朝滅亡之際,宦官從宮中逃亡者高達七萬。

不管是被迫凈身還是主動凈身,都說明了明朝宦官的興旺發達,也說明了明朝宦官權勢滔天不是一句玩笑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