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有一家「三八理髮店」因清一色女理髮師而得名

會雕刻的譯碼員 發佈 2020-01-18T23:08:38+00:00

貴陽永樂路66號。七旬老人張繡華正在一家老理髮店剪頭髮。一旁響著剃刀修面滋溜滋溜的聲音。

她已經迷戀這家老店30多年了。這家店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三八理髮店」。從上世紀40年代創立至今,已經經營了70多年。這個店鋪最興旺的時候,有33位師傅,而且全是女性。

隨著時光的流逝,老店現如今有11名理髮師傅,他們的性別搭配也很特別,有3名男師傅,8名女師傅。年齡最大的61歲,最小的35歲。

老店的擺設老舊而簡單,但店內充滿溫情,許多貴陽市民一直堅持來這裡理髮,承載了很多人的記憶。

「三八理髮店」風雨70多年   昨日下午4時許,記者走進這家老字號理髮店。在永樂路與中華路交叉口,沿著永樂路向前走100米,道路的左側,抬頭即可看見「三八理髮店」幾個大字。

 老店約100平方米,店員們統一穿著白大褂。理髮師傅楊萍手裡拿著老式電吹風給張繡華吹頭髮。

「這個老夥計已經有30多年了,捨不得報廢。」楊萍告訴記者,老電吹風風力柔和,聲音小得跟蚊子叫一樣,而且定型效果非常好,哪怕只有幾根頭髮,都能夠定型。

張繡華今年78歲,堅持來這裡理髮有30多年了。她說,老店仍保留著多年前的理髮方式,躺在理髮椅上刮鬍子、用推子剃頭。   不過,這家店並不是一開始就叫「三八理髮店」。據理髮店老闆夏培英介紹,老店是在二十世紀40年代由一批揚州人創建的私坊,當時開在當時的廣東街,現在的中華北路上。

解放後,這家店名叫美華理髮店,是當時貴陽僅有的6家國營理髮店之一,在貴陽理髮店中很有名氣。   「聽老一輩的說,『三八理髮店』這個名字是鄧穎超改的。」夏培英說,當年周恩來總理和夫人鄧穎超來到貴陽,在美華理髮店理髮,看到店裡的員工都是女性,時任全國婦聯副主席的鄧穎超就笑說,這裡都是女同志,何不叫「三八理髮店」?   從此,店名就真的改了,並一直沿用至今。

1972年,夏培英進入「三八理髮店」,從學徒干起。「那時候,大家都是排著隊來理髮。」夏培英還記得,當時理髮帶吹風的是3毛9分一個人,不帶吹風就便宜6分錢。有一年半個月不到,夏培英一人就掙了100多元錢。

80年代初「三八理髮店」面臨關閉。夏培英捨不得這塊老牌子,1989年,她與丈夫魏清華一咬牙,就將這家老店承包下來。

承包「三八理髮店」後,因為理髮技術和設備較差,夏培英一度被壓得快喘不過氣。1990年,當時貴陽還沒有焗油這項技藝,為了趕上潮流,夏培英就專門到上海學習。

回到貴陽,經過多次反覆調製,「三八理髮店」終於成為貴陽第一家使用焗油技術的理髮店。「當年三八婦女節,我們做活動只收半價,焗油每人3塊5,當天來了近兩百人。」時隔多年,夏培英依然記得這些瑣碎的細節。

可是,很快,「三八理髮店」又面臨了新的考驗。1994年中華北路拆遷,「三八理髮店」的生意開始下滑,老字號面臨著極大的考驗。夏培英賭上了全部的家當,在毓秀路每月花3000多元房租租了一個門面,總算是站穩了腳跟。

「當天下著大雨,路上極靜,但店裡人太多了,我們連吃飯的工夫都沒有。」夏培英回憶,儘管店面在困難的時候,搬上搬下搬了很多地方,但顧客一直追隨不離不棄。   2007年,夏培英將「三八理髮店」搬至貴陽永樂路66號,一直到現在。

最興旺的時候,店裡請了33名理髮師傅都忙不過來。隨著時光的流逝,老店現如今有11名理髮師傅,他們的性別搭配也很特別,有3名男師傅,8名女師傅。在這裡,男士理髮一律30元,女士一律20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