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有許多價值上億的藏品,為什麼一件也不戴

平南 發佈 2020-01-18T23:17:04+00:00

屈起多才華大概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文學夢吧,特別是那些經歷過上山下鄉運動的知識青年們,閒來無事時總喜歡在地里田間,工廠機房拾起懷揣著的夢想,動動筆寫寫東西,永遠熱衷於創作,將寫成的作品一個又一個的投給書籍報刊。

如果一個人的生平事跡可以用詩詞來概括,那麼「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正是青年時期意氣風發闖入文壇才華橫溢的他;「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正是痴迷於收藏,潛心研究文物,創辦博物館將中國古藝術發揚光大驚艷世界的他;而「榮華富貴總是閒」恰如晚年雖坐擁價值上億的藏品,卻衣著樸素,從不佩戴古玩並致力於中國非遺傳承與發展的他。

從京城小有名氣的作家,到「京城第一收藏家」,馬未都的生活態度可謂是「看破浮華,心隨我意」。

屈起多才華

大概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文學夢吧,特別是那些經歷過上山下鄉運動的知識青年們,閒來無事時總喜歡在地里田間,工廠機房拾起懷揣著的夢想,動動筆寫寫東西,永遠熱衷於創作,將寫成的作品一個又一個的投給書籍報刊。雖然大多數人的投稿都石沉大海,但真正有才華的人終究不會被淹沒。

1981年的《中國青年報》曾用一整個版面刊發了一篇講述年輕人之間的愛情故事的小說《今夜月兒圓》,小說發表後,他的作者也因為出眾的才華而被調到出版社,成為了中國青年出版社裡面最年輕的編輯。而這位編輯兼作者,就是隨後以編劇、製片人身份創作出了《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等經典作品的馬未都。

雖然時隔十餘年的馬未都,又重新以作者、編輯的身份於2019年5月19日發布了最新作品——雜文集《小文65》,並在西西弗書店首發式上暢談理想,以幽默風趣的口吻講述十五年間他與文字的故事,並打算在新博物館中開闢出一片向參觀者贈送書籍手稿,展示自己的作品成書過程的圖書天地,但十餘年前的他卻沒有選擇延續那如陡然升起的新星一般的名氣繼續在文壇中發光發熱,而是轉戰遭到漠視甚至敵視而陷入低谷的文物收藏界。

大有追求,美人之樂

如果您是一個資深的文物愛好者,那麼位於北京朝陽區1996年就開始創辦的,收藏著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屬器等中國古代藝術品並已經成功在杭州、上海、天津、廈門四地創辦了分館的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您一定去過;如果您恰巧是一個剛入門的文物愛好者,那麼位於北京朝陽區的觀復博物館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上個世紀的八十到九十年代,是馬未都對於收藏文物來說「狂收暴斂」的十年,可也正是中國古董價格長時間持續平穩,沒有起伏,陷入低谷的十年。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一個極其幸運的幸運兒,數千年來的值錢的物件,剛好在他有能力支付的時候就突然都不值錢了,並且一一展現在他面前。

他就像是一位生活在海邊的漁民,體會著如在海洋中徜徉般收藏文物所帶來的樂趣,這個過程讓他如痴如醉。他將這十年的「狂收暴斂」也是「撿漏」概括為一句話:「大有追求美人之樂」,意為追求探索的過程是讓人快樂的。

而他的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也正是在這十年的藏品收集的基礎上以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完善建立起來的。博物館建立初期,規模並不如現在這樣龐大,馬未都為了讓博物館名氣得到提升,便不斷參加國內外舉辦的各大展覽活動。2003年,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與建築報聯手,舉辦了中國古建築門窗的陳列與設計展覽會,一經展出便驚艷四座,歐洲時報甚至以大篇幅報導展出盛況。

而他在收藏這件事上,一堅持就是幾十年,2016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巡禮》發行儀式上,馬未都被授予「大國非遺工匠文化大使」稱號,他對文物的熱衷與熱愛不得不令人欽佩。

榮華富貴總是閒

2008年由馬未都主講的包括《馬未都說家具收藏》《馬未都說漆器收藏》等共52期《百家講壇》讓他逐漸走進大眾的視線,並給觀眾留下了博學廣識的印象。隨後兩季幽默風趣又不失嚴謹論證,雖表面有賣萌嫌疑,實則是取「請您聽馬未都給您嘟囔」之意的線上文化類脫口秀節目《都嘟》則體現了馬未都對文化的態度,「您想聽什麼,我就講什麼」的節目策劃形式更是順應民心,一經播出就瞬時吸粉無數。

但奇怪的是,無論是《百家講壇》里的他還是《都嘟》中的他;無論是簽售活動首發式中的他還是拍賣現場的他,大家所見到的馬未都永遠都是衣著樸素,鬢角斑白的樣子,一件深色盤扣半袖幾乎已經成為了他的標識,而他身上更是一件珠寶玉器的配飾都沒有,這種與他身份及其不相符的裝扮強烈地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

試問在這個人心浮躁,物慾橫流的時代,有多少人能做到坐擁價值上億的藏品卻依舊選擇衣著樸素呢?而這又需要怎樣的一種境界呢?在一次訪談節目中,馬未都對此做出了回答,那就是「乾淨」。

年輕時小有成就的他也像大多數人年輕人一樣,覺得身上佩戴滿珠寶文物才能凸顯身份,才算得上是「倍有面兒」,但當他手中的藏品越來越多,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站在了一定的高度上時,心境卻發生了變化——越來越追求乾淨。

這也許就是歷經千帆後的返璞歸真,是一種大氣度,大智慧吧。而現在的馬老也正如別人對他的評價一般,正致力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與宣傳保護。也許在他看來,守住自己心中的一方凈土,保護好國家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那些榮華富貴外在裝飾都只是身外之物。這些道理看似淺顯簡單,可能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而處於當今時代的我們,不正是需要學習這種精神嗎?

文/平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