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曹魏質任制度的始末,這種控制家屬為人質的政治手段興亡

鼎黃金炫 發佈 2020-01-18T23:24:23+00:00

質任制度是君主為了防止手下的將領或者臣子叛變而採取的一種控制手段。《三國演義》劇照結語公孫淵在遼東叛亂的時候,魏明帝賜死作為的人質的公孫淵之兄公孫晃,晉朝的史學家孫盛對此品論了一句話:然則盟誓之文,始自三季,質任之作,起於周微。

質任制度是君主為了防止手下的將領或者臣子叛變而採取的一種控制手段。這種手段出現的很早,在中國的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實施,周平王年間就出現了著名的「周鄭交質」事件。周平王為了保持和鄭莊公的關係,把自己的兒子姬狐到鄭國做人質,而鄭莊公的兒子姬忽到周王室作為人質。在漢代也有這種手段,就是漢朝讓漢朝周邊國家的王室子弟來到漢朝的都城做人質,不過這些人質按照官方稱呼叫做「侍子」。到了三國時期由於天下大亂導致軍閥四起,這些軍閥四處混戰,經常發生手下臣子叛變投敵的事件,軍閥割據政權的內部這種君臣之間的不信任感是十分嚴重的。在這種情況下,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就把原先存在的人質控制手段發展成為一種制度,也就是著名的質任制度。在曹魏的制度下,凡是帶兵出征的將領,邊境州郡的刺史郡守這些地方官,都必須把自己的妻兒老小留在曹魏的控制中心比如鄴城,許昌等地,把這些人作為人質看管起來,以防止將領和地方長官發生叛變和不受控制。下面可以談一談曹魏這種制度的形成,發展和消亡。

曹魏質任制度的形成原因

曹魏質任制度的起源是曹操軍隊組成的複雜性,曹操的軍隊很大一部分是由其他獨立的軍事武裝集團組成的,這些軍事武裝集團在他們的首領帶領下投降曹操,進而成為曹魏軍事力量的一員。但是這種投降曹操的軍事武裝具有極大的獨立性,為了防止這些軍事武裝的將士叛變,曹操採用了質任制度。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曹魏的軍事力量的組成,其中主要組成部分是曹操自己招募的軍隊,曹氏和夏侯氏這些曹操宗族勢力利用家族的勢力組成的軍隊。但是在曹魏軍隊的外圍就有其他的軍事武裝集團的加入。他們都是在漢朝末年的大混亂中興起,自己招募軍隊起家,各自擁有自己的軍事武裝,最後投降曹操。我們先看看都有那些人:

  1. 李典。李典的家族在兗刺史部乘氏縣具有龐大的勢力,按照《三國志》記載:典從父乾,有雄氣,合賓客數千家在乘氏,李典家族屬於東漢時期的典型豪族,大約是在曹操擔任兗州刺史時,李乾帶著自己家族的控制的門客和農民組成的軍隊投靠曹操,這隻軍隊經過李乾,李乾兒子李整,李乾侄子李典三代傳承,陸續為曹操征戰。
  2. 李通。李通此人是東漢時期的遊俠,在江汝地區十分有名。東漢末年李通和陳恭起兵於朗陵縣,此後消滅周直,以及殺害陳恭的陳郃,吳霸。成為一支軍事武裝集團的首領,在曹操迎奉漢獻帝之後投降曹操。
  3. 臧霸。臧霸和孫觀、吳敦、尹禮原先在陶謙手下做事,臧霸在幫助陶謙平定徐州境內的黃巾軍的時候,招募大量的泰山郡人組成自己的軍隊,此後臧霸和孫觀、吳敦、尹禮,昌豨等人割據徐州北部,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其後投降曹操,曹操割讓青徐二州給予臧霸集團鎮守。
  4. 張繡。西涼軍閥張濟的繼承人,統帥軍隊作為劉表的北面藩屬抵禦曹操,被曹操多次征討,官渡之戰時帶著軍隊投降曹操。
  5. 張燕。黑山軍的首領,在曹操北征河北的袁氏集團的時候,投靠曹操一起攻打袁氏集團,此後帶著殘存的十多萬黑山軍投降曹操。
  6. 許褚。《三國志》記載:漢末,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許褚是譙國譙縣人,能夠在漢朝末年聚集數千戶人,可見在當時也是一個軍閥。在曹操帶兵抵達江淮一代的時候,許褚帶著手下的軍隊投降了曹操。

以上所說的六位人物是組成曹操軍事集團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軍事武裝力量首領。這些人帶著軍隊投降曹操,勢必就會帶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如何有效的控制和運用這些軍事力量?在這種雙方如何產生信任的難題下,曹操便採取了質任制度。為了控制手下的軍隊,便把手下軍隊的將士的家屬強行遷居到自己的政治中心,加以看管。

其實這種制度並非曹操原創,「質」原先是委質的意思,這個字在春秋時代是有含義的,在春秋的封建制度中,在君主封建臣子土地時,會把兩人的名字寫上書冊,臣子會向自己的君主奉上一隻死去的禽獸,這個禽獸就是「質」以表示君臣雙方至死不渝。《國語·晉語九》:

「臣委質於 狄 之鼓,未委質於 晉 之鼓也。臣聞之:委質為臣,無有二心,委質而策死,古之法也。」

但是此後在漢朝的發展中逐漸變成人質,班超在西域的征服戰爭中,就讓西域諸國奉獻人質。而「任」則是任子制度,在西漢有專門的《任子令》,令文規定凡是在漢朝官秩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在任職滿三年後,不問其兒子德才如何,都有任命兒子為官的資格,任命的人數一般是1到2人。在實際操作中,不僅僅是兒子,其他的家屬包括弟弟,孫子,侄子在內都可以獲得官職,而且人數有時候也不受限制。

到了三國時代,這種質任制度重新被任用起來並且發展出了新的模式,君主和人臣舉行儀式表示上下級關係,但是人心叵測,這樣的儀式肯定不能夠束縛人心。於是採納人質變成了質任制度的主要內容,人質尤其是臣子的家人,也就是他們最為重要的妻兒老小。在君主們看來,只有控制住了這些家屬,才能夠控制手下的將領。同時作為人質的家屬也必須得到君主的保護和封賞,這樣上下級之間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紐帶來維繫雙方的關係,而人質也是雙方爭取相互信任的工具,就這樣質任制度形成了。質任制度也成為了統治者心中的「靈丹妙藥」。

質任制度在曹魏的發展

質任制度在曹魏發展的很迅猛,這種制度不僅實行在高級將領之間,甚至蔓延到了整個軍事政治制度上。在當時官吏對於君主有質任,士兵對於將領也有質任,所以士兵,將領的家屬都要統一在君主的政治中心城市管理,而且人質也是臣子取信於君主的產物。

在《三國志》的記載里,李典在曹操大敗袁氏兄弟取得鄴城的時候,把自己的家屬搬遷到了鄴城。

「徙部曲宗族萬三千餘口居鄴」

臧霸在曹操大敗袁譚之後,立刻表示把自己和自己手下將領的家屬送往曹操的統治忠心鄴城「

霸因求遣子弟及諸將父兄家屬詣鄴

張燕,李通都是直接帶著軍隊和家屬來到曹操的統治中心鄴城表示投誠。質任制度在割據涼州的西北馬超,馬騰父子體現的最為明顯。馬騰和韓遂曾經向曹操「騰、遂各遣子入侍」,以表示對於曹操和漢朝的忠心,此後馬騰更是自己帶著馬休和馬鐵來到鄴城作為人質,馬超才得以繼承馬騰的軍隊,馬超後來造反,那麼在鄴城的馬氏家屬就全部被曹操殺掉,以此作為懲戒。

在曹魏的發展過程中,質任制度已經是一種完善的政治制度。在外征戰的將領一定要提供人質,已經形成定製,同時在邊境郡縣擔任最高長官的人也需要提供人質,這些人質被安排在洛陽。按照《三國志》的記載魏明帝曾經下詔,把郡縣分為劇、中、平三個等級,在「劇」這一等級的郡守需要送人質前往都城。涿郡太守王觀為了減輕涿郡的賦稅,就把涿郡上報為「劇」這一級別的郡,同時把自己幼小的兒子送往洛陽作為人質。遼東的公孫家割據遼東,但是一直派遣家屬在洛陽充當人質,比如公孫淵的兄長公孫晃就在洛陽當人質,公孫淵起兵反叛後,公孫晃一家人都被魏明帝曹叡下令賜金屑酒處死。在魏明帝之後的司馬家掌權時代,質任制度同樣發揮作用。在鍾會被任命為元帥征討蜀漢的時候,按照曹魏的制度,出征將領必須留下人質作為擔保,鍾會沒有兒子,當時他養著兄長鍾毓的兒子鍾邕,鍾毅作為養子。在鍾會出征之前,很多人就認為鍾會沒有人質,擔任大帥不受控制十分危險。鍾會此後在成都叛亂,但是在叛亂中鍾會和鍾邕被曹魏軍隊所殺,而在洛陽作為人質的鐘毅下獄要被殺死時,是司馬昭赦免了鍾毅。

可以說質任制度保證了當時皇帝和臣子之間的信任關係,同時也維繫了帝國的軍事力量的穩定,有效的減少了軍事叛變,對於曹魏的統治是十分有利的。


曹魏質任制度的消亡

曹魏的質任制度伴隨著曹魏的滅亡也已經走向了消亡,其中的主要因素還在於天下的統一。司馬氏在剿滅淮南三叛,殺死魏帝曹髦,捕殺忠於曹魏的士人之後,為了消弭自己的醜聞和增加司馬氏的威望進而謀朝篡位,在司馬氏的第三代傳人司馬昭身上開始了一統天下的道路,曹魏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攻伐蜀漢,蜀漢後主劉禪出降,蜀漢亡國。咸熙二年(265年)魏帝曹奐退位,司馬炎登基稱帝,建立晉王朝。晉朝面對南方的東吳實力強大,而且東吳此時矛盾重重,國力衰弱,晉朝一統天下已經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同時晉朝自身的政治穩定,地方官員和將領的叛變對於中央的威脅並沒有那麼大。在曹魏後期,王凌,毋丘儉和文欽,諸葛誕接連三次發動的淮南三叛,聲勢浩大,甚至有東吳的支援,但是在司馬氏領導下的中央軍面前盡數剿滅。地方將領和長官的叛亂已經不是帝國中央的威脅。所以質任制度的消亡只是歷史的必然。

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下達詔令廢除高級將領和地方官的質任:

罷部曲將長吏以下質任

公元279年,司馬炎在正式攻打東吳的前一年,再次下詔廢除下層軍官質任:

除部曲督以下質任

司馬炎的詔令下達使得曹魏的質任制度在西晉建立之後徹底消亡。


結語

公孫淵在遼東叛亂的時候,魏明帝賜死作為的人質的公孫淵之兄公孫晃,晉朝的史學家孫盛對此品論了一句話:

然則盟誓之文,始自三季,質任之作,起於周微。夫貞夫之一,則天地可動,機心內萌,則鷗鳥不下。況信不足焉而祈物之必附,猜生於我而望彼之必懷,何異挾冰求溫,抱炭希涼者哉?

其中「信不足焉而祈物之必附,猜生於我而望彼之必懷」這句話對於質任制度是最好的評價,雙方的信任不夠所以希望儀式的物品有效,君主生出猜疑之心就一定回去揣測臣子的心思如何。質任制度本身就是建立在君臣之間相互猜疑和戒備基礎上的制度,扣押和管理人質只會加重這種君臣之間的不信任感,真正實現天下長治久安還是靠著君臣之間的真誠關係,而一個國家的穩固發展肯定不能夠靠著質任制來維繫。而且在西晉建立之後門閥士族逐漸登上了歷史舞台,他們憑藉著九品中正制和舉薦的權利,培育自己的黨徒和私人力量,同時依靠家族傳承政治勢力,這種關係是要比質任制度更加穩定。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在東晉時期在軍隊中質任制度也有復甦,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最後也消亡在歷史長河之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