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行一條線?從水底環境和魚類避害本能,解析洄遊路徑——魚道

達奇老牛 發佈 2020-01-19T01:53:51+00:00

「魚道」和「洄遊」之說可謂久遠,是釣魚人基本都知道的一個名詞,許多人甚至認為二者是一個意思。問題其實並不多,但是其中的現象和道理,真的值得咱們好好說說~釣魚人的「魚道」之說體現在釣位和釣點釣魚人說的「魚道」,其實可簡單歸納為對路的釣點,即,能出魚的釣點,這不僅在野釣很流行,池釣黑

「魚道」和「洄遊」之說可謂久遠,是釣魚人基本都知道的一個名詞,許多人甚至認為二者是一個意思。其實,洄遊和我們內陸釣魚人說的「魚道」不是一回事。我們內陸的傳統、台釣等玩法的釣魚人,把水中目標魚的棲息、覓食、隨水質等的滯留或活動和路徑,統稱為魚道,即,有魚的「道」或魚的必經之路,這和廣義的魚類洄遊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所以,「魚道」常見直接關係到我們的釣獲,由此「魚道」被傳神甚至擁有太多傳說也不足為奇了:

  1. 釣魚人說的「魚道」是如何形成的?
  2. 「魚道」和水底環境、魚的避害本能有什麼必然聯繫?
  3. 釣魚人應該如何根據魚種和環境尋找「魚道」?

問題其實並不多,但是其中的現象和道理,真的值得咱們好好說說~

釣魚人的「魚道」之說體現在釣位和釣點

  1. 釣魚人說的「魚道」,其實可簡單歸納為對路的釣點,即,能出魚的釣點,這不僅在野釣很流行,池釣黑坑甚至競技也有此類說法。
  2. 真正意義的野釣「魚道」和池釣「魚道」有一些區別,這源於環境和魚本身。但大概意思都是魚聚集或能經過的區域。
  3. 針對野生魚,「魚道」更趨於洄遊的路線和索餌的區域,許多「魚道」並不是不變的,所以這裡有個明顯的時間或季節問題,比如春季和初冬一些地區大型魚的近岸時間,也可以認為這個時期的「魚道」在此。當然,更廣義的野外「魚道」是「經久不衰」的,比如一些地方的樺尖、凸島、進水區域、灣子等,時間內都是著名的「魚道」。
  4. 池釣的「魚道」更趨於魚的「巡坑」路線、聚群區域、甚至源自避害本能。比如,一些池釣甚至競技坑塘,少人的遠岸或邊位,就是受驚魚避害的棲息之處,這也算典型的「魚道」。新撒魚「巡坑」的必經之路,更是著名的新魚「魚道」。

結合魚種的魚道有說法

結合我們經常垂釣的魚種,魚種的差別也會造成「魚道」的不同。比如都是底棲魚類,我們卻經常能聽到:同樣的餌料和釣法,在上午許多釣點能釣獲鯽魚,而某個釣點就特殊的上鯉魚較多……這其實就源於鯽魚更容易聚群,而且適應能力強,索餌積極,所以「魚道」也更寬泛;而鯉魚生性膽小一些、適應能力也不如鯽魚,更喜歡障礙物和坑底不平的環境,甚至特定的水深。

再比如草魚,天性更膽小「怕事」,但是又因為食量大和半水、喜溫的特點,需要在常規季節大量的進食。所以草魚廣義夏秋季節更常見於水草、蘆葦周邊,甚至相對的淺水區域,而對池底的形態「視而不見」。

通過簡單的舉例,由此也能看出,要說「魚道」,也是必須要基於魚種、魚體、環境、時間的

地況能體現魚道,但依舊有必要前提

通過岸邊、水色、障礙物等判定「魚道」,是許多時候尤其新環境釣好魚的必要功課。比如通過水色判斷深淺,而後結合季節、天氣、目標魚種、魚體、障礙物等確定合適的釣點,這些就是一種典型的尋找「魚道」。如,根據眾多前提,判斷出是選擇樺尖還是灣子;是釣明水還是釣草;頂風還是順風;進水還是出水等等,這在許多釣場都是垂釣必要的先決條件。

但是這和許多釣魚方面一樣,也不能生搬硬套和過於主觀。以下咱們就結合常規的垂釣季節,再簡單前提下列舉幾個時段常見的「魚道」:

  • 早晚時段。常被認為這是遠岸魚要近岸就餌的時段,此時常見一般性岸邊都會有所釣獲,甚至「全面開花」的程度叫人忘記「魚道」之說。
  • 中午前後。這個時間段在常規季節尤其高溫季節,被認為是魚陸續遠岸甚至停口的時間。此時,根據溫度和氣壓等具體前提,選擇一些水溫低、水質溶氧量高的區域,常見也能魚獲頗豐。
  • 產卵時段。在魚的產卵時段,障礙物、水草邊、甚至一些溫度不高的進水淺灘,都是求偶、產卵魚容易聚集的地方,此時就更體現出具體前提的重要性了。

接受「魚道」的多變,才是釣好魚的關鍵

「魚道」和許多動物遷徙、覓食的道理近似,但是不完全一樣。首先這來自魚是冷血動物,水質的幾十項指標都關係魚的生存和棲息,所以,魚根據水情而變、根據環境而變反而是很正常的現象。這一點也常見導致一些釣友的疑問,比如許多釣魚人感覺一樣的天氣、一樣的釣點、一樣的釣法和餌料……但是兩天的魚獲大相逕庭甚至天壤之別,這其中主要原因常見就來自人們發現不了的水情變化。

所以,「魚道」被神話和傳頌,首先就來自其的不確定性甚至多變性,人們不理解或看不到本質的東西,才是「被神話」的基礎。間接也體現了一個好的或經驗豐富的釣魚人該有的操守,我們是釣魚,所以首先要考慮魚——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比如許多環境甚至小坑塘的「1號」位,也會偶爾出現「無魚」的現象,甚至常見不出魚的「死位」某時卻爆連……這些現象其實都是咱們提醒的——「魚道」的變數和隨著前提而變的現象。

魚的避害行為,是魚道「永恆」的主題

我們常規垂釣的魚種,不僅是冷血動物,更是食物鏈底端生物,所以「避害」是大多數魚類的本能之一。這不僅野釣體現的很充分,就連池釣飼養魚也不例外。一旦條件不滿足魚的聚群和搶食,最有效的「魚道」常見就會圍繞各種障礙物。比如:釣魚不釣草,等於瞎白跑等諺語,體現之一就是魚的避害本能,本能感覺安全的地方,才是魚的棲息場所

包括一些池釣甚至黑坑、競技小環境,在常規釣點明顯不出魚的時候,嘗試一些水底甚至水面障礙物的區域,常見還是可以中魚的,甚至這種地方能長時間有口。

最後總結

釣魚,不僅是娛樂和體育,本質更是一種狩獵行為——充分考慮甚至迎合獵物的「喜好」,才是誘捕活動的本質之一。這就像咱們一直提醒釣魚的相關,包括釣法、餌料、小藥、釣具等等,都要基於實際前提,才能出現「好用」 「對路」 甚至「絕殺」……同樣,不說前提的「魚道」依舊要不得——本文就是基於這方面的一個提醒和說明,凡事過於主觀和「想當然」都不好,釣魚也不例外而已,切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