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關鍵是8個字

中國職業經理人 發佈 2020-01-18T02:50:17+00:00

近期,島君在北京對享有國際聲譽的中國領導力專家劉瀾進行了約2個小時的專訪,一一探討了這些問題。我訪談過的一些人,比如許倬雲是歷史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是心理學家,等等,我都能跟他們談領導力。

正和島

是不是只有領導者才需要關心領導力?當上領導,就一定有領導力嗎?馬雲和任正非,他們的領導力體現在哪些方面?誰又更有領導力?

近期,島君在北京對享有國際聲譽的中國領導力專家劉瀾進行了約2個小時的專訪,一一探討了這些問題。劉瀾曾擔任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第一位全職教學教授,是哈佛商學院領導力論壇唯一邀請過的中國學者。「領導力之父」沃倫·本尼斯本人曾讚揚他「為領導力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以下為此次採訪內容精編。相信無論是創業者、公司管理層還是普通讀者,看完後都會對領導力有不一樣、但更深層次的認知。



領導力是越來越重要了。如果說,國家的競爭力來自於企業的競爭力,那麼,企業的競爭力就來自於企業的領導力,尤其是一把手和各個高管的領導力。

領導力還是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我訪談過的一些人,比如許倬雲是歷史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是心理學家,等等,我都能跟他們談領導力。所以領導力這個東西,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感興趣、都可以去學習。

關於領導力,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很多人都聽過「領導力」,但可能有很多誤解。

誤解1:頭號誤解就是把領導力跟當領導混為一談,認為領導力只能來自擁有一個職位或頭銜。

其實,不是說一個人有一定職位,才需要領導力,才能夠發揮領導力。也不是說,你擁有了領導職位,就一定有領導力。這就好像你擁有婚姻,但不一定擁有愛情一樣。

領導力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也都是密切相關的。你自己有沒有領導力,對你身邊的親人、朋友,是有很大區別的;你的上級有沒有領導力,對你其實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可以說,領導力就是人生的必需品,而不是某些人才能擁有的奢侈品。

誤解2:有些人認為「領導」和「管理」沒有區別,經常把它們換著用。

比如,我們說張瑞敏領導海爾,也可以說他管理海爾。

但「領導力之父」沃倫·本尼斯說「領導是做正確的事,管理是正確地做事」;約翰·科特講得更清楚,說「管理是維持運轉,領導是實現變革」。

具體來講,管理是由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這五個要素構成的。這是法國科學管理專家法約爾在20世紀初就提出來的說法,大家也都認可。


誤解3:現在很多企業內部流行講「數字時代的領導力」,好像戴上了「數字時代」這個帽子,內容就更時髦些,領導也更喜歡聽。

實際上,這個時代的領導力跟其他時代沒有太大的不同。你要先搞清楚領導力的本質是什麼,再來講其他。否則怎麼變都是瞎變。你只有把不變抓住了,才能更好地抓住變。

那到底什麼叫領導力?


領導力就8個字:動員團隊解決難題

在我看來,領導力就是8個字:動員團隊解決難題。

這句話有兩個要點:

第一,一個人幹事不叫領導力,你得帶著一個團隊幹事才叫領導力。換個說法,你一個人成功也不叫領導力,你要帶著一群人成功才叫領導力。

曾有人問一個美國總統:「你做了總統之後,做的比較難的事情是什麼?」他說:「就是我要在那些寫得很差的信件上簽字。」因為當總統了,就不能每份信都自己寫,很多時候都是別人替他寫好的,他看了覺得不滿意,但還是得簽字確認、發出去。

同樣,你如果作為上級,明明看到有個下級打字打得慢,也不能說「走開,我來打」,還是得讓她來打;你布置給下級的每個任務,他按意見修改完後,你也不一定都很滿意,但還是要就這麼提交上去。

如果把所有帶團隊都叫領導力,其實也是不對的。比如,你帶著同事們辦了一次年會,不叫領導力,它實際上只是一個常規性活動;客戶要求提前交貨,你把流程稍微改一改,也沒有涉及到實質性的變化,都不能叫領導力。這就涉及到第二個要點了。

第二,你有沒有領導力,還要看能不能「解決難題」。那到底多難才算呢?一般帶領團隊、管理公司不是已經很難了嗎?其實,我們在個人生活和組織生活中,會遇到並且需要解決兩類問題:

一類單純為了維持運轉,只要求我們正確地做事情。公司的清潔工天天都在掃地、《新聞聯播》的播音員每天都在播音等日常性活動,以及設計或更改業務流程以更快向客戶交貨等技術性活動,都算這一類。

另一類是為了改變現狀,難在要正確地做事情,而且很多時候,靠一個人的力量還解決不了,要動員團隊一起來解決。比如,把一家創業企業變成世界500強。

企業為什麼會失敗?很多時候是沒有區分這兩類問題,在面對著一個需要變革的問題時,仍認為它只是一個技術性問題,換個軟體、換個績效考核方式或者換個領導就能解決了。你忽略了這個變革帶來了獨特的挑戰,難到你可能解決不了。

領導力不是你當什麼,不是你有什麼,而是你做什麼。真正的領導者都是要去解決這樣的變革性問題的。你解決了這樣的難題,才能叫有領導力。



馬雲和任正非,誰更有領導力?

很多人在面對變革性難題上,都栽過跟頭。比如馬雲,在轟動一時的「阿里誠信危機」事件上,就有欠缺領導力的地方,連續犯了幾個錯誤,都是把變革性難題當作技術性問題來解決:

2009年外貿出口受金融危機衝擊,阿里巴巴推出了「出口通」會員服務,還一口氣招了5200人;這些人被草草培訓一下產品銷售知識,就上崗了,都還沒有認同公司的文化價值觀;結果,很多銷售人員為完成業績,跟「騙子 」串通欺詐全球買家,而馬雲對此的解決辦法是開除兩位高管了事。

清醒地面對變革性問題有4個難點,包括發現問題、界定問題、找到正確解決方案、順利實施解決方案。

面對「阿里誠信危機」,馬雲當時就是在這幾個地方都沒做好,沒有真正解決問題,所以後來阿里巴巴在2012年再次曝出「淘寶腐敗黑幕」。

但是,馬雲有很多行動,都體現出他很有領導力。我們想想他是不是這樣?

比如,他說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帶著團隊就來幹這事,還干成了;凡是關鍵時刻,必然出來決策,因此有了「馬雲一年只為阿里巴巴做四個決定」的江湖說法;退休時公布了阿里巴巴新的價值觀,其中有一條叫做「此時此刻,非我莫屬」,還給出了非常詳細的解釋:

第一,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不隨波逐流。

第二,工作中敢於做取捨,敢於擔責任。

第三,打破邊界,主動補位,堅持做正確的事。

第四,在需要的時候,不計較個人得失。


這些就是我說的領導力的第一個表現和做法:承擔責任。阿里巴巴對承擔責任給出了非常具體的闡釋。

再來看看任正非,領導力在他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領導力表現為十項修煉:承擔責任、直面問題、密切聯繫群眾、講故事、當老師、深思、從失敗中學習、反思、認識自己、成為自己。這些在後面還會細講,但按它們來給任正非打分,他是每一項的得分都很高。

任正非經常跟員工座談,這是密切聯繫群眾;他也非常善於講故事;在《華為的冬天》這篇文章里,也說到那些既不改進又不犯錯誤的幹部,可以就地免職,這是鼓勵從失敗中學習……逐個數來,任正非的優秀就在於他的領導力體現得非常全面。

很多人認為,艱苦的成長環境是一些企業家表現得很優秀、很有領導力的重要原因。其實主要還是看你怎麼面對艱苦的環境。我們現在所處的新時代環境也提供了很多考驗,對領導力的培養也是件好事。

過去,可能主要用管理、權威或金錢物質激勵的方式來領導企業和員工就可以了;現在,特別是年輕的一批人,他們對財富的渴望不再那麼強烈,反而想成就一番事業、改變既有格局,可能要用到更多領導力的方式。

從英雄成長為領袖,要跟人性做鬥爭

在現實生活當中,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發揮領導力的,願意的只是少數。

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當英雄?從生物學上講,我們每個人的「默認設置」就不是挺身而出、去領導大家,而是跟在別人後面追隨。反過來說,如果你挺身而出,大部分人還是願意來追隨你的,因為大家都等著有人挺身而出,自己好去追隨。

那我們是不是就鼓勵所有人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呢?對於這個問題,任正非說得很清楚:「我們要鼓勵基層當英雄,高層不可以。」為什麼?

絕大多數人都喜歡被人當英雄來崇拜的那種感覺,但是,什麼時候才需要英雄挺身而出?只有出現大危機時才需要。那為什麼會出現大危機?你作為高層,平時的工作沒做好,團隊沒帶好,制度、流程等建設不健全,才會引發危機。

所以,任正非也明確地說了:「作為高層,你最大的成功是你部下的成功,而不是你自己的成功。」這跟我們前面提到的是同樣的概念。

高層不當英雄當什麼?當領袖。所謂領袖,其實常常是在幕後的,其他人都不一定知道你的存在。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太上,不知有之」。

不是每個人都要當領袖,看人生的志向是什麼。你要幹大事業,比如「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種,那就必須要做領袖了。又或者像姚明,過去自己打籃球打得很好,是個英雄,現在要變革中國籃球事業,有個角色轉變,開始當領袖了。

成就自己一個人的,是英雄;成就團隊一群人的,是領袖。

從「英雄」變成「領袖」,你要跟自己的人性做鬥爭。我們的天性都是喜歡自己看起來很成功的。那現在刻意提升自己的領導力就不容易了,要自律和修煉。

而且,你作為上級,發揮好領導力,就要鼓勵下級成為英雄。怎麼鼓勵呢?關鍵要讓他有意義感、義務感、信心感。凡是他不願意去干某件事情,往往是在這三個方面中的某一個出了問題。

意義感,就是讓他覺得這件事對他本人來說,是有價值、有好處的。

義務感,可能來自某個職位,比如他是個人力資源經理,現在公司缺員工了,就得去招聘;也可能來自對群體的認同,認為群體的事情就是他自己的事情;還可能來自「沒有其他人更合適做這件事情」。

信心感,就是讓他覺得,這件事能夠做成功,或者他能夠把這件事做成功。

其實,有領導力的人最不考慮的就是信心感、有沒有能力做成功。當年馬雲說要做電子商務,他懂電子商務嗎?不懂。他有沒有這個能力呢?其實沒有。他有沒有這個義務?也沒有,電子商務是商務部或信息部的事情。但是,他覺得這個事有意義、有義務,然後他就有信心了。

這就好像是哲學家康德說的:「我應該,所以我能夠。」


提升領導力,只需記住這10句話

從任正非、柳傳志、馬雲等卓越的領導者身上,我們能總結出他們相似的地方,並由此概括出了有領導力的人大概有10個表現。對應地,我們想提升自己的領導力,就需要進行這10項修煉。

有些內容在前面已經提到了,這裡完整羅列一下,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在我的新書《領導力必修課:動員團隊解決難題》看到。下面括號里的是領導力的表現,括號前面是對應的修煉口訣,告訴你要怎麼想、怎麼做才能培養出這個能力:

第一,「我來!」(承擔責任)

德魯克說:「領導力不是頭銜、特權、職位或者金錢,而是責任。」

什麼責任?在我看來,領導力就是動員團隊解決難題的責任。你要承擔起這種責任,那面對集體難題的時候,就要對別人、對自己說:讓我來!跟我來!我們一起來!

第二,「我不知道」(直面難題)

基層主要負責處理(解決日常性問題),中層主要負責管理,高層主要負責領導。雖然很多人是因為把日常性問題、技術性問題解決好而當上高層的,但是,當上高層之後,主要責任就變成解決變革性難題了。

為此,你不懂不能裝懂,就是感覺自己懂,也要懷疑是不是真的懂,要想想面臨的問題是不是有更好的答案,不要因為會用錘子,就以為所有問題都是釘子。

第三,「你覺得呢?」(密切聯繫群眾)

為了解決難題,為了動員團隊,你需要提問,而且是正確地提問、謙虛地提問。不能像有些上級會問下級:「你怎麼這麼笨?」那不是動員團隊,而是打擊團隊了。

具體怎麼問呢?比如「我能幫你做到什麼?」「你覺得呢?」,既促進了彼此關係,又啟發、激勵了對方思考、行動。

第四,「我講個故事... ...」(講故事)

很多人喜歡用道理來說服別人。但現實是,很多人即使懂得了道理,也不採取行動。為什麼?

因為讓我們作出艱難改變的,不是理智,而是情感。「被情感沖昏了頭腦」這句話就提示了通常改變一個人行為的方法。那你要打動一個人的情感,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講一個生動形象的故事。

第五,「我教你!」(當老師)

領導者要扮演幾個角色,但主要的角色是「老師」。這強調領導者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而是放在了作為「學生」的下級身上,更在對下級的長期培養上。

領導者怎麼當老師呢?你可以說給對方聽,讓他照你說的做,或者做給他看。最大的挑戰是要讓他熱愛學習、熱愛做手頭上的某件事情,所以你要激發出下屬的內在動機。

第六,「我要改變什麼」(反思)

失敗和成功的經驗都需要反思。經歷過的事情,只有經過反思才會形成知識,下次再遇到同樣的難題,才能恰當地處理。

最簡單的反思方法就是問自己這個問題:我要改變什麼?慢慢地,它會幫助你在行動、目標、心智模式三個層次上進行改變。

第七,「為什麼?」(深思)

發揮領導力就要解決難題。既然要解決難題,就要深思。那你通過問自己為什麼、問別人為什麼,就能找到問題的根源、找到行動的目標。而且,你不是問自己一個「為什麼」就能找到的,要連問好幾個才可以。

第八,「失敗了?恭喜你!」(從失敗中學習)

不犯大錯的人必平庸。失敗、錯誤、挫折、逆境都不是壞事,反而是善意的提醒、有益的發現、學習的機會以及成功的過程。

從失敗中學習,首先要改變我們對失敗的態度。這些對失敗的重新認識,就有助於我們改變對失敗的態度。

第九,「我是誰」(認識自己)

動員團隊解決難題的是「我」。認識「我」自己,才可能動員團隊解決難題。

認識自己就是問:我是誰?它包括三個核心問題:我熱愛什麼?我擅長什麼?我有什麼機會?每個人問完這三個問題之後,如果能得到一個同時回答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那它就是你的人生方向了。

同樣,你是一個組織、一個團隊的領導者,就可以問:我們是誰?

第十,「我該是誰」(成為自己)

問完「我(們)是誰?」還不行,成為領導者的關鍵不是做你自己,而是成為你自己。什麼是成為自己?就是發現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之後,去實現它。它是一個塑造的過程,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結語

很多人以為,領導力是操縱別人、為己謀利的權謀之術,是厚黑學。但是,看完前面對領導力的8字定義——動員團隊解決難題,以及怎麼才能發揮領導力,我們都明白,它是美好的東西。

用4個詞來形容,我覺得領導力其實是:求真、求善、求美、求難。因為求真、求善、求美,所以努力從平庸到卓越,一定是很難的。

而我們必須在「成為平庸的人」和「成為卓越的人」之間做抉擇。那麼現在,就看你是要做容易的事,還是艱難的事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