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甲狀腺癌患者遭遇肺結節

溫哥華小文青 發佈 2020-01-02T03:16:20+00:00

很多甲狀腺乳頭狀癌病人術後做了胸部CT,發現有很小的結節,頓時緊張起來。很多人有二三十個淋巴轉移,中央區十多個側頸十個,只要個頭不是太大,一般來說也不會懷疑你肺部有風險。

很多甲狀腺乳頭狀癌病人術後做了胸部CT,發現有很小的結節,頓時緊張起來。其實有肺結節的甲癌病人還是相當多的,感覺有20-30%的比例。這些肺結節大部分都是良性的,有一小部分是甲狀腺癌的轉移灶,還有一部分是原發的肺癌。今天就來教大家一些小知識,幫助大家判斷你們的肺結節和甲狀腺乳頭狀癌到底有沒有關係。

判斷肺結節是否是甲癌轉移的方法

病理和術前彩超

儘管甲狀腺癌的肺轉移是通過血液的途徑,但是往往是建立在大量的頸部病灶的前提下才會發生的。如果你術前的彩超做的比較準確,其實是很好分別出誰的肺部會有潛在的風險,誰會安全。

通常發現肺轉的病人要不是原發灶非常巨大(五厘米以上)而且有彩超上可見明顯的腺外侵犯,要不就是有大量大個的淋巴結轉移(三厘米以上)。這些轉移的淋巴結很多時候都是一串一串的的分布在頸部大血管的周圍,比如下面這樣的彩超圖片。

當拿到病理報告就更容易判斷了,幾乎所有肺轉的病人在病理報告上你能發現有大量的軟組織轉移。什麼是大量的軟組織轉移呢?這其中包括大面積的腺外侵犯,大個的淋巴結轉移並且到了結外,甚至還有不少獨立的癌結節。

有很多人就簡單的看個淋巴結轉移個數來判斷,這個其實並不准。很多人有二三十個淋巴轉移,中央區十多個側頸十個,只要個頭不是太大,一般來說也不會懷疑你肺部有風險。但是如果在病理報告上看到,非常明顯的腺外侵犯,大面積淋巴結外侵犯,鏡下病灶三厘米的淋巴轉移,位置奇葩的轉移淋巴結(咽旁,咽後,一區,縱隔比較低的位置),這個時候一定會考慮你可能有肺部轉移的風險。

Tg的指標

理論上來說當你做完全切和碘治療之後,你的Tg指標越高,肺轉的風險就越高,但這僅僅是理論。甚至還有人給我看什麼論文說,碘後吃藥的Tg大於多少,停藥的Tg大於多少就能有效預測肺部轉移的可能性。

我見過有病人碘後的吃藥的Tg到達了30,40,60,100,核醫生說你這肯定有遠端轉移,最後並沒有轉移;我也見過有的病人的吃藥Tg不到1,最後碘掃發現了肺轉。前者可能是手術醫生做的特別差,摘葡萄遺漏大量轉移淋巴結,恰好他的腫瘤表達Tg能力特彆強,虛驚一場。後者可能他的手術醫生把頸部開的特別乾淨,肺部很小的病灶只能產生很低的Tg。

總的來說,Tg是一個很重要的數據,但不是一個絕對的標準,趨勢比絕對數值更有意義。如果碰上你TgAb陽性,可能判斷會更複雜一點。

影像學

影像學的一個判斷標準是喝完碘之後的碘掃,如果肺部的有核素的攝取,那麼就證明了你的肺部是甲癌轉移灶。

但是碘掃沒有吸收,也不代表沒有肺轉移。事實上,即便發生了肺部轉移,碘掃吸收或者不吸收的幾率是一半一半,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胸部的CT來判斷。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肺轉移大多時候在CT上像散沙一樣,很多很分散。當然如果你需要確診肺轉移,可能需要過一兩年再做一個胸部CT,如果肺結節有變多變大,那麼就說明了問題。

是不是每個甲狀腺癌病人都要評價肺部?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上海腫瘤醫院的一個醫生的講座,還流傳挺廣的,如上圖,所有病人術後每年都要做這個胸片評估肺部。這個真的是非常糟糕的科普!

我很負責的說,大多數病人是不需要定期評估肺部的,甚至很多病人術後一輩子都不需要做肺部的評估。如果你是一個半切無轉移的病人,或者是全切有少量轉移的病人,是通通不需要評估肺部的。只有當病情判斷你的肺部有轉移風險,比如一開始頸部腫瘤負荷非常大,或者治療後的Tg非常離譜的時候,才需要進行肺部的檢查。而且如果是檢查,一定需要薄層的CT,而不是用胸片。因為甲癌肺轉一般比較小,如果胸片都能看出來了,那麼黃花菜都涼了。

如果我有可疑又不吸碘的肺結節怎麼辦?

如果你有肺結節,詳細分析所有的資料,98%的情況都能基本判斷肺結節是否和甲狀腺癌有關。有些人病理就比較嚴重,Tg也在比較高的位置,又有肺部不吸碘的彌散結節,這些結節可能是轉移,這個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

實際上處理起來真的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大多時候都是觀察,因為原則上肺部轉移超過了一個厘米才會考慮處理。很多人可以觀察很久,甚至十年,二十年,當然也有人一兩年就會快速進展。

關鍵字: